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弦状褶皱三维建模方法,运用RPBP法,在岩柱体相邻两个界限三角形内,首先进行是否含有正弦状褶皱构造的检测,如果有正弦状褶皱则进行数据修正并进行自动交互构建正弦状褶皱轴面界限三角形,如没有褶皱则按照多尺度构模的方法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正弦状褶皱三维建模方法,构模过程简单,构模结果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测绘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褶皱的结构复杂,类型多样,在三维地质建模中,考虑到褶皱计算的复杂性,易出现岩性序列倒转及岩性重复的现象,如不考虑褶皱因素,由于数据局部重复和冲突,可能引起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中的混乱而使地质建模失败。现有的建模方法虽然可以实现对正弦状褶皱地质体构模,但构模过程很繁琐,构模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提供一种构模过程简单,构模结果准确的正弦状褶皱三维建模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模过程简单,构模结果准确的正弦状褶皱三维建模方法。定义I :岩柱体分区建模法(RPBP),岩体按照一定的规则被界限三角形分区成多个封闭的区域,然后对这些区域进行建模,进而完成整个建模区的建模,这种建模的方法称为岩柱体分区建模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运用RPBP法,在岩柱体相邻两个界限三角形内,首先进行是否含有正弦状褶皱构造的检测,如果有正弦状褶皱则进行数据修正并进行自动交互构建正弦状褶皱轴面界限三角形,如没有褶皱则按照多尺度构模的方法构建三维地质模型,这个过程中含有正弦状褶皱构造的检测、正弦状褶皱数据修正及正弦状褶皱轴面界限三角形的构建是关键,其主要步骤包括(1)地质体含正弦状褶皱构造的检测a)在地表面任取两个三角形进行检测;b)若存在褶皱现象,继续转入步骤a),直到所有界限三角形都检测结束;c)若不存在褶皱现象,继续转入步骤a),直到所有界限三角形都检测结束;(2)正弦状褶皱数据修正d)判断褶皱一阶波的初始挠度影响情况;e)将褶皱弧长近似为主波长;(3)构建正弦状褶皱的轴面界限三角形f)在步骤(2)的数据修正结果上,构建交互操作集;g)运用三维交互操作各种观察方式;h)重复步骤f)、g),直到处理完所有相邻界限的三角形区域。优选地,步骤d)中包括判断初始挠度与轴向力是否处于同一平面。优选地,步骤(I)中对地表面任取两个三角形进行检测的具体步骤为在地表面CD-TIN中任取一个三角形设为cdtin_tiangle,此时在cdtion_tiangle的存贮界限三角形的动态数组adjTriangle顺序取两个界限三角形,存贮的是以组为尺度的界限三角形,设一个布尔型变量bfolds=false ;在三角形cdtin_tiangle的动态数组adjTriangle中顺序取两个三角形设为uplimit_ tiangle、downlimit_tiangle,从 uplimit_tiangle 至Ij downlimit_tiangle 表不的是一个组,uplimit_tiangle 的三维顶点设为 up_n0> up_nI> up_n2, downlimit_tiangle 的三维顶点设为down_n0、down_nl、down_n2,由点up_n0沿钻孔可以追踪到点down_n0,其它两个点也是如此;由点up_n0沿钻孔到点down_n0,搜索是否存在岩性的重复,如有则bfolds=ture,否则继续检测点up_nl到点down_nl和点up_n2到点down_n2 ;如果bfolds仍为false或bfolds为ture,则表明界限三角形uplimit_tiangle和 downlimit_tiangle之间不存在裙皱现象。优选地,步骤(2)中将褶皱弧长近似为主波长中弧长计算的具体方式为根据公式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运用RPBP法,在岩柱体相邻两个界限三角形内,首先进行是否含有正弦状褶皱构造的检测,如果有正弦状褶皱则进行数据修正并进行自动交互构建正弦状褶皱轴面界限三角形,如没有褶皱则按照多尺度构模的方法构建三维地质模型,这个过程中含有正弦状褶皱构造的检测、正弦状褶皱数据修正及正弦状褶皱轴面界限三角形的构建是关键,其主要步骤包括(1)地质体含正弦状褶皱构造的检测a)在地表面任取两个三角形进行检测;b)若存在褶皱现象,继续转入步骤a),直到所有界限三角形都检测结束;c)若不存在褶皱现象,继续转入步骤a),直到所有界限三角形都检测结束;(2)正弦状褶皱数据修正d)判断褶皱一阶波的初始挠度影响情况;e)将褶皱弧长近似为主波长;(3)构建正弦状褶皱的轴面界限三角形f)在步骤(2)的数据修正结果上,构建交互操作集;g)运用三维交互操作各种观察方式;h)重复步骤f)、g),直到处理完所有相邻界限的三角形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正弦状褶皱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包括判断初始挠度与轴向力是否处于同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正弦状褶皱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对地表面任取两个三角形进行检测的具体步骤为在地表面CD-TIN中任取一个三角形设为cdtin_tiangle,此时在cdtion_tiangle的存贮界限三角形的动态数组adjTriangle顺序取两个界限三角形,存贮的是以组为尺度的界限三角形,设一个布尔型变量bfolds=false ;在三角形cdtin_tiangle的动态数组adjTriangle中顺序取两个三角形设为uplimit_ tiangle、downlimit_tiangle,从 uplimit_tiangle 至Ij downlimit_tiangle 表不的是一个组,uplimit_tiangle 的三维顶点设为 up_n0> up_nI> up_n2, downlimit_tiangle 的三维顶点设为down_n0、down_nl、down_n2,由点up_n0沿钻孔可以追踪到点down_n0,其它两个点也是如此;由点up_n0沿钻孔到点down_n0,搜索是否存在岩性的重复,如有则bfolds=ture,否则继续检测点up_nl到点down_nl和点up_n2到点down_n2 ;如果bfolds仍为false或bfolds为ture,则表明界限三角形uplimit_tiangle和 downlimit_tiangle之间不存在裙皱现象。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正弦状褶皱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褶皱弧长近似为主波长中弧长计算的具体方式为根据公式 计算弧长;所述s是弧长;所述L是波长;所述A是波幅。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正弦状褶皱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构建正弦状褶皱的轴面界限三角形的具体方式为运用三维空间交互技术的方法构建交互操作集,交互操作集包含要操作的岩柱体的钻孔与已构建好的全部界限三角形;运用三维交互操作各种观察方式,如放大、平移、旋转、线框、关闭显示等,来观察需要交互构建界限三角形的三个孔,从上向下逐步构建,经过观察分析,依次选取钻孔上的相应节点,构建界限三角形按钮,构建出界限三角形,该界限三角形搜寻到相应岩柱体内的界限三角形内,将上面相应区域的被新建的界限三角形一份为二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处理完所有相邻界限三角形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弦状褶皱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弧长通过辛普生求积方法进行计算,具体如下函数/O)在积分区间内对A积分(I )先用梯形公式计算Ti =¥; —· fTf(II )然后将求积区间逐步折半,令区间长度为= j (K=l,2,3,···);(III)计算4=去τ2,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弦状褶皱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RPBP法,在岩柱体相邻两个界限三角形内,首先进行是否含有正弦状褶皱构造的检测,如果有正弦状褶皱则进行数据修正并进行自动交互构建正弦状褶皱轴面界限三角形,如没有褶皱则按照多尺度构模的方法构建三维地质模型,这个过程中含有正弦状褶皱构造的检测、正弦状褶皱数据修正及正弦状褶皱轴面界限三角形的构建是关键,其主要步骤包括:(1)地质体含正弦状褶皱构造的检测:a)在地表面任取两个三角形进行检测;b)若存在褶皱现象,继续转入步骤a),直到所有界限三角形都检测结束;c)若不存在褶皱现象,继续转入步骤a),直到所有界限三角形都检测结束;(2)正弦状褶皱数据修正:d)判断褶皱一阶波的初始挠度影响情况;e)将褶皱弧长近似为主波长;(3)构建正弦状褶皱的轴面界限三角形:f)在步骤(2)的数据修正结果上,构建交互操作集;g)运用三维交互操作各种观察方式;h)重复步骤f)、g),直到处理完所有相邻界限的三角形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柏龙,王守选,彭国庆,韩冰,陈治,李柱,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创博龙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