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外接电池式保护套,其包括:一保护套本体,该保护套本体设置有一容置部及一电池容置部,该电池容置部设有电池连接部;以及一充电连接件,该充电连接件设于保护套本体的内侧一端,该充电连接件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由此,构成可结合电池及手持装置且提供充电于手持装置的外接电池式保护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外接电池式保护套,特别指一种可结合电池及手持装置且 提供充电于手持装置的外接电池式保护套。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的进步,现代都市人生活普遍会使用到一些手持装置(如移动电话、智能型移动电话及平板计算机等),甚至手持装置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许多人为让其手持装置防止刮伤,而会在手持装置装配保护套,用以保护该手持装置的壳体表面。但现有手持装置保护套的缺失在于不方便更换电池,消费者于更换电池时需要拆装现有手持装置保护套和手持装置的壳体,而让消费者感到相当麻烦且不方便。再者,对于一些商务人士来说,其经常需要长时间使用移动电话通话,由于移动电话在大量的通话的下,往往快速消耗了移动电话电池的电力而造成需要常常更换电池或是进行移动电话充电的情况。故,于市面上更出现了一种行动电源,用以提供手持装置充电使用。上述的现有行动电源,其缺失在于行动电源与手持装置是属于各自分离的装置,若用户因紧急外出或忙碌疏忽而忘记携带行动电源,手持装置仍然无法利用行动电源进行充电。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期能提供一种外接电池式保护套,可结合电池及手持装置且提供充电于手持装置,即为本技术所欲研创的技术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接电池式保护套,可结合电池及手持装置且提供充电于手持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为一种外接电池式保护套,其包括一保护套本体,该保护套本体设置有一容置部及一电池容置部,该电池容置部设有电池连接部;以及一充电连接件,该充电连接件设于保护套本体的内侧一端,该充电连接件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由此,构成可结合电池及手持装置且提供充电于手持装置。其中,该保护套本体进一步设有一外接式电源充电部及一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设有一电源传输接头,该电源传输接头将该电源供应器电性连接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而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于该保护套本体内形成具有一第一电性连接路径及一第二电性连接路径,该第一电性连接路径为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电性连接该充电连接件,该第二电性连接路径为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电性连接该保护套本体的电池连接部。其中,该保护套本体的容置部容置手持装置,该手持装置设有一充电输入端,该充电输入端电性连接该充电连接件。其中,该保护套本体的电池容置部进一步配置至少一电池,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其中,该电池为一超薄式电池。其中,该电池为一软式电池。其中,该电池为一镍镉电池。其中,该电池为一镍氢电池。其中,该电池为一锂离子电池。其中,该保护套本体为一硬质塑料套。其中,该保护套本体为一软质橡胶果冻套。其中,该保护套本体为一皮套。本技术的特点I.该保护套本体可结合电池并提供充电于手持装置,达到方便充电的效果。2.该保护套本体结合电池与手持装置,让该手持装置不用另外携带备用电池,亦可具备有较多的储备电力。3.家中没有用到的电池可结合于该保护套本体,使得家中电池可充份利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状态方块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充电状态方块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保护套本体...........10电池容置部...........11电池连接部...........12各直部..................13保护盖.................14充电连接件...........20外接式电源充电部…21电源传細接头.........22电源供应器...........23幅..................· ·30手持装置..............31充电細!入 而...........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特点和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I、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充电状态方块示意图,该外接电池式保护套包括一保护套本体10,该保护套本体10设置有一容置部13及一电池容置部11,该电池容置部11设有电池连接部12 ;以及一充电连接件20,该充电连接件20设于保护套本体10的内侧一端,该充电连接件20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12。其中,该保护套本体10的容置部13容置手持装置31,该手持装置31设有一充电输入端32,该充电输入端32电性连接该充电连接件20。该保护套本体10的电池容置部11进一步配置至少一电池30,该电池30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12,其中,该电池30可为超薄式电池、软式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由此,消费者于使用时,可将该保护套本体的电池容置部11结合电池30,该电池30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12,而该手持装置31的充电输入端32电性连接该充电连接件20,则该电池30可向手持装置31进行充电(如图2所示),图2中所示的充电路径为电池30电性连接该充电连接件20,该电池透过该充电连接件20充电于该手持装置31。请参阅图3、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充电状态方块示意图,该保护套本体10为一软质橡胶果冻套,该保护套本体10进一步设有一外接式电源充电部21及一电源供应器23,该电源供应器23设有一电源传输接头22,该电源传输接头22将该电源供应器23电性连接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21,而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21于该保护套本体10内形成具有一第一电性连接路径及一第二电性连接路径,该第一电性连接路径为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21电性连接该充电连接件20,该第二电性连接路径为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21电性连接该保护套本体10的电池连接部12。由此,消费者欲充电使用时,可将该保护套本体10的电池容置部11结合电池30,电池30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12,而该手持装置31的充电输入端32电性连接该充电连接件20,利用电源供应器23的电源传输接头22电性连接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21,该电源供应器23外接市电后即可进行充电,并分别对应该手持装置31及该保护套本体10所配置的电池30进行充电,其充电状态如图4所示,该电源供应器23的充电路径分别对应该第一电性连接路径及该第二电性连接路径,达到该电源供应器23向该电池30及该手持装置进行充电的目的。另外,本技术外接电池式保护套(请同参图5 图7所示),该保护套本体10可为硬质塑料套、软质橡胶果冻套或皮套,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该保护套本体10亦可有不同样式及外观设计。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该保护套本体10为一硬质塑料套,该保护套本体10设置有一容置部13及一电池容置部11,该电池容置部11设有电池连接部12,该容置部13容置手持装置31 ;又该保护套本体10的内侧一端设置一充电连接件20,该充电连接件20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12。在该电池容置部11配置至少一电池30,该电池30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12,其中,该电池30可为超薄式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接电池式保护套,用于容置该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接电池式保护套包括:一保护套本体,该保护套本体设置有一容置部及一电池容置部,该电池容置部设有电池连接部;以及一充电连接件,该充电连接件设于保护套本体的内侧一端,该充电连接件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接电池式保护套,用于容置该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接电池式保护套包括一保护套本体,该保护套本体设置有一容置部及一电池容置部,该电池容置部设有电池连接部;以及一充电连接件,该充电连接件设于保护套本体的内侧一端,该充电连接件电性连接该电池连接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接电池式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套本体进一步设有一外接式电源充电部及一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设有一电源传输接头,该电源传输接头将该电源供应器电性连接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而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于该保护套本体内形成具有一第一电性连接路径及一第二电性连接路径,该第一电性连接路径为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电性连接该充电连接件,该第二电性连接路径为该外接式电源充电部电性连接该保护套本体的电池连接部。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接电池式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套本体的容置部容置手持装置,该手持装置设有一充电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祥,
申请(专利权)人:叶明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