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属于空间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赋形包体、赋形包盖、拉链和尼龙搭扣,外围装置是角连接件、束缚带、束缚带扣和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装入包体内,赋形包体和实验装置外表面的接触面采用尼龙搭扣互锁,赋形包上开有电源开关操作孔开散热孔;赋形包体背面、设置赋形包盖,通过拉链开启或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舱壁固定采用束缚带紧固方式固定在舱壁安装板上,束缚带在赋形包正面用束缚带扣勒紧固定。这种赋形包结构提高了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的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具体涉及一种空间实验装置的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属于空间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是飞船搭载的试验装置,应用于空间微重力环境基因扩增实验,为保证飞船发射过程产生的加速度、振动、冲击和飞船再入大气层的气动力及着陆冲击环境下实验装置完好无损,实验装置除结构采取减震措施外,还需要对实验装置在飞船舱内固定方式和防冲击性能方面进行特殊设计,以确保装置空间实验运行正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能够避免装置在进行空间实验时受到震动和冲击的影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它包括赋形包体、赋形包盖、拉链和尼龙搭扣,外围装置是角连接件、束缚带、束缚带扣和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其中,赋形包体的外形与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的外形一致,赋形包体对应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开关处的位置开有电源开关操作孔,赋形包体的各个表面上还开有散热孔,以利于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工作中散热的需要,赋形包体的外表面上还开有穿带孔,赋形包体和赋形包盖之间由拉链连接实现赋形包盖对赋形包体的连接和封闭;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由赋形包体开口端装入,将赋形包盖的尼龙搭扣与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上的尼龙搭扣粘接后锁上拉链;束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航天器舱壁上的角连接件上,束缚带的自由端穿过穿带孔后将赋形包体完全束缚后由束缚带扣将其勒紧固定在航天器舱壁上。赋形包体和赋形包盖的材料采用里外双层布面内充发泡材料;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完全包覆在包体内部,由于赋形包体和赋形包盖的材料采用里外双层布面内充发泡材料,因此提高了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的性能;赋形包体上开有散热孔和电源开关操作孔,使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能够良好的散热以及便于对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的操控;赋形包整体通过航天器舱体内标配的角连接件和束缚带来固定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充分利用了现有设备,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可根据太空舱内空间的布局需要进行调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示图。其中,I-角连接件、2-拉链、3-尼龙搭扣、4-赋形包体、5-赋形包盖、6_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7-穿带孔、8-散热孔、9-束缚带扣、10-电源开关操作孔、11-束缚带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I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包括赋形包体4、赋形包盖5、拉链2和尼龙搭扣3,外围装置是角连接件I、束缚带11、束缚带扣9和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 ;赋形包体4为与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6外形一致的正方形结构,其中,赋形包体4和赋形包盖5之间由拉链2连接实现赋形包盖5对赋形包体4的连接和封闭,赋形包体4对应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6开关处的位置开有电源开关操作孔10,在赋形包体4上除电源开关操作孔10所在的表面上均开有散热孔8,散热孔8利于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工作中散热的需要,赋形包体4的外表面上还开有并列的两行穿带孔7,束缚带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航天器舱壁上的角连接件I上,束缚带11的自由端穿过穿带孔7后将赋形包体4完全束缚后由束缚带扣9将其勒紧固定在航天器舱壁上;赋形包盖5的内侧面上连接一层尼龙搭扣3,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与赋形包盖5的内侧面的相对面也连接一层尼龙搭扣3 ;束缚带扣9的作用如同皮带锁扣,实现束缚带11对赋形包体4的勒紧连接以及束缚的松紧程度; 赋形包体4和赋形包盖5的材料采用里外双层布面内充发泡材料;当航天器进行空间试验时,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装入赋形包体4内部,将赋形包盖5的尼龙搭扣与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上的尼龙搭扣粘接后锁上拉链2,此时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被完全包覆在赋形包体4和赋形包盖5内部;赋形包整体通过角连接件I和束缚带11固定在航天器舱壁上,需要取出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时,开启束缚带扣9即可将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连同赋形包体4和赋形包盖5整体解除与航天器舱壁的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其特征是,包括赋形包体(4)、赋形包盖(5)、拉链(2)和尼龙搭扣(3),外围装置是角连接件(I)、束缚带(11)、束缚带扣(9)和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其中,赋形包体(4)为与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6)外形一致的结构,赋形包体(4)对应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6)开关处的位置开有电源开关操作孔(10),在赋形包体(4)上除电源开关操作孔(10)所在的表面上均开有散热孔(8),赋形包体(4)的外表面上还开有穿带孔(7),赋形包盖(5)的内侧面上连接一层尼龙搭扣(3),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与赋形包盖(5)的内侧面的相对面也连接一层尼龙搭扣(3); 其连接关系为赋形包体(4)和赋形包盖(5)之间由拉链(2)连接实现赋形包盖(5)对赋形包体(4)的连接和封闭;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由赋形包体(4)开口端装入,将赋形包盖(5)的尼龙搭扣(3)与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上的尼龙搭扣(3)粘接后锁上拉链(2 );束缚带(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航天器舱壁上的角连接件(I)上,束缚带(11)的自由端穿过穿带孔(7)后将赋形包体(4)完全束缚后由束缚带扣(9)将其勒紧固定在航天器舱壁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包体(4 )和赋形包盖(5 )的材料采用里外双层布面内充发泡材料。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其特征是,束缚带扣(9)实现束缚带(11)之间的连接和对赋形包体(4)束缚的松紧程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属于空间实验装置
它包括赋形包体、赋形包盖、拉链和尼龙搭扣,外围装置是角连接件、束缚带、束缚带扣和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装入包体内,赋形包体和实验装置外表面的接触面采用尼龙搭扣互锁,赋形包上开有电源开关操作孔开散热孔;赋形包体背面、设置赋形包盖,通过拉链开启或闭合;本技术与舱壁固定采用束缚带紧固方式固定在舱壁安装板上,束缚带在赋形包正面用束缚带扣勒紧固定。这种赋形包结构提高了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的性能。文档编号B64G4/00GK202743487SQ20122028598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专利技术者刘经建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抗震动防冲击赋形包,其特征是,包括赋形包体(4)、赋形包盖(5)、拉链(2)和尼龙搭扣(3),外围装置是角连接件(1)、束缚带(11)、束缚带扣(9)和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其中,赋形包体(4)为与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6)外形一致的结构,赋形包体(4)对应微流控芯片空间实验装置(6)开关处的位置开有电源开关操作孔(10),在赋形包体(4)上除电源开关操作孔(10)所在的表面上均开有散热孔(8),赋形包体(4)的外表面上还开有穿带孔(7),赋形包盖(5)的内侧面上连接一层尼龙搭扣(3),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与赋形包盖(5)的内侧面的相对面也连接一层尼龙搭扣(3);其连接关系为:赋形包体(4)和赋形包盖(5)之间由拉链(2)连接实现赋形包盖(5)对赋形包体(4)的连接和封闭;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由赋形包体(4)开口端装入,将赋形包盖(5)的尼龙搭扣(3)与微流控芯片空间试验装置(6)上的尼龙搭扣(3)粘接后锁上拉链(2);束缚带(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航天器舱壁上的角连接件(1)上,束缚带(11)的自由端穿过穿带孔(7)后将赋形包体(4)完全束缚后由束缚带扣(9)将其勒紧固定在航天器舱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经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