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2794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与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头和第二线圈的第一端头相连的第一引线;分别与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头和第二线圈的第二端头相连的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一引线中间位置相连的第一嵌件;与所述第二引线中间位置相连的第二嵌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两个相同的线圈相并联,每个线圈为两个二次绕组相串联,每个线圈的匝数为电流互感器理论匝数的两倍。当输入的一次电流达到或略高于额定的一次电流时,串联的二次绕组未达到磁饱和线,因此输出的二次电流不受影响,保证了电流互感器的精度准确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互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必须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一般的测量和保护装置不能直接接入一次高压设备,而需要用电流互感器将一次系统的大电流(一次电流)按比例变换成小电流(二次电流),供给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使用。电流互感器分为测量用电流互感器和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是作用是用来计量(计费)和测量运行设备电流的。目前在电网终端大量推广使用的测量用的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即一次线只直接一次贯通穿过二次线圈,参见附图1,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其本身结构不设一次绕组,载流(负荷电流)导线由LI至L2穿过由硅钢片擀卷制成的圆形(或其他形状)铁芯起一次绕组作用。二次绕组直接均匀地缠绕在圆形铁芯上形成二次线圈,二次绕组的匝数为电流互感器理论匝数,二次线圈与仪表、继电器、变送器等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串联形成闭合回路。但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大多互感器在低端能保证精度,在输入的一次电流达到或略超过额定一次电流时,出现磁饱和,精度迅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通过设置两个线圈,每个线圈分别包括两个串联的二次绕组,即每个线圈的匝数为电流互感器理论匝数两倍,并联所述两个线圈形成二次线圈,保证了输入的一次电流达到额定或略超过一次电流时,不会出现磁饱和,不会影响精度。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头相连的第一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头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头相连的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一引线中间位置相连的第一嵌件;与所述第二引线中间位置相连的第二嵌件。上述的电流互感器,优选的,所述第一线圈包括第一铁芯;第一二次绕组;第二二次绕组;其中,所述第一二次绕组和第二二次绕组串联,并依次均匀缠绕在所述第一铁芯上。上述的电流互感器,优选的,所述第二线圈包括第二铁芯;第三二次绕组;第四二次绕组;其中,所述第三二次绕组和第四二次绕组串联,并依次均匀缠绕在所述第二铁芯上。上述的电流互感器,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对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进行绝缘隔离的绝缘纸。上述的电流互感器,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外部的绝缘外壳。上述的电流互感器,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绝缘外壳底部相配合的安装支架。上述的电流互感器,优选的,所述电流互感器的穿心孔为圆孔。上述的电流互感器,优选的,所述绝缘外壳的材料包括196不饱和树脂。上述的电流互感器,优选的,所述绝缘纸包括皱纹纸。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头相连的第一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头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头相连的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一引线中间位置相连的第一嵌件;与所述第二引线中间位置相连的第二嵌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两个相同的线圈相并联,每个线圈上的缠绕绕组为两个串联的二次绕组,即每个线圈的缠绕匝数为电流互感器理论匝数的两倍,当输入的一次电流达到或略高于额定的一次电流时,串联的二次绕组未达到磁饱和线,而输出的二次电流不受影响,保证了所述电流互感器的精度准确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现有技术中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实施例的一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实施例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图。附图中标记如下101-第一线圈、102-第二线圈、103-第一引线、104-第二引线、105-第一嵌件、106-第二嵌件、107-绝缘纸、108-绝缘外壳、109-安装支架;1011-第一铁芯、1012-第一二次绕组、1013-第二二次绕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实际应用中是用来计量(计费)和测量运行设备电流的。参见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包括第一线圈101、第二线圈102、第一引线103、第二引线104、第一嵌件105和第二嵌件106。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102完全相同。其中,参见图3,示出了第一线圈10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铁芯1011、第一二次绕组1012和第二二次绕组1013 ;其中,所述第一二次绕组1012和第二二次绕组1013串联,并依次均匀缠绕在所述第一铁芯1011上。第一线圈101的缠绕绕组为第一二次绕组1012和第二二次绕组1013串联得到的,第一二次绕组1012和第二二次绕组1013完全相同,二者串联后依次均匀缠绕在第一铁芯1011上。当二次绕组缠绕的圈数为N时,所述第一线圈101的缠绕圈数为2N,第一线圈101的缠绕圈数为二次绕组的2倍,即第一线圈101的缠绕匝数为电流互感器理论匝数的两倍。第二线圈102与第一线圈101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铁芯1021、第三二次绕组1022和第四二次绕组1023 ;其中,所述第三二次绕组1022和第四二次绕组1023串联,并依次均匀缠绕在所述第二铁芯1021上。第二线圈102的缠绕绕组为第三二次绕组1022和第四二次绕组1023串联得到的,第三二次绕组1022和第四二次绕组1023完全相同,第三二次绕组1022和第一线圈101的第一二次绕组1011完全相同,第三二次绕组1022和第四二次绕组1023串联后依次均匀缠绕在第二铁芯1021上。当二次绕组缠绕的圈数为N时,所述第二线圈102的缠绕圈数为2N,第二线圈102的缠绕圈数为二次绕组的2倍,即第二线圈102的缠绕匝数为电流互感器理论匝数的两倍。参见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的主视图,由于主视方向,第一嵌件105和第二嵌件106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引线103和第二引线104也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图中标示的嵌件代表第一嵌件105和第二嵌件106,图中标示的引线代表第一引线103和第二引线104。所述第一铁芯1011和第二铁芯1021为圆形,与之相适应的,电流互感器的穿心孔为圆孔。第一引线1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线圈101的第一端头SI和第二线圈102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头相连的第一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头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头相连的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一引线中间位置相连的第一嵌件;与所述第二引线中间位置相连的第二嵌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包括 第一线圈; 第二线圈; 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头相连的第一引线; 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头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头相连的第二引线; 与所述第一引线中间位置相连的第一嵌件; 与所述第二引线中间位置相连的第二嵌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包括 第一铁芯; 第一二次绕组; 第二二次绕组; 其中,所述第一二次绕组和第二二次绕组串联,并依次均匀缠绕在所述第一铁芯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包括 第二铁芯; 第三二次绕组; 第四二次绕组; 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君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泰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