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用电机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两端;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机支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以直接在现有的电机支架上进行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极支架的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能够起到导风作用,减少风场中风的扰动,降低整机噪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电机固定的电机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将电机固定在空调内部的空调用电机支架。技术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产品越来越普及,人们对空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空调运行的声音低,无噪音。空调主要有两大振源,直接影响着噪音问题,一是压缩机,二是固定风机系统的电机支架。传统电机支架的特点是采用翻边以及在电机支架上点焊加强板来加强电机支架强度,以实现减小电机支架的振动,提高可靠性。但是电机支架翻边,虽然加强了强度,但在一定程度起到了挡风的负面效果,从而增加风道上风的扰动,以致风量有所减少,噪音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用于空调的电机支架,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调用电机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两端;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上向内倾斜,所述第二侧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上向内倾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支架主体之间的夹角为30度、度,所述第二侧板与支架主体之间的夹角为30度 75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与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下向内倾斜;所述第二倾斜板与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下向内倾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支架主体垂直,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支架主体垂直;所述第一倾斜板与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下向内倾斜;所述第二倾斜板与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下向内倾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支架主体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飞O度;所述第二倾斜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支架主体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 5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支架主体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度;所述第二倾斜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支架主体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一倾斜板整体成形,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整体成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板还包括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倾斜板通过第三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所述第二倾斜板还包括第四安装板,所述第二倾斜板通过第四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四安装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板的远离第一侧板的一端与支架主体之间的距离为20毫米 40毫米,所述第二倾斜板的远离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支架主体之间的距离为20毫米 40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机支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以直接在现有的电机支架上进行改进;本技术的电极支架的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能够起到导风作用,减少风场中风的扰动,降低整机噪音。附图说明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电机支架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电机支架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的电机支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的电机支架的A向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支架主体、2-第一安装板、3-第二安装板、4-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_第一倾斜板、7-第二倾斜板、8-第二安装板、9-第四安装板、10-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f图4,一种空调用电机支架,包括支架主体I、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 ;所述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I的两端;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与支架主体连接。为了降低空调运行的噪音,本实施例设置了导风装置将风向引导至支架主体的空心部分,避免风直接吹向支架主体的实体部分引起噪音。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所述第一侧板4和所述第二侧板5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I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4相对于支架主体I的中心向上向内倾斜,所述第二侧板5相对于支架主体I的中心向上向内倾斜。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设置为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上向内倾斜,这样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就可以起到一定的导风作用。风被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导至远离支架主体的位置,避免了风场中风的扰动,降低了噪音。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板4与支架主体I之间的夹角为30度 75度,优选50度,所述第二侧板与支架主体之间的夹角为30度 75度,优选50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4与支架主体I之间的夹角为30度,所述第二侧板5与支架主体I之间的夹角为30度;此时,电机等产生的风直接吹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倾斜,这样风可以被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引导至偏离支架主体的方向,这样避免了支架主体的噪音。或者,所述第一侧板4与支架主体I之间的夹角为75度,所述第二侧板5与支架主体I之间的夹角为75度;同样的,电机等产生的风直接吹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倾斜,这样风可以被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引导至偏离支架主体的方向,这样避免了支架主体的噪音。第一侧板与支架主体之间的夹角和第二侧板与支架主体之间的夹角应当相等或相当。更优的,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倾斜板6和第二倾斜板7 ;所述第一倾斜板6与第一侧板4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6相对于支架主体I的中心向下向内倾斜;所述第二倾斜板7与第二侧板5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7相对于支架主体I的中心向下向内倾斜。设置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可以将靠近支架主体中心附近的风导至支架主体的空心部分,避免风直接吹至支架主体的实体部分,从而达到更好的导风效果,并且可以增强电机支架的强度。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3和图4,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第一侧板4、第二侧板5、第一倾斜板6和第二倾斜板7 ;所述第一侧板4与所述支架主体I垂直,所述第二侧板5与所述支架主体I垂直;所述第一倾斜板6与第一侧板4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6相对于支架主体I的中心向下向内倾斜;所述第二倾斜板7与第二侧板5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7相对于支架主体I的中心向下向内倾斜。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支架主体垂直;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具有导风作用,能将风导至支架主体的空心部分,避免了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挡风效果,从而减少了风场中风的扰动,降低整机噪音。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倾斜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支架主体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飞O度;所述第二倾斜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支架主体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 50度。这是为了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更好的起到导风作用。也就是说,无论第一侧板与支架主体之间是垂直还是形成一定的角度,要达到良好的导风效果,支架主体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倾斜板所在的平面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用电机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用电机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两侧; 所述第一侧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上向内倾斜,所述第二侧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上向内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与支架主体之间的夹角为30度 75度,所述第二侧板与支架主体之间的夹角为30度 75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 所述第一倾斜板与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下向内倾斜;所述第二倾斜板与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下向内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支架主体垂直,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支架主体垂直; 所述第一倾斜板与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相对于支架主体的中心向下向内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勃,王成,张宝生,戴永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