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016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8:05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设置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为斜流风机。斜流风机包括轮毂、风叶以及驱动斜流风机转动的电机和连接电机与轮毂的驱动轴,轮毂的空气进入侧直径较小,轮毂的空气排出侧直径较大,多个风叶设置在轮毂的迎风面。斜流风机的轮毂和风叶对应的内壁面设置有蜗壳,蜗壳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蜗壳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保温层或吸噪层。风叶顶面之间有包围风叶的风轮盖,该风轮盖下部小上部大。斜流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口导风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送风效果好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器室内机作为室内空气的处理装置,同时也是作为室内摆设,用户除了对其具有性能的要求外,还对其外观的时尚美观有多样的要求。中国专利文献号CN 1782515A于2006年6月7日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在其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截面为长方形的落地式空调器,空气驱动装置采用的是设置在空调器 下部的离心风扇,经过加压后的空气向上穿过换热器,然后通过风口吹向室内空间。由于社会对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上市的空调器的能效标准被不断提高,为了达到高能效,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提高通过换热器的风量,而离心风机不易提高风量,随着风量的提高,风机需要的功率也显著上升,使得在增加风量的同时降低送风效率的缺点。因此,该专利文献的申请人提出了以下的保护内容,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侧面形成有空气吸入口、上面开放的机壳,可升降地设置在机壳开放的上面并形成有空气排出口的扩散器,设置在机壳内并且从空气吸入口向空气排出口强制流动空气的轴流风扇,和设置在机壳的空气吸入口内侧并把轴流风扇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也就是说,在立式空调器上部的四个方向设置有出风口,即扩散器,风机采用轴流风扇,在落地式空调器中风道的流动阻力包括进风口、进风过滤网、换热器、蜗壳、出风口和导风叶等,再加上较长的风道,经处理过的空气排出出风口后,还要求送比较远的距离,所以为了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需要风机提供较高的静压,单靠方案中的轴流风扇难以达到高静压要求,另外,轴流风机的送风方向为向上,在达到顶部以后向四个方向排出,由于没有切向方向的分风速,送风的范围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送风效果好的空调器室内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结构特征是壳体内设置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为斜流风机。所述斜流风机包括轮毂、风叶以及驱动斜流风机转动的电机和连接电机与轮毂的驱动轴,轮毂的空气进入侧直径较小,轮毂的空气排出侧直径较大,多个风叶设置在轮毂的迎风面。所述斜流风机的轮毂和风叶对应的内壁面设置有蜗壳,蜗壳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蜗壳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或者,蜗壳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保温层或吸噪层。所述风叶顶面之间有包围风叶的风轮盖,该风轮盖下部小上部大。所述斜流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口导风圈。所述斜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与轮毂同轴的扩压锥;该扩压锥为空气入口侧直径大,空气排出侧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扩压锥对应的蜗壳有使风道扩大的结构。所述斜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固定导风轮,该固定导风轮上设置有阻碍空气转动方向的固定导风叶。所述固定导风轮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减小流通面积的固定导风轮封。 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可以实现比轴流风机大得多的送风压力,并且位于斜流风机的切向方向的送风分量可以增大送风的范围和舒适性;通过采用扩压锥和/或固定导风轮,可以进一步扩压,提高送风距离。本技术与离心风机相比,则在增大风量的情况下,送风效率并不会有明显的影响。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送风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沿叶轮旋转切线方向的送风示意图。图6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沿中轴线方向的送风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的立体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1为第二实施例中的进口导风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的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第四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8为第四实施例中的固定导风轮的立体示意图。图19为图16中的D-D向剖视放大示意图。图20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相关组件的装配图。图22为第五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相关组件的爆炸展开图。图中1为空调室内机,2为壳体,3为出风口,4为斜流风机,5为蜗壳,6为电机支架,7为间隙,8为风轮盖,9为风的方向,10为中轴线,11为扩压锥,12为进口导风圈,13为固定导风轮,14为固定导风叶,15为斜流风机的进风口,16为斜流风机的出风口,17为蜗壳连接部,18为固定导风轮封,41为风叶,42为斜流风轮,43为电机,44为电机轴,45为轮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I-图6,本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壳体2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图中未示出),壳体2上设置有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和出风口 3,壳体2内设置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为斜流风机4。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内设置有从进风口到出风口 3连通的空气流通的风道,在风道中设置有斜流风机4。该斜流风机4又称为混流风机,斜流风机4的送风方向包括沿电机轴向的分量,和沿叶轮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的分量。斜流风机4的送风量小于轴流风机,而大于离心风机。斜流风机4的送风静压力大于轴流风机,而小于离心风机。斜流风机4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对比现有的采用轴流风机驱动方式,有更高的送风静压力,和更远的送风距离。结合图5和图6,可以看出斜流风机4包括斜流风轮42、电机43和电机轴44,驱动斜流风轮42转动的电机43和连接电机43与斜流风轮42的电机轴44,电机43驱动斜流风轮42以中轴线10为圆心旋转。其中,斜流风轮42包括空气进入侧直径较小,空气排出侧直径较大的轮毂45,在该轮毂45的迎风面设置的多个风叶41。当电机43带动斜流风轮42转动时,风叶41推动空气沿向上且沿风叶转动的切线方向把空气推出。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I为落地式的顶部四面出风的机型,采用斜流风机4,一方面可以提高送风静压力,克服风道中的流动阻力,当然也包括进风口、进风过滤网、换热器、蜗壳、出风口和导风叶等处的流动阻力,再加上较长的风道,还可以送比较远的距离;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从风口处的出风并非垂直于出风口,而是沿斜流风轮42转动的方向,有切线方向的分量,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四面出风的效果,不会存在送风死角,提高送风舒适性。第二实施例参见图7-图12,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蜗壳5,如图7和图8所示,斜流风机4的轮毂45和风叶41对应的内壁面设置有蜗壳5,蜗壳5通过蜗壳连接部17固定在壳体2的内壁面上。蜗壳5本身有一定的强度,而且蜗壳5的内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滑度较高,利于和旋转的风叶41配合,可以利于空气通过,减少空气的阻力。通过图8的局部放大可以看到,蜗壳5和壳体2内壁面之间有间隙7,经过换热器降温或者加热后的空气流经蜗壳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壳体(2)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壳体(2)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3),其特征是壳体(2)内设置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为斜流风机(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壳体(2)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壳体(2)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3),其特征是壳体(2)内设置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为斜流风机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斜流风机(4)包括轮毂(45)、风叶(41)以及驱动斜流风机⑷转动的电机(43)和连接电机(43)与轮毂(45)的驱动轴,轮毂(45)的空气进入侧直径较小,轮毂(45)的空气排出侧直径较大,多个风叶(41)设置在轮毂(45)的迎风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斜流风机(4)的轮毂(45)和风叶(41)对应的内壁面设置有蜗壳(5),蜗壳(5)固定在壳体(2)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蜗壳(5)和壳体(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7);或者,所述蜗壳(5)和壳体⑵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7),间隙(7)填充有保温层或吸噪层。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序杰黎文斗张智周拨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