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框架、装有扇叶的马达、蜗牛壳、加热装置、设于蜗牛壳的出风口处、切换换气扇出风口的风路切换板;还包括:同步电机,该同步电机和风路切换板分别固定在框架壁的两侧,所述的风路切换板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在同步电机的轴上,同步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向单一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弹簧,该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框架壁上,第二端与风路切换板同步转动,弹簧控制风路切换板向与上述单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同步电机断电时弹簧使风路切换板回到原来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电路板,利用同步电机和弹簧实现转化换气及取暖功能的取暖换气扇,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换气扇,尤其是关于一种取暖换气扇。
技术介绍
图1A、图IB为一种现有的取暖换气扇示意图。如图所示,取暖换气扇15,包括框架151、装有扇叶的马达152、蜗牛壳153、加热装置154、设于蜗牛壳153的出风口 155处、切换换气扇出风口的风路切换板157以及驱动风路切换板157转动的步进电机158。当取暖换气扇15运转时,电路板发送信号控制步进电机158转动从而驱动风路切换板157转动,换气扇15为取暖模式时,风路切换板157封住框架151的换气出风口 159,空气从换气扇的吸风口 156被吸入,经过加热装置154后流向室内实现取暖功能;换气扇为换气模式时,风路切换板157封住框架151的取暖出风口 160,空气沿接头流向室外实现换气功能。 上述先有技术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需要利用电路板发送信号给步进电机158,再由步进电机158控制风路切换板157的转动。这样的话,电路板、步进电机及相关部件就增加了取暖换气扇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同步电机和弹簧实现转化换气及取暖功能的取暖换气扇。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框架、装有扇叶的马达、蜗牛壳、力口热装置、设于蜗牛壳的出风口处、切换换气扇出风口的风路切换板;还包括同步电机,该同步电机和风路切换板分别固定在框架壁的两侧,所述的风路切换板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在同步电机的轴上,同步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向单一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弹簧,该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框架壁上,第二端与风路切换板同步转动,弹簧控制风路切换板向与上述单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同步电机断电时弹簧使风路切换板回到原来的位置。所述连接部件后端固定在同步电机的轴上,前端穿过框架壁上的连接用开孔之后,固定在风路切换板的空心转轴内;所述的弹簧的第二端固定在连接部件的前端。所述的连接部件的前端截面形状为D字形,所述的风路切换板的空心转轴内设有D字形开孔,所述连接部件的前端插入、卡合于所述空心转轴的D字形开孔之内。所述的同步电机的轴设置成D字形;所述的连接部件后端内侧设有D字形开孔,插在所述同步电机的轴上。弹簧的第一端形成后钩部,弹簧的第二端形成前钩部,前钩部与后钩部之间形成螺旋状圆筒;前钩部形成横跨所述螺旋状圆筒直径的形状,插入连接部件的轴心上设置的开缝内固定于连接部件上;后钩部从螺旋状圆筒向外侧突出。所述的连接部件后端在轴心周围一定距离设有圆筒壁,所述的圆筒壁上设有大于或等于连接部件转动角度范围的缺口。所述的弹簧的后钩部从螺旋状圆筒向外侧突出超过圆筒壁缺口,形成Z字形,弹簧的后钩部的一部分可在缺口中转动。所述的框架壁固定同步电机的一侧形成固定弹簧后钩部位置的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突出于所述框架壁内侧的面,且所述定位块上方设有引导弹簧的后钩部卡合定位块的引导块,引导块外侧的边较短,与定位块连接的内侧的边较长,形成向定位块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的框架壁上的连接用开孔的外周形成内圆环,其外周还设有包围该内圆环的外圆环,连接部件的圆筒壁安装于所述内圆环和外圆环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电路板,利用同步电机和弹簧实现转化换气及取暖功能的取暖换气扇,降低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图1A、图IB为一种现有的取暖换气扇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风路切换板与同步电机连接)的剖视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风路切换板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中B方向的示意图;图5A、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部件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弹簧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弹簧安装在连接部件上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同步电机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同步电机一侧的框架壁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风路切换板与同步电机连接)的剖视图。如图2、图3所示,取暖换气扇10,包括框架11、装有扇叶的马达12、蜗牛壳13、加热装置(图中未示)、设于蜗牛壳13的出风口 15处、切换换气扇10出风口的风路切换板20,还包括同步电机30,该同步电机30和风路切换板20分别固定在框架壁110的两侧,所述的风路切换板20通过连接部件50连接在同步电机30的轴31上,同步电机30控制风路切换板20向单一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连接部件50的后端51固定在同步电机30的轴31上,前端52穿过框架壁110上的连接用开孔111之后,固定在风路切换板20的空心转轴21内;弹簧40,弹簧40的第一端形成后钩部410,固定在框架壁110上,第二端形成前钩部420,固定在连接部件50的前端52,前钩部420所在的第二端与风路切换板20同步转动,弹簧40控制风路切换板20向与上述单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同步电机30断电时弹簧40使风路切换板20回到原来的位置。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风路切换板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中B方向的示意图。如图4A、图4B所示,风路切换板20是通过其转动来切换风路的板体,风路切换板20 —端25设有空心转轴21,空心转轴21内设有D字形开孔23。风路切换板20的另一端26设有实心转轴22,安装在另一侧的框架壁120上。图5A、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部件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同步电机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连接部件50的前端52截面形状为D字形,能插入、卡合于风路切换板20的空心转轴21的D字形开孔23之内。中段为被弹簧40包围的套轴56。连接部件50后端51内侧设有D字形开孔53,由于同步电机30的轴31也设置成D字形,因此D字形开孔53可以插在同步电机30的轴31上。连接部件50后端51在轴心周围一定距离设有圆筒壁54,该圆筒壁54上设有大于或等于连接部件50转动角度范围的缺口 5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弹簧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弹簧安装在连接部件上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前钩部410与后钩部420之间形成螺旋状圆筒430 ;前钩部410形成横跨所述螺旋状圆筒430直径的形状,所述的前钩部410通过插入连接部件50的轴心上设置的开缝55内固定于连接部件50上;后钩部420从螺旋状圆筒430向外侧突出超过连接部件50 圆筒壁54的缺口 57,形成Z字形,后钩部420的一部分可在缺口 57中转动,弹簧40在圆筒壁54内也可以使其转动,且加强弹簧40的强度。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同步电机一侧的框架壁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框架壁110固定同步电机30的一侧形成固定弹簧40后钩部420位置的定位块112。所述的定位块112突出于所述框架壁110内侧的面,且所述定位块112上方设有引导弹簧后钩部420卡合于定位块112的引导块113,引导块113外侧的边较短,与定位块112连接的内侧的边较长,形成向定位块112倾斜的倾斜面。框架壁110上的连接用开孔111的外周形成内圆环114,其外周还设有包围该内圆环114的外圆环115,连接部件50的圆筒壁54安装于内圆环114的外圆环115之间。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安装示意图。结合此图,说明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安装弹簧40到连接部件50上。先把弹簧40套入连接部件50的中段套轴56上,然后将弹簧40的前钩部410通过插入连接部件50的轴心上设置的开缝55内固定弹簧40于连接部件50上。弹簧40的前钩部410被固定在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框架、装有扇叶的马达、蜗牛壳、加热装置、设于蜗牛壳的出风口处、切换换气扇出风口的风路切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电机,该同步电机和风路切换板分别固定在框架壁的两侧,所述的风路切换板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在同步电机的轴上,同步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向单一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弹簧,该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框架壁上,第二端与风路切换板同步转动,弹簧控制风路切换板向与上述单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同步电机断电时弹簧使风路切换板回到原来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框架、装有扇叶的马达、蜗牛壳、加热装置、设于蜗牛壳的出风口处、切换换气扇出风口的风路切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同步电机,该同步电机和风路切换板分别固定在框架壁的两侧,所述的风路切换板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在同步电机的轴上,同步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向单一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 弹簧,该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框架壁上,第二端与风路切换板同步转动,弹簧控制风路切换板向与上述单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同步电机断电时弹簧使风路切换板回到原来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后端固定在同步电机的轴上,前端穿过框架壁上的连接用开孔之后,固定在风路切换板的空心转轴内;所述的弹簧的第二端固定在连接部件的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件的前端截面形状为D字形,所述的风路切换板的空心转轴内设有D字形开孔,所述连接部件的前端插入、卡合于所述空心转轴的D字形开孔之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电机的轴设置成D字形;所述的连接部件后端内侧设有D字形开孔,插在所述同步电机的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洪坚,田亮,曾广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