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手持设备中数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2378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保护手持设备中数据的方法,包括:为数据设置保护级别;当操作者进行操作时,根据体征识别技术识别身份;如果身份识别特征没有保存于数据库,则判断是否接收到机主的确认指示,如果是,则添加到数据库并分配对应的访问权限;否则,删除身份识别特征。如果识别出的身份识别特征已保存于数据库,则确定对应的访问权限;隐藏该操作者无权访问的数据,显示允许访问的数据;操作者根据对已显示的数据进行访问。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手持设备可保护机主的隐私,但其亲友仍然可以按照权限使用,用户体验比较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持设备技术,特别是。
技术介绍
手持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等,可以用来运行丰富的应用程序,也可以用来存储信息。这些应用程序或信息在这里统称为“数据”。手持设备中的“数据”可能属于机主的隐私或者其它需要保护的对象。为了起到保护的作用,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密码认证方式。也就是说,机主可以事先为某个应用程序或存储信息的文件等设置密码。当这些应用程序或文件被访问时,会指示机主输入正确的密码。如果输入的密码不正确,这些应用程序或文件将拒绝访问,从而达到保护数据的目的。另一种方式是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人的体征识别方式。这种方式省去了烦琐的密码输入环节,可以比较准确判断出主机或非主机,也可以到达保护数据的目的。上述两种现有技术对机主和非机主有严格的区分,完全拒绝非机主对数据的任何形式的访问。但是某些情况下,机主是允许某些非机主使用或访问某些应用程序或信息的。 比如用户A是机主,而用户B是其“亲友”,用户A可以允许用户B进入手持设备,使用某些常规功能或访问某些受限的保护数据。这种情况下,手持设备无法智能地识别机主、“亲友”和其他不允许使用该手持设备的非机主,根据具体情况满足不同操作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在机主允许某些非机主使用手持设备的情况,可以避免无法保护机主隐私数据或者完全不允许非机主操作的困境。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该方法包括为手持设备中的数据设置保护级别;当操作者对手持设备进行操作时,根据体征识别技术识别该操作者的身份;如果识别出的身份识别特征没有保存于数据库中,则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机主的确认指示,如果是,则将该操作者的身份识别特征添加到数据库并分配对应的访问权限,所述数据库用于记录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和访问权限的对应关系,不同的访问权限允许访问不同保护级别的数据;否则,删除该操作者的身份识别特征;如果识别出的身份识别特征已保存于数据库中,则为该操作者确定对应的访问权限;手持设备隐藏该操作者无权访问的数据,显示允许访问的数据;操作者根据分配的访问权限对手持设备已显示的数据进行访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由于将手机中数据分级别保护, 且为不同用户(非机主)分配了不同的访问权限,因此,各用户(非机主)可以按照自身的权限访问手机的数据。这样,作为机主仍然可以保护自身的隐私不被非机主访问,但作为 “亲友”的非机主则可以按照自身权限使用机主的手机,体验良好。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为手持设备中的数据设置保护级别,且为允许访问手持设备的用户(即机主的“亲友”)分配不同的权限,允许这部分用户访问手持设备中的部分数据。当这些用户进行操作时,手持设备中不能访问的数据将被隐藏,仅显示操作者的权限匹配的数据。这样,不但可以保护机主不愿意被非机主访问的数据(通过隐藏),而且操作者仍然可以顺利地对与自己权限匹配的数据进行访问,不会产生“被拒绝”的感受,用户体验良好。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现如何保护手持设备中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包括步骤101 :为手持设备中的数据设置保护级别。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手持设备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掌上电脑等设备。步骤102 :当某操作者对手持设备进行操作时,根据体征识别技术识别该操作者的身份。 本步骤可以采用现有的体征识别技术对操作者识别,比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月吴识别等。步骤103 :判断识别出的身份识别特征是否保存在数据库中,如果没有保存在数据库中,则执行步骤104 ;否则,执行步骤107。步骤104 :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机主的确认指示,如果接收到,则执行步骤105 ;否则,执行步骤106。步骤105 :将该操作者的身份识别特征添加到数据库并分配对应的访问权限,所述数据库用于记录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和访问权限的对应关系,不同的访问权限允许访问不同保护级别的数据,结束本流程。步骤106 :删除该操作者的身份识别特征,结束本流程。步骤107 :按照数据库的记录为该操作者确定对应的访问权限。步骤108 :隐藏该操作者无权访问的数据,显示允许访问的数据;操作者根据分配的访问权限对手持设备已显示的数据进行访问。其中,步骤104 106是针对数据库没有保存操作者身份识别特征的实施方式,或者由机主添加到数据库成为允许访问的用户,或者将其删除不允许访问。步骤107 108 是针对数据库已经存在操作者身份识别特征的实施方式,按照之前分配的权限访问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手持设备允许操作者访问,操作者也只能按照自身的权限访问。本专利技术中,手持设备会隐藏不允许访问的数据,仅显示其有权访问的数据。对于机主来说,手持设备可以保护其隐私不被非机主访问,而对于“亲友”类的非机主来说,则可以“无障碍”地使用机主的手持设备,没有“被拒绝”的感受,体验比较友好。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假设手持设备为手机,用户A为该手机的机主,用户B和C为用户A 的“亲友”。另外,假设手机包括多种数据,有电话、短信、记事本、邮件、多媒体文件、第三方 QQ、飞信、支付宝、Skype、微博等。用户A事先为这些数据设置了保护级别,其中,“电话”属于级别0,没有对其进行加密;“短信”、“邮件”、“多媒体文件”、“第三方QQ”、“飞信”、“Skype” 属于级别1,对其进行了加密,且只有机主才能够加密和解密;而“记事本”、“支付宝”和“微博”属于级别2,是机主的高级别隐私,也进行了加密,且在手机被盗情况下需要自行删除。另外,本实施例的机主为用户B和C分配了相应的权限用户B具备访问权限1,允许访问保护级别为O的未加密的数据,即允许用户B打电话,而不允许访问其它数据;用户C具备访问权限2,允许访问保护级别为O以及保护级别为I的数据,即允许用户C打电话,也允许使用“短信”、“邮件”、“多媒体文件”、“第三方QQ”、“飞信”和“Skype”,但不允许访问“记事本”、“支付宝”和“微博”;用户A的指纹已经保存在数据库中,且作为机主其可以访问保护级别为0、1、2的任何数据。图2是本实施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201 :机主为手机中的数据分别设置保护级别。如前所述,本步骤设置保护级别后的数据如表一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手持设备中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为手持设备中的数据设置保护级别;当操作者对手持设备进行操作时,根据体征识别技术识别该操作者的身份;如果识别出的身份识别特征没有保存于数据库中,则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机主的确认指示,如果是,则将该操作者的身份识别特征添加到数据库并分配对应的访问权限,所述数据库用于记录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和访问权限的对应关系,不同的访问权限允许访问不同保护级别的数据;否则,删除该操作者的身份识别特征;如果识别出的身份识别特征已保存于数据库中,则为该操作者确定对应的访问权限;手持设备隐藏该操作者无权访问的数据,显示允许访问的数据;操作者根据分配的访问权限对手持设备已显示的数据进行访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手持设备中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为手持设备中的数据设置保护级别; 当操作者对手持设备进行操作时,根据体征识别技术识别该操作者的身份; 如果识别出的身份识别特征没有保存于数据库中,则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机主的确认指示,如果是,则将该操作者的身份识别特征添加到数据库并分配对应的访问权限,所述数据库用于记录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和访问权限的对应关系,不同的访问权限允许访问不同保护级别的数据;否则,删除该操作者的身份识别特征; 如果识别出的身份识别特征已保存于数据库中,则为该操作者确定对应的访问权限;手持设备隐藏该操作者无权访问的数据,显示允许访问的数据;操作者根据分配的访问权限对手持设备已显示的数据进行访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乾芬全泽昌张俊王辉初树椿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