一种新型的高空作业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510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转台,该转台包括转台本体、回转支承及传动齿轮,转台本体包括底板、高强板、左侧板、右侧板及两个加强筋,底板为方形结构,高强板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前后边沿处,左侧板及右侧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左侧边沿处及右侧边沿处并与两个高强板连接,加强筋同时与高强板的内侧及底板固定连接,回转支承固定在底板上,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回转支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整体高度低、体积小、操作平稳、灵活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高空作业转台
本技术涉及高空作业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转台。
技术介绍
高空作业车是指3米以上,由液压或电动系统支配多支液压油缸,能够上下举升进行作业的一种车辆。其主要特点为在作业斗内和回转座上均设有操纵装置,远距离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停止、高速/低速,采用电液比例阀控制臂的动作,平稳性好,工作臂可左、 右360°连续旋转,靠连杆机构自动维持作业槽水平,主泵出现故障时可操纵应急泵下降作业槽,具备夜间照明,可起吊重物。产品被广泛用于电力、路灯、市政、园林、通信、机场、造 (修)船、交通、广告、摄影等高空作业领域。高空作业车作为一种大型的工程机械设备,日前广泛应用在船舶、建筑、市政建设、消防、港口货运等行业,是新兴的技术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高空作业机械是在工程起重机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系统,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尽管我国在高空作业车设计制造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国内生产制造的高空作业机械同国外同类型高空作业机械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技术含量低、结构笨重、作业时微动性能差等问题。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高空作业车的重点设计并不注重于车的性能,其着重于高空作业平台的操作稳定性及灵活性,而高空作业平台是建立在底下的高空作业转台上的工作机构,其实要保证高空作业车的使用安全性,其实就是保证转台的结构设计合理性。高空作业车作为一种大型的工程机械设备,日前广泛应用在船舶、建筑、市政建设、消防、港口货运等行业,是新兴的技术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高空作业车的重点设计除了车本身的性能,还有就是高空作业平台的操作稳定性及灵活性,而高空作业平台是建立在作业转台上的工作机构,因此,转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高空作业车的作业高度越来越高,随之作业半径也越来越大。操作越来越简单可靠,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采用自动化控制,高空作业车的微动性能好,定位也来越来越准确。但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考虑到造价等原因,拖动式和手动式也有实用价值,目前在一些场所仍被广泛使用。现在的高空作业车普遍问题是在高空平台出现空间面上的移动时其微动性的控制,这与转台的结构设计也有很大的关系,结构简单轻巧的转台比结构笨重的转台有更高的灵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适用于中小型高空作业车、结构更简单、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操作更稳定、灵活性更好的高空作业转台。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空作业转台,该转台包括转台本体、回转支承及传动齿轮,所述的转台本体包括底板、高强板、左侧板、右侧板及两个加强筋,所述的底板为方形结构,所述的高强板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前后边沿处,所述的左侧板及右侧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左侧边沿处及右侧边沿处并与两个高强板连接,所述的加强筋同时与高强板的内侧及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回转支承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回转支承。所述的回转支承为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其由两个座圈组成,钢球与圆弧滚道四点接触。所述的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包括齿轮,该齿轮与转台本体的底板通过螺栓连接。采用此种支承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重量轻、高度尺寸小,且能同时承受轴向、径向力和复合力矩适用于中小型起重机。当动力输出的转矩带动传动轴做回转运动时,传动齿轮与传动轴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从而将动力传递给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带动回转支承的齿轮转动,由于回转支承的齿轮外圈与转台的底板用6个螺栓进行联结,所以动力传递给转台,而齿轮的内圈则用螺钉与底盘连接固定。所述的传动齿轮与回转支承的齿轮之间开式传动连接。由小齿轮的转动来带动外啮合齿轮转动,由于外啮合齿轮和转台之间采用螺栓联结,从而带动转台运动,最后带动杆臂工作。所以传动齿轮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传动齿轮才能把动力传递给转台,完成控制臂的操作。所述的加强筋为三棱形结构,两个加强筋与底板形成倒π型结构。所述的加强筋中间位置开设有小孔。这种结构又省材,体积和重量又减小,而且提高了转台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所述的底板为方形结构。所述的底板具有较大的整体刚度,能有效的传递载荷,保证起重机平稳地工作。转台本体的底板的平面刚度对保证回转支承的转动灵活及转台整体刚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底板被固定在转塔上,底板的尺寸可根据不同型号的作业车所需要的转台大小来确定。所述的高强板上端及下端均开设有圆孔,上端的圆孔与高空作业车的下臂的销轴连接,下端的圆孔与高空作业车的升缩缸的销轴连接。实际生产中转台本体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上部的转臂及下部的液压油缸,保证液压油缸的动力能顺利的传递到转臂处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的高空作业转台整体结构注重稳定、实用的特点,结构简单,而且节省成本,降低造价;2、本技术的高空作业转台,减轻了结构重量,降低了整体高度,体积更小,操作也更加灵活;3、本技术将转台本体的加强筋置于高强板内侧,底板采用方形底板,从而使结构体积更小,自重要轻,更有利于转台转动的机动性;4、针对转台在转动过程中需要传动齿轮将液压马达提供的动力传给转台,本技术采用了齿轮传动利用齿轮的外啮合来传递动力,结构简单,传动平稳。附图说明图I为比较例中转台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台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回转支承与转台本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比较例一种高空作业转台,包括转台本体、回转支承及传动齿轮,转台本体包括底板,回转支承固定在底板上,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回转支承。转台本体的结构如图I所示,转台本体包括底板11、高强板14、左侧板13、右侧板 12及两个加强筋15,底板11为圆形结构,高强板14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底板11的前后两端,左侧板13及右侧板12分别固定在底板11的左侧及右侧并与两个高强板14连接,加强筋15设在两个高强板14的外侧。加强筋15为三棱形结构,与底板11形成倒π型结构。 这种结构又省材,体积和重量又减小,而且提高了转台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高强板14上端及下端均开设有圆孔,上端的圆孔142与高空作业车的下臂的销轴连接,下端的圆孔141 与高空作业车的升缩缸的销轴连接。实际生产中转台本体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上部的转臂及下部的液压油缸,保证液压油缸的动力能顺利的传递到转臂处上。实施例一种高空作业转台,包括转台本体、回转支承及传动齿轮,回转支承固定在转台本体的底板上,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回转支承。转台本体的结构如图2所示,转台本体包括底板11、高强板14、左侧板13、右侧板 12及两个加强筋15,高强板14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底板11的前后边沿处,左侧板13及右侧板12分别固定在底板11的左侧边沿处及右侧边沿处并与两个高强板14连接,加强筋 15同时与高强板14的内侧及底板11固定连接。底板11为方形结构。底板11具有较大的整体刚度,能有效的传递载荷,保证起重机平稳地工作。转台本体的底板11的平面刚度对保证回转支承的转动灵活及转台整体刚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底板11被固定在转塔上, 底板11的尺寸可根据不同型号的作业车所需要的转台大小来确定。加强筋15为三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空作业转台,其特征在于,该转台包括转台本体、回转支承及传动齿轮,所述的转台本体包括底板、高强板、左侧板、右侧板及两个加强筋,所述的底板为方形结构,所述的高强板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前后边沿处,所述的左侧板及右侧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左侧边沿处及右侧边沿处并与两个高强板连接,所述的加强筋同时与高强板的内侧及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回转支承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回转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平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