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蓝生产中混合碱的回收、平衡调节与综合利用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851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靛蓝生产过程中混合碱的回收利用及钾钠平衡调节,实现了“降钠留钾”,不用或少用氢氧化钾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现有生产中的废碱渣、洗涤碱水、氧化碱中富余的氢氧化钠,通过向其浓缩液套用和引入碳酸氢盐或二氧化碳等多种方式,巧妙地利用碳酸钠与碳酸钾溶解度的差异和同离子效应,生成碳酸钠沉淀、分离,在未引入新的杂质的情况下,实现了液碱中富余氢氧化钠的去除,并联产出碳酸钠产品,吨靛蓝产品节省氢氧化钾0.5吨左右,副产碳酸钠1吨左右,开发了一条综合利用碱资源、巧妙平衡钾钠的新工艺路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投资少、节省资源、清洁环保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经济、新颖、实用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对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及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染料化工原料生产领域,为靛蓝等还原染料的清洁化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技术介绍
靛蓝是一种绿色环保、历史悠久的原色染料,广泛应用于棉、麻和粘胶等织物着色,尤其在靛蓝牛仔布的经纱染色方面用量很大。目前的工业生产都是经由3-吲哚酚盐氧化制备靛蓝,其中反应过程包括将一定量的苯胺基乙酸盐、氨基钠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碱在220 250°C下反应,得到20 30%的3-吲哚酚盐的碱熔物,将此碱熔物溶入大量水中,通空气氧化后,再经压滤、洗漆、造粒得到靛蓝。在氧化稀碱液中KOH与NaOH的摩尔比为O. 6 I左右,远低于生产要求的I : I左右的比例,钾钠比严重失衡,为此,现有的靛蓝生产工艺都是采用向混合碱中补加氢氧化钾的方法,调节钾钠比,由于每吨靛蓝需要加入440 450kg金属钠生产氨基钠,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钠,导致氢氧化钠过量,同时又不得不补加500kg左右的氢氧化钾来调整钾钠比,导致碱量更加富余。富余碱的一部分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中和形成碱渣,一部分被靛蓝夹带后洗入水中形成稀碱水,最后被硫酸中和后排放,富余的氧化稀碱尚无很好的出路,碱被随意处理或廉价出售,其中宝贵的钾未能很好利用。目前的混合碱循环利用模式不但造成了钾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没有很好利用资源短缺的钾,每吨靛蓝有6000元左右的混合碱价值没能实现,大大增加了靛蓝的生产成本。可见,现有靛蓝生产工艺在混合碱的回收利用方面还不理想,存在原材料特别是氢氧化钾消耗高,碱渣、碱水、富余混合碱未能很好利用、生产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不仅会造成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浪费和处理费用的增高,而且最可惜的是大量消耗和浪费了稀缺宝贵的钾资源,企业自身的利润也不高。由于靛蓝等还原染料生产过程中,都会常常利用混合碱作为碱熔缩合反应中的溶齐U,在回收套用过程中存在着“富钠少钾”,需要外加氢氧化钾,以平衡钾钠比例,造成混合碱富余,同时存在稀碱水和碱渣未能回收利用的普遍性问题。减少氢氧化钾的投料量,综合利用混合碱、合理调节混合碱中的钾钠平衡,是还原靛蓝等产品系列中多年攻关的重点和难题,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针对现有生产中钾钠比严重失衡,钾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资源浪费严重这一情况,因此,将混合碱中的过量的氢氧化钠通过成盐沉淀的方式分离出来加以利用,尽可能回收洗涤水和碱渣中的混合碱,让宝贵的氢氧化钾尽量保存和回到碱体系中是我们的主攻方向。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了 “降钠留钾”的反向思维,通过工艺和工程技术尽可能保证稀碱水和碱渣的回收利用,巧妙的利用了碳酸钠与碳酸钾溶解度的显著差异,通过使碳酸钠沉淀析出的办法,达到了简便、低成本调节钾钠平衡,实现回收利用富余的碱,不用或少用氢氧化钾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对各钾、钠盐的溶解度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Na2CO3的溶解度比K2CO3小得多,在O度 30度时,Na2CO3的溶解度只有的K2CO3的1/15 1/5,通过进一步的试验,还发现钠的同离子效应还可以进一步降低Na2CO3的溶解度,温度对其影响不大。如果往混合碱水中通入不足量的CO2或烟道气应该可以优先与混合碱水中的NaOH形成溶解度较低的Na2CO3,通过温度调节和同离子效应,可以很方便地在前期直接结晶析出碳酸钠,少量的碳酸盐可以在后期的浓缩中进一步析出。可以按现有工艺要求获得钾、钠组成完全符合生产要求的混合碱,实现钾钠比的简便调节。基于上述思路,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小试的反复摸索,完成了一项从富含NaOH及KOH的混合碱液中分离部分NaOH,从而达到调节碱液中钾钠比的简便易行的方法的专利技术。其流程是往碱液中加入碳酸氢盐(如碳酸氢铵、碳酸氢钠)、CO2或者烟道气,利用Na2CO3与K2CO3 在水中溶解度的显著不同和同离子效应及盐效应,使Na2CO3优先沉淀分离,从而达到调节钾钠比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反复的实验探索和条件优化,证明了这一方法的经济性、新颖性、实用性。这一方法可以很好地与现有的除碱渣、洗涤与过滤工序结合,且未增加、未引入新的杂质,是一条最佳的调节钾钠比例的新工艺路线。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采用如下具体实施方案I. 一个调节混合碱液中钾钠比的简便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往一定浓度的混合碱水溶液中加入配比量的碳酸氢铵、碳酸氢钠或通入适量的CO2或烟道气进行反应,将NaOH转化成Na2CO3,边反应边搅拌,反应温度在15 10(TC,优选在工厂二效蒸发液的温度下反应(70°C左右),反应完成后降温、搅拌、结晶,然后趁热过滤,得到Na2CO3粗品及处理后母液,母液回到工厂原有蒸发系统直接浓缩成混合碱进行套用,Na2CO3粗品经过饱和碳酸钠水溶液洗涤经苛化制备NaOH回收碱,也可直接作为商品Na2CO3外卖;洗涤后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含有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及碳酸钾,可以多次套用洗涤,直到碳酸钠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可以单独浓缩或套入混合碱中,进行钾钠平衡调节。在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往一定浓度的混合碱水溶液中加入配比量的碳酸氢铵或碳酸氢钠或通入适量的CO2或烟道气进行反应,边反应边搅拌,反应温度在15 10(TC,优选在工厂二效蒸发液的温度下反应(70°C左右),反应完成后搅拌结晶,结晶温度为O 80°C,优选在O 10°C,然后趁热过滤,得到Na2CO3粗品及处理后母液,母液回到工厂原有蒸发系统直接浓缩成混合碱进行套用,Na2CO3粗品经过饱和碳酸钠水溶液洗涤,经苛化制备NaOH回收碱,也可直接作为商品Na2CO3外卖。洗涤后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单独浓缩或套入混合碱中,进行钾钠平衡调节。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分离碱液中的Na2CO3,调节溶液中的钾钠比,具有投资很小,基本可利用现有大部分设施、以“废”治“废”、效益巨大的特点,不但可以使钾基本实现完全回收套用,而且还能形成有价值的钠产品。可以实现基本不耗氢氧化钾,还可以联产市场需求量大、利润好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产品的目标。本专利技术工艺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高效节能、清洁环保的特点,经济性、新颖性、实用性强,这一方法可以很好地与现有的除碱渣、洗涤与过滤工序结合,且未增加、未引入新的杂质,是一条最佳的调节平衡钾钠比例的新工艺路线。具有广泛巨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为靛蓝及其它还原性染料生产中混合碱的合理套用、联产高附加值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少用或不用氢氧化钾创立了新的方法。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可用下文中的非限定性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 70°C结晶实验 称取三效浓缩液(混合碱)200. 00g(K/Na = O. 62 1,⑶广=15. 54g/L,碱度(混合碱)=692. 41g/L),往混合碱中通入15. OOg CO2,立刻有白色的Na2CO3生成,并且放热明显,随着CO2的不断通入,结晶增多,当反应到CO2通入的指定的量后,反应温度达到了62°C左右,停止CO2的通入,70°C保温,继续搅拌2小时,充分结晶和冷却后,热过滤,得到母液 154. 00g(K/Na = I. 08,C032— = 41. 45g/L,碱度(混合碱)=446. 99g/L,钾离子含量3.82% )及粗品 Na2CO3 38. 79g(K/Na = 0,C0广=51. 03g/L,碱度(混合碱)=I. 53% ) 实施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从富含NaOH及KOH的混合碱液中调减NaOH含量并析出碳酸钠,从而达到调高碱液中钾钠比的简易方法;其流程是往一定浓度的氧化碱水溶液中加入配比量的碳酸氢铵或/和碳酸氢钠或/和通入配比量的CO2或烟道气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将NaOH按需要部分转化成Na2CO3析出从而达到调节钾钠比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应武张正西喻宏贵吴德生栾敏红董泽高尹建炉朱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泰丰化工有限公司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