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419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包括第一耦合单元、第二耦合单元、能量采集单元、功分单元、射频通信单元、功率监测单元和CPU单元;第一耦合单元的输入口、输出口为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的射频输入口、射频输出口;第一耦合单元的耦合口与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入口相连接,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出口与能量采集单元相连接,能量采集单元向CPU单元、射频通信单元、功率检测单元提供电源;第二耦合单元的耦合口与功分单元的输入口相连接,功分单元的第一输出口与功率监测单元相连接,功分单元的第二输出口与射频通信单元相连接,CPU单元通过数据线与射频通信单元和功率监测单元相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的监测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化、用户对服务质素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产生对室内、隧道及地铁内使用电话的要求。如果仅靠室外基站覆盖,在室内将会存在接收不稳定及在地面下范围无法接收的问题,因此,室内覆盖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各大运营商都在大量建设室内覆盖系统。众所周知,室内覆盖系统除信号源外,其它的都是无源器件,如功分器、合路器、耦合器、射频电缆、室内天线。现在通常只对信号源部分进行监测,无法监测到天线口。为什·么监测不到天线口呢?室内覆盖系统的天线分布较为分散,天线数量大,少则十几根天线,多则上百根天线,馈线走线复杂,通常都是走暗线,如果顺着馈线布放电源线,安全隐患大。目前没有一种简便实现天线口供电的技术。由于缺乏一种低成本,高效的供电方法,天线末端的监控问题已经极大的困扰了各大运营商,如何实现对天线末端实时、高效的监测,是各大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难题。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1110080039. 5公开了一种对室内分布器件进行无线感知监测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无线感知单元、无线感知控制器、控制中心以及传输网关,所述无线感知单元与所述无线感知控制器通过无线感知网络相连接;所述无线感知控制器和所述传输网关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所述传输网关和所述控制中心通过核心传输网络相连接。所述技术是基于物联网在移动网中的应用,定位室内分布器件的故障点,从而实现监控室内分布系统的无源器件的工作状态。上述的技术申请的技术方案虽然提供了解决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无源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但其仍存在不足(I)在天线端对射频信号进行采集并监测,只能达到确定故障点的作用,并不能实现对无源器件的监测;(2)无线感知设备仍然需要独立电源,其大规模使用容易受到电源分布的限制;(3)基于物联网实现对室内公布系统的监控,由于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数量并不多,使用物联网,技术方案复杂,成本较高;(4)如果想对多个写字楼的室分系统进行统一组网,以此来降低成本,但由于传输距离的限制,大规模组网的可行性较低,基本不可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可大规模运用。既能实时准确定位故障链路,又能实时监测的室内覆盖系统天线口的功率,且无需供电的监测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包括第一耦合单元、第二耦合单元、能量采集单元、功分单元、射频通信单元、功率监测单元和CPU单元;第一耦合单元的输入口、输出口为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的射频输入口、射频输出口 ;第一耦合单元的耦合口与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入口相连接,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出口与能量采集单元相连接,能量采集单元向CPU单元、射频通信单元、功率检测单元提供电源;第二耦合单元的耦合口与功分单元的输入口相连接,功分单元的第一输出口与功率监测单元相连接,功分单元的第二输出口与射频通信单元相连接,CPU单元通过数据线与射频通信单元和功率监测单元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能量采集单元是RF-DC转换电路,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成直流 电压。作为优选,所述的RF-DC转换电路与整流升压器相连,直流电压输出不小于I. 8V。作为优选,所述的整流升压器与电压限幅器相连。作为优选,功率监测单元包括检波管,通过检波管实现射频检波;检测输入功率检测单元的射频信号功率,并将监测的模拟数据发送至CPU单元,由CPU对模拟数据进行模数转换,记录功率值,通过运算得出输入本装置的功率值。作为优选,射频通信单元包括无线数传模块,用来接收来自功分单元的射频信号,解调成基带信号,并将信号发给CPU单元,CPU单元对信号进行分析,若为查询指令则将ID和功率值通过射频通信单元发送;射频通信单元将接收到的ID和功率值信息调制为射频信号,射频信号经射频口从功分单元发射。作为优选,所述的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的输出口与天线相连接,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的输入口接收室内分布系统的射频信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的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在室内覆盖系统的天线之前接入无源监测装置,无源监测装置的输出口与天线相连接,无源监测装置的输入口接收室内分布系统的射频信号,并将部分射频转换为直流电压,供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使用。本装置实时监测输入口的射频信号功率,并根据需要将自身的ID和功率值通过射频信号发射出去,实现准确定位与实时监控。基于RF-DC转换电路,将射频信号转换成直流电压,结构简单,不受外界电源分布的限制,可能大规模进行运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是能量采集单元的原理图;图中1是第一耦合单元,2是第二耦合单元,3是能量采集单元,4是功分单元,5是射频通信单元,6是功率监测单元,7是CPU单元,8是射频输入口,9是射频输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包括第一耦合单元I、第二耦合单元2、能量采集单元3、功分单元4、射频通信单元5、功率监测单元6和CPU单元7 ;第一耦合单元I的输入口、输出口为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的射频输入口 8、射频输出口9 ;第一耦合单元I的耦合口与第二耦合单元2的输入口相连接,第二耦合单元2的输出口与能量采集单元3相连接,能量采集单元3向CPU单元7、射频通信单元5、功率检测单元提供电源;第二耦合单元2的耦合口与功分单元4的输入口相连接,功分单元4的第一输出口与功率监测单元6相连接,功分单元4的第二输出口与射频通信单元5相连接,CPU单元7通过数据线与射频通信单元5和功率监测单元6相连接。本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的方法,步骤如下I)射频信号经第一I禹合单兀I直接输出至射频输出口 9,同时经f禹合口输出,与第二耦合单元2的输入口相连;2)射频信号经第二耦合单元2的输出口与能量采集单元3相连接,同时经耦合口 输出至功分单元4 ;3)能量采集单元3将射频信号转换成电压,向CPU单元7、射频通信单元5、功率检测单元6提供电源。所述的第一耦合单元I为能量获取器件和信息上传的通道,第一耦合单元I的输入输出口即是本装置的射频输入口 8和射频输出口 9。耦合端为本装置与室内分布系统沟通的窗口,也是能量获取的关键窗口。为减小对室内分布系统的影响,第一耦合器耦合量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取值范围为5 15dB。所述的第二耦合单元2也是能量获取器件和信息上传的通道,第二耦合单元2实现能量的不平均分配,直通端与能量采集单元3相连接,保证能量获取单元能够获取足够的能量,耦合端口与功分单元4的输入口相连。射频信号经能量采集单元3转换成为直流电压。所述的能量采集单元3是RF-DC转换电路,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成直流电压,对装置内的CPU单元7、射频通信单元5、功率检测单元提供电源。所述的直流电压经整流升压器调整为不小于I. 8V的直流电压。如图2所示,BAT63-07W为高频整流芯片,将射频信号转为直流信号Powerl,直流信号Powerl采用C106电容滤波,稳压二极管D104保护,防止升压芯片的输入电压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耦合单元、第二耦合单元、能量采集单元、功分单元、射频通信单元、功率监测单元和CPU单元;第一耦合单元的输入口、输出口为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的射频输入口、射频输出口;第一耦合单元的耦合口与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入口相连接,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出口与能量采集单元相连接,能量采集单元向CPU单元、射频通信单元、功率检测单元提供电源;第二耦合单元的耦合口与功分单元的输入口相连接,功分单元的第一输出口与功率监测单元相连接,功分单元的第二输出口与射频通信单元相连接,CPU单元通过数据线与射频通信单元和功率监测单元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耦合单元、第二耦合单元、能量采集单元、功分单元、射频通信单元、功率监测单元和CPU单元;第一稱合单元的输入口、输出口为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的射频输入口、射频输出口 ;第一耦合单元的耦合口与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入口相连接,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出口与能量采集单元相连接,能量采集单元向CPU单元、射频通信单元、功率检测单元提供电源;第二耦合单元的耦合口与功分单兀的输入口相连接,功分单兀的第一输出口与功率监测单兀相连接,功分单兀的第二输出口与射频通信单元相连接,CPU单元通过数据线与射频通信单元和功率监测单元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采集单元是RF-DC转换电路,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成直流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DC转换电路与整流升压器相连,直流电压输出不小于I. 8V。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明林利爽张晶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特力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