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326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1:58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多个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包括:一个固定臂、一个接触臂以及位于所述固定臂和接触臂之间的一个弯曲部;以及一个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中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端子的多个容纳部,其中,每个容纳部包括一个扩展空间,所述扩展空间形成在与所述弯曲部相对应的部位并被构造成可容纳所述弯曲部的变形。通过在容纳部上形成用于接收连接端子的弯曲部的变形扩展空间,可以使弯曲部不受限制地发生变形,从而不干涉连接端子的接触部收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压紧方式与其它电子设备或者电池电连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例如手机、各种便携式播放器、数字照相机和摄像机、GPS装置、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通常需要电连接器将印刷电路板与另一电子器件或者电池进行电连接。图10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1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该电连接器200包括绝缘本体201、安装在绝缘本体201中的多个连接端子202、以及用于将连接器安装到印刷电路板或者底座上的安装件203。该电连接器200关于一个中心平面具有对称的结构,每个连接端子202安装在相应的容纳部204中。当电连接器200与例如电池(未示出)连接时,连接端子202的接触端2021由于受到电池的挤压将向容纳部204中弹性地收缩,同时带动连接端子202的弯曲部2022发生弹性变形。由于弯曲部2022的周围受到绝缘本体2001的约束,弯曲部2022的变形将与绝缘本体201发生干涉,导致绝缘本体201的外表面发生变形,甚至造成绝缘本体201的损坏,从而影响连接端子202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或者其它方面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连接器, 通过在容纳部上形成用于接收连接端子的弯曲部的变形扩展空间,可以使弯曲部不受限制地发生变形,从而不干涉连接端子的接触部收缩。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多个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包括一个固定臂、一个接触臂以及位于所述固定臂和接触臂之间的一个弯曲部;以及一个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中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端子的多个容纳部,其中,每个容纳部包括一个扩展空间,所述扩展空间形成在与所述弯曲部相对应的部位并被构造成可容纳所述弯曲部的变形。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固定臂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加宽部,所述容纳部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槽,所述加宽部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大致的长方体形状,并包括一个前表面、一个后表面、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下表面。每个所述容纳部包括一个第一开口,形成在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其中之一上,所述连接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安装到所述容纳部中;一个第二开口,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上,所述接触臂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弹性地伸缩;以及一个第三开口,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上,用于形成所述扩展空间。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之间设有一个连接部。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连接部大致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纵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在上述电连接器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部的第一开口分别布置在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上,使得多个所述连接端子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交替地布置。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容纳部成对地布置,而且成对的两个容纳部的第一开口分别布置在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上,成对的连接端子布置成在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彼此相反。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电连接器的结构设置成关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容纳部的两个侧壁上从所述第一开口延伸,且所述加宽部布置成靠近所述第一开口,使得当所述接触臂在第一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容纳部内收缩时,所述弯曲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三开口偏移。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各种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通过在容纳部上形成用于接收连接端子的弯曲部的变形扩展空间,可以使弯曲部不受限制地发生变形,从而不干涉连接端子的接触臂收缩,确保连接端子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的稳定。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I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I所示的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连接端子处于扩展和收缩时的两种状态;图3是示出本技术的连接端子的处于扩展状态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示出本技术的连接端子的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示出图I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在连接端子处于扩展状态时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图I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在连接端子处于收缩状态时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绝缘主体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示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中的连接端子的布置方式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中的连接端子的另一种布置方式的俯视图;图10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11示出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虽然将参照含有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技术,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同时获得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可应用在例如手机、各种便携式播放器、数字照相机和摄像机、GPS装置、平板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中,用于将电路板与另外的一个或者多个电子器件或者电池进行电连接。参见图1-4,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可安装在一个电路板(未示出)上,用于将电路板与另外的一个或者多个电子器件或者电池进行电连接。该电连接器100包括多个连接端子I和用于安装连接端子I的绝缘主体2。每个连接端子I由金属板通过剪切、弯曲、冲压等工艺制成,并包括固定臂11、接触臂12以及位于固定臂11和接触臂12之间的弯曲部13。绝缘本体2中形成用于容纳连接端子的多个容纳部21,每个容纳部21包括扩展空间,所述扩展空间形成在与弯曲部13相对应的部位并被构造成容纳弯曲部13的变形或者偏移。进一步地,固定臂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加宽部111,容纳部21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槽214 (参见图7),加宽部111固定在安装槽214中,从而将整个连接端子I固定到绝缘主体2是容纳部21中。在每个固定臂11的自由端形成用于与电路板(未示·出)电连接电触点112。电连接器100的结构设置成关于绝缘本体2的横向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的进一步的实施例,绝缘本体2具有大致的长方体形状,并包括一个前表面22、一个后表面、一个上表面23和一个下表面。每个容纳部21包括一个第一开口 211,形成在前表面23和后表面的其中之一上,连接端子I例如通过插入的方式通过第一开口 211安装到容纳部21中;一个第二开口 212,形成在上表面23上,接触臂12穿过第二开口 212弹性地伸缩;以及一个第三开口 213,形成在上表面23上,用于形成扩展空间。如图2-6所示,当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不与其它电子设备电连接时,连接端子I处于自由的扩展状态,即接触臂12穿过第二开口 212突出到绝缘主体2的上表面23之外。连接端子I处于扩展状态时,弯曲部13相对于容纳部21的底部表面的最大高度为H1,而在图5的俯视图中,固定臂11和接触臂12的自由端错开一定的距离。当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与另外的电子设备或者电池电连接时,连接端子I的接触臂12受到例如电池的挤压而朝向容纳部21内收缩,并进入受压缩的收缩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多个连接端子(1),每个连接端子包括:一个固定臂(11)、一个接触臂(12)以及位于所述固定臂和接触臂之间的一个弯曲部(13);以及一个绝缘本体(2),所述绝缘本体中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端子的多个容纳部(21),其特征在于,每个容纳部包括一个扩展空间,所述扩展空间形成在与所述弯曲部相对应的部位并被构造成可容纳所述弯曲部的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 多个连接端子(I),每个连接端子包括一个固定臂(11)、一个接触臂(12)以及位于所述固定臂和接触臂之间的一个弯曲部(13);以及 一个绝缘本体(2),所述绝缘本体中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端子的多个容纳部(21), 其特征在于,每个容纳部包括一个扩展空间,所述扩展空间形成在与所述弯曲部相对应的部位并被构造成可容纳所述弯曲部的变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加宽 部(111),所述容纳部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槽(214),所述加宽部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大致的长方体形状,并包括一个前表面(22)、一个后表面、一个上表面(23)和一个下表面,每个所述容纳部包括 一个第一开口(211),形成在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其中之一上,所述连接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安装到所述容纳部中; 一个第二开口(212),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上,所述接触臂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弹性地伸缩;以及 一个第三开口(213),形成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明徐祥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