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168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移动体;在内周侧收容移动体的固定体;属于移动体或者固定体的至少一方、产生驱动力使移动体移动的驱动部;相对固定体对移动体进行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体。弹性支撑体具有固定在固定体上的固定体侧部、固定在移动体上移动体侧部和连接固定体侧部和移动体侧部的细板状的腕部。将厚度方向作为光轴方向的板状体。腕部,宽幅方向的尺寸要比厚度方向的尺寸要大,并且具有反转部。反转部,沿着通过反转开始部和终了部的弯曲线,具有立设于光轴方向的被折弯的折弯部。所述弹性支撑体能强有力地减小对于冲击和振动所产生的特性偏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相关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和搭载此透镜驱动装置的自动对焦照相机装置及搭载此自动对焦照相机的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的透镜驱动装置,它具有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安装在透镜支撑体上的环状线圈;施加于此线圈上、按放射状分布的磁场的磁石及环口。在上部及下部的固定部材上可移动地支撑透镜支撑体的弹性支撑体。此弹性支撑体具有固定在上部及下部的固定部材固定体侧部、固定在透镜支撑体上的移动体侧部、连接固定体侧部和移动体侧部的腕部。比如,专利文献JP特开2007-72272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此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的光轴方向相正交方向上如受到冲击和振动等外力作用,弹性支撑体的腕部就会产生塑性变形的问题。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弹性支撑体的腕部具有移动体侧部和从固定体侧部分别向径方向突出的突出片及沿着周方向延伸将此突出片之间相互连接的连接片。在此连接片的厚度方向上被弯曲加工成波形。根据此弯曲加工,能够吸收与此透镜的光轴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冲击和振动等的外力,能够防止腕部塑性变形。但是,在连接片的厚度方向上,一旦弯曲加工成波形,波形的加工只要有很少的偏差,弹性支撑体的弹簧特性就会有很大偏差,存在制造弹簧弹性偏差小的弹性支撑体会有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本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具有保持透镜的保持部的移动体;在内周侧收容上述移动体的固定体;属于上述移动体或者上述固定体的至少一方、产生驱动力使上述移动体相对上述固定体向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部;相对上述固定体对上述移动体进行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体。上述弹性支撑体具有固定在上述固定体上的固定体侧部、固定在上述移动体上移动体侧部和连接上述固定体侧部和上述移动体侧部的细板状的腕部。将厚度方向作为上述光轴方向的板状体。上述腕部,宽幅方向的尺寸要比厚度方向的尺寸要大,并且具有反转部。上述反转部,沿着通过反转开始部和终了部的弯曲线,具有立设于上述光轴方向的被折弯的折弯部。据此,达成所预期的目的。如上,本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上述腕部的宽幅方向的尺寸要比厚度方向的尺寸要大,并且具有反转部。上述反转部沿着通过反转开始部和终了部的弯曲线,具有立设于上述光轴方向的被折弯的折弯部,所以与上述折弯部的光轴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的弹簧常数与上述折弯部以外的上述腕部的光轴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弹簧常数相比要小。为此,当在光轴方向相正交方向上施加冲击和振动等的外力后,由于上述折弯部相比上述折弯部以外的腕部容易弹性形变而吸收外力,所以弹性支撑体的腕部要容易塑性形变。另外,仅将上述折弯部按一定的位置折弯成立设于上述光轴方向,所以弹簧特性的偏差就小。为此,能强有力地减小对于冲击和振动所产生的特性偏差。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腕部,具有从所述光轴方向的正面投影,其延伸方向为相互不同的多个所述反转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腕部具有第I所述反转部、第2所述反转部、连接第I所述反转部和第2所述反转部的中央弹性部;第I所述反转部的一个端部连接向所述移动体侧部,另一个端部连接向所述中央弹性部的一个端部,第2所述反转部的一个端部连接向所述固定体侧部,另一个端部连接向所述中央弹性部的另一个端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中央弹性部为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平面内的波形。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折弯部为直线状、折线状或弧线状。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折弯部为直线状,并将光轴方向高度作为宽幅方向的尺寸,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高度作为厚度。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宽幅方向的尺寸与厚度之比为I. 5 :1。本技术的自动对焦相机,具有前述任一透镜驱动装置。本技术的带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具有所述的自动对焦相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形态相关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弹簧效果说明图,其中(a)是没有将圆弧部进行折弯的图,(b)是将圆弧部进行折弯的图,(c)是将圆弧部被折弯的吸收外力的效果图。图2为相关本技术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弹簧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弹簧变形例示意图,其中(a)是折弯部为V形的变形例,(b)是折弯部为直线状的变形例。图5为本技术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弹簧变形例示意图。(符号的说明)I透镜驱动装置2 框架3前侧弹簧4 环口5 磁石6 垫片7驱动用线圈8透镜座9后侧弹簧10 底座13移动体侧部14固定体侧部15 腕部16、18 折弯线17、19 折弯部20、21 反转部22圆弧部23中央弹性部24直线状部25 电极30移动体31固定体32驱动部160、161、162、163 位置201、202 开始部203、204 终了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形态予以说明。本技术实施形态中的透镜驱动装置I是内藏于手机等中的、搭载于自动对焦照相机装置上的装置。如图2所示,透镜驱动装置I包含具有在中央部保持透镜(无图示)的作为保持部的透镜座8的移动体30 ;将移动体30收容于内周侧的固定体31。移动体30具有透镜座8和回卷于透镜座8的外周侧上的驱动用线圈7所构成。固定体31是由框架2、环口 4、磁石5、后侧垫片6、底座10所构成。另外,透镜驱动装置I具有属于上述移动体30或者上述固定体31的至少一方、产生驱动力使上述移动体30相对固定体31向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部32。在本实施形态中,驱动部32具有属于移动体30的驱动用线圈7 ;属于固定体31的磁石5和环口4。磁石5被配置在环口 4的外周壁的内周面。另外,驱动用线圈7的外周面和磁石5的内周面相对面配置。透镜驱动装置I具有将移动体30相对固定体31作为弹性支撑体33进行弹性支撑的前侧弹簧3和后侧弹簧9。透镜座8在外周部后侧设置边缘部,形成筒状。此筒状的中空部是保持透镜的保持部。筒状的轴方向是透镜的光轴方向。另外,在边缘部上固定驱动用线圈7。驱动用线圈7卷绕成将光轴方向作为轴方向。另外,前侧弹簧3的移动体侧固定部被固定在透镜座8 ill侧的端面。后侧弹黃9的移动体侧固定部被固定在透镜座8后侧的端面。底座10是一种树脂等的绝缘体,具有形成有中空部的四角形状。在四角形状的四个角部上,分别具有延伸向光轴方向的柱状部。通过此中空部,透过镜头的光到达配置于自动对焦照相机装置本体上的摄像元件(无图示)上。另外,后侧弹簧9的固定体侧固定部被配置在四角形状的边部。端子25被电气性连接在此后侧弹簧9的固定体侧固定部的一部上。另外,静止状态时,透镜座8的后侧面被配置在底座10的中空部和边部之间的一块区域。另外,底座10的柱状部固定住框架2的突部。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介入绝缘体10的后侧垫片6后,环口 4被安装在后侧弹簧9的固定体侧固定部的前侧上。环口 4的外侧形状为略呈四角形状的筒状,它是由软磁性体形成的。环口 4从光轴方向看具有立设成四角形状的外侧壁。角部呈C倒角形。在此角部外侧上配置有底座10的柱状部。前侧壁从外侧壁的前侧的端部看是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延伸。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具有保持透镜的保持部的移动体;在内周侧收容所述移动体的固定体;属于所述移动体或者所述固定体的至少一方、产生驱动力使所述移动体相对所述固定体向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部;相对所述固定体对所述移动体进行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具有固定在所述固定体上的固定体侧部、固定在所述移动体上移动体侧部和连接所述固定体侧部和所述移动体侧部的细板状的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体为将厚度方向作为所述光轴方向的板状体,所述腕部的宽幅方向的尺寸要比厚度方向的尺寸要大,并且具有反转部,所述反转部沿着通过反转开始部和终了部的弯曲线,具有立设于所述光轴方向的被折弯的折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透镜驱动装置,具有 具有保持透镜的保持部的移动体; 在内周侧收容所述移动体的固定体; 属于所述移动体或者所述固定体的至少一方、产生驱动力使所述移动体相对所述固定体向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部; 相对所述固定体对所述移动体进行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具有固定在所述固定体上的固定体侧部、固定在所述移动体上移动体侧部和连接所述固定体侧部和所述移动体侧部的细板状的腕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支撑体为将厚度方向作为所述光轴方向的板状体,所述腕部的宽幅方向的尺寸要比厚度方向的尺寸要大,并且具有反转部,所述反转部沿着通过反转开始部和终了部的弯曲线,具有立设于所述光轴方向的被折弯的折弯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部,具有从所述光轴方向的正面投影,其延伸方向为相互不同的多个所述反转部。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部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木学三轮哲久
申请(专利权)人: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