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卸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2672 阅读:5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带卸取装置,包括左右支撑杆、上下连接杆、平皮带,所述的左右支撑杆分别与上下连接杆垂直连接并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的上连接杆右端设有滑口,所述的右支撑杆可在滑口上移动并固定,所述的平皮带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开支结构简单;通过支撑杆和连接杆的设置,即使一个人也可较轻松的移动钢带卷,省时省力,同时,安全性也大于徒手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电缆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钢带卸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铠装电缆的生产过程中,钢带是电缆的主要材料之一。钢带在电缆的生产过程中,存在搬运、上下等各各种移动工作。由于该产品的特殊性,机械吊装比较困难,一般采用人工操作。但钢带在包装捆扎前和包装捆扎拆开后,由于其自身重量较大,约50 70kg,不容易搬取、移动或竖起,甚至可能导致钢带松开后因散盘紊乱而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的钢带卸取装置。 本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钢带卸取装置,包括左右支撑杆、上下连接杆、平皮带,所述的左右支撑杆分别与上下连接杆垂直连接并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的上连接杆右端设有滑口,所述的右支撑杆可在滑口上移动并固定,所述的平皮带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的平皮带弧长小于钢带圆周的一半。所述的下连接杆与平皮带底部的距离小于钢带盘的半径。所述的左右支撑杆采用40cm*40cm的硬木制成。所述的上下连接杆采用40cm*4cm的扁铁皮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通过支撑杆和连接杆的设置,即使一个人也可较轻松的移动钢带卷,同时,安全性也大于徒手操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钢带卸取装置,包括左支撑杆I、右支撑杆2、上连接杆3、下连接杆4、平皮带6,所述的左I支撑杆、右支撑杆2分别与上连接杆3、下连接杆4垂直连接并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的上连接杆3右端设有滑口 5,所述的右支撑杆2可在滑口 5上移动并固定,所述的平皮带6两端分别与左支撑杆I、右支撑杆2固定连接。所述的平皮带6弧长小于钢带圆周的一半。所述的下连接杆4与平皮带6底部的距离小于钢带盘的半径。所述的左支撑杆I、右支撑杆2均采用40cm*40cm的硬木制成。所述的上连接杆3、下连接杆4均采用40cm*4cm的扁铁皮制成。本技术才实施时,将钢带盘7放入平皮带6上,右支撑杆2在滑口 5上移动直至可将钢带盘7固定,然后用螺丝将右支撑杆2固定,这样整个装置就可轻松移动,钢带也可随之移动。需要卸取钢带时,将本装置水平放置,将右支撑杆2松开并在滑口 5上移动即可放下钢带盘7。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右支撑杆2、上连接杆3、下连接杆4均可根据钢带盘的实际大小进行调节,但必须保证下连接杆4与平皮带6底部的距离小于钢带盘7的半径。尽管上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 是,我们可以依据本技术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带卸取装置,包括左右支撑杆、上下连接杆、平皮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支撑杆分别与上下连接杆垂直连接并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的上连接杆右端设有滑口,所述的右支撑杆可在滑口上移动并固定,所述的平皮带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杆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带卸取装置,包括左右支撑杆、上下连接杆、平皮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支撑杆分别与上下连接杆垂直连接并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的上连接杆右端设有滑口,所述的右支撑杆可在滑口上移动并固定,所述的平皮带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杆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钢带卸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平皮带弧长小于钢带圆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开南唐前进孔菊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恒晶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