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包括一转动模组,所述转动模组更包括一载盘,所述载盘的轴心位置穿设有一转轴并与其连动,且所述载盘同轴的上方位置设有一齿轮组;另,所述转动模组更包括一第一驱动单元及一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连接所述连动盘而带动齿盘转动,而第二驱动单元连接所述转轴并与其产生连动;且载盘径向环周面上设有多个定位器,定位器内穿设有一旋杆,旋杆一端连接一齿轮并与其连动,且齿轮与齿盘相互啮合而产生连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利用不同驱动单元增加输送装置的转动机制,使螺丝得以进行全面加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输送装置,尤指一种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螺丝常见于日常生活的器具中,以协助各种元件进行组装,举凡汽车、脚踏车或是家具等,甚至是大型机具,皆可以看到螺丝的踪影;为了满足各种器具的组装,例如其组装的硬度、强度及耐磨等特性要求,而将螺丝经过一些表面处理加工作业,使螺丝的金属组织改变,以提升其本身的机械特性达到不同的组装需求。一般对螺丝进行表面处理加工,为配合自动化制程以加速作业及产能,通常会搭配一输送装置进行其加工。如第M257910号中国台湾技术专利所提及的一种螺丝粉体涂装机,包含有一储存槽、一输送架、一喷涂装置及一基座,其中基座设有一旋动装置而连 动有一圆盘,该圆盘周围设有多个槽座而分布于环围上供加工螺丝置入,且通过喷涂装置的喷头在螺丝杆体局部喷涂粉体颜料,使快速进行其所需要的螺丝加工。这项现有技术通过圆盘输送螺丝逐一进行加工制程,该圆盘的作用是在节省空间的要求下输送螺丝使其经过喷涂区域;然而,该输送装置却忽略螺丝所暴露之处并非完全对应到该加工制程的作业范围,以致螺丝的表面喷涂并不完全,而难以达到原先设定的加工要求。因此改善其输送装置的不完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欲解决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其利用不同的驱动单元增加其转动机制,除改变螺丝的输送位置外,亦协助螺丝本身转动,以使其暴露在加工区域中得以进行全面的加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所述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包括—转动模组,所述转动模组更包括一载盘,其轴心位置穿设一转轴,且所述载盘与转轴连动;一齿轮组,其设于与所述载盘同轴的上方位置,所述齿轮组更包括一齿盘及一连动盘,且所述齿盘与连动盘相互连动;一第一驱动单元,其连接所述连动盘而带动齿盘转动;一第二驱动单元,其连接所述转轴并与其产生连动,而带动载盘转动;以及多个定位器,其设于所述载盘径向的环周面上,所述定位器包括有一固定于载盘上的定位座,且定位座内穿设有一旋杆,旋杆的一端连接有一齿轮且与其连动,齿轮并与齿盘相互哨合而产生连动,旋杆的另一端设有一套筒。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模组更包括有一转盘,转盘设于与所述载盘同轴下方的位置,且穿设于所述转轴并与载盘产生同步连动,而转盘周缘边上径向分布有多个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一对一对应于所述定位器的位置。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盘的侧缘上方位置架设有一进料斜坡导板;所述定位器的套筒与定位座间的旋杆外部套设有一弹簧。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更包括有一送料模组,且送料模组具有一输送盘,输送盘连接有一输送轨,而输送轨的终端对应转盘的定位槽,并位于进料斜坡导板下方的位置。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更包括一出料模组,且出料模组设于相对送料模组的另一侧边位置,所述出料模组包括一出料轨,其对应于所述转盘的底边位置;一出料斜坡导板,其架设于所述转盘的侧边上方位置;以及一斜挡片,其设于所述出料斜坡导板的下方。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模组更包括一第三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连动于第二驱动单元,而且第三驱动单元为一手动的驱动装置。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一电动机及一齿盘,齿盘穿设于转轴上并与其产生连动;而第三驱动单元则具有一转盘,转盘连接于一转杆的一端,转杆的另一端设有一转轮,且在转杆上设有一蜗轮与第二驱动单元的齿盘啮合,而转轮经由一连动带与第二驱动单元的电动机连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套筒的底面具有一凹槽。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套筒的凹槽内包括有一通过锁件而固定的筒体,且筒体的底面具有一容槽。本技术所提供的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利用不同驱动单元增加输送装置的转动机制,使螺丝得以进行全面加工。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器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送料模组的局部操作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出料模组的局部操作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转动模组;11_载盘;12_转轴;13-齿轮组;131-齿盘;132-连动盘;14_固定座;15-第一驱动单元;151-转杆;152-电动机;153-连动带;16-第二驱动单元;161_电动机;162-齿盘;17-第三驱动单元;171-转盘;172_转杆;173-转轮;174_连动带;175_蜗轮;18-定位器;181-定位座;182-旋杆;183-齿轮;184-筒体;185-套筒;186-锁件;187-凹槽;188-弹簧;189-容槽;19_转盘;191_定位槽;2-螺丝;2a_ 头部;3-送料模组;31-输送盘;32-输送轨;33_进料斜坡导板;34_支架;4-出料模组;41_出料轨;42_出料斜坡导板;43_支架;44_斜挡片;50-高周波电流供应器;51_高周波感应线圈通道;52_冷却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照以下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加以说明。首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包括有一转动模组I,转动模组I进一步包括有一载盘11,且载盘11轴心位置上穿设有一连动载盘11的转轴12,且与载盘11同轴上方位置设有一齿轮组13,齿轮组13更进一步包括有一齿盘131及一连动盘132,连动盘132设于齿盘131的上方以连动齿盘131,而齿轮组13的上方又设有一固定座14,固定座14穿设于转轴12的外缘,且固定座14上分别设有一第一驱动单元15、一第二驱动单元16及一第三驱动单元17,其中第一驱动单元15具有一转杆151,转杆151由一电动机152驱动旋转,且转杆151与连动盘132间套设 有一连动带153,而转杆151转动时带动连动盘132产生转动,同时亦带动齿盘131产生连动运转;第二驱动单元16与转轴12连接并具有驱动作用,其中第二驱动单元16更包括一电动机161及一齿盘162,齿盘162穿设于转轴12上并与其产生连动,最后第三驱动单元17为一手动的驱动装置,如图2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图所示,其具有一转盘171,转盘171连接于一转杆172的一端,转杆172的另一端则设有一转轮173,转轮173经由一连动带174与第二驱动单元16的电动机161连动,且在转杆172上设有一蜗轮175与第二驱动单元16的齿盘162啮合,在必要时,利用手动旋转转盘171可以辅助转轴12产生运转。前述的载盘11的环周面上径向设有多个定位器18,如图3所示,定位器18包括有一定位座181,其固定于载盘11上,且定位座181内穿设有一旋杆182,旋杆182的一端连接有一齿轮183且与其连动,齿轮183并与齿盘131相互啮合并产生连动作用,在旋杆182的另一端则连接一套筒185,套筒185与旋杆182连动,套筒185的底面具有一凹槽187用以套抵并定位欲进行加工制程的螺丝2 ;为相容不同的螺丝尺寸,套筒185的凹槽187内可再包容一筒体184,通过一锁件186可将筒体184固定住,筒体184的底面亦具有一容槽189去兼容不同形式的螺丝2,由于筒体184可替换,便可匹配不同的螺丝2头部2a的尺寸或高度进行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表面处理输送装置包括:一转动模组,所述转动模组更包括:一载盘,其轴心位置穿设一转轴,且所述载盘与转轴连动;一齿轮组,其设于与所述载盘同轴的上方位置,所述齿轮组更包括一齿盘及一连动盘,且所述齿盘与连动盘相互连动;一第一驱动单元,其连接所述连动盘而带动齿盘转动;一第二驱动单元,其连接所述转轴并与其产生连动,而带动载盘转动;以及多个定位器,其设于所述载盘径向的环周面上,所述定位器包括有一固定于载盘上的定位座,且定位座内穿设有一旋杆,旋杆的一端连接有一齿轮且与其连动,齿轮并与齿盘相互啮合而产生连动,旋杆的另一端设有一套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宗,
申请(专利权)人:昱权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