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头可拆卸磨边轮,包括基体和刀头,所述基体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刀头,刀头包括工作层和过渡层,所述工作层通过过渡层与螺栓固定连接,基体上设置有多个与刀头相对应的刀头定位槽,该刀头定位槽内设置有与螺栓相对应的定位孔,螺栓的螺杆经定位孔后与螺帽螺纹配合;在制作时,其制作方法包括配料混合工艺、装模烧结工艺、卸模修正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易于制作,机械性能好,而且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易于拆装,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脆性材料加工工具,尤其涉及,具体适用于常温条件下拆装刀头。
技术介绍
目前磨边轮主要应用在花岗岩和陶瓷等硬质脆性材料切割,抛光和修正。现有磨边轮大多为焊接式磨边轮或者整体烧结式磨边轮,焊接式磨边轮在焊接过程中使刀头中的金刚石二次受热,使金刚石出现碳化现象,降低金刚石的强度,从而大大降低了金刚石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不仅造成了焊片、焊剂、电能的浪费,而且增加了人工成本。中国专利号为ZL200710028022. 9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磨边轮,包括设置在金属磨盘上的金刚石刀头,金刚石刀头底部嵌设有金属连接件,金刚石刀头通过金属连接件与金属磨盘焊接为一体,金属磨盘的边缘设置有安装金刚石刀头的装配台阶,装配台阶内设置有碰焊凹槽,金刚石刀头及金属连接件安装在装配台阶内、跨接在碰焊凹槽上。制作时,分别将金刚石刀头的配方粉料和制作好的金属连接件投放到模具中,压实配方粉料和金属连接件,经过行冷压和热压,得到成型的金刚石刀头及金属连接件;在金属磨盘上加工出环状的装配台阶;然后将成型后的金刚石刀头及金属连接件安放在装配台阶上,并将其碰焊在一起。虽然该专利技术能使利用金属连接件缩短电焊时间,但其仍有以下缺陷I、该专利技术仍然需要用焊接方式来固定磨边轮上的刀头,导致刀头不易拆装,同时,多次更换刀头还使基体反复受热,从而缩短了基体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2、该专利技术中的金属连接件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在焊接金属连接件时,电焊的高温必然会通过金属连接件传导于刀头,使得刀头二次加热,导致刀头内的金刚石碳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刀头不易拆装、拆装刀头时金刚石二次受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刀头易于拆装,拆装刀头时无需加热的刀头可拆卸磨边轮及其制作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刀头可拆卸磨边轮,包括基体和多个刀头,所述刀头通过金属连接件与基体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连接件为螺栓,所述刀头的底部嵌有至少两个螺栓,所述螺栓的螺头埋设于刀头内部,螺栓的螺杆位于刀头底面下方;所述基体包括基座、环形凸台与定位孔,所述环形凸台同轴设置于基座的顶部,环形凸台的直径小于基座的直径,基座上位于环形凸台外围的部位设置有与螺栓相对应的定位孔,螺栓的螺杆经定位孔后与螺帽螺纹配合。所述刀头包括工作层和过渡层,所述工作层的底部与过渡层的顶部固定连接,过渡层的底部嵌有至少两个螺栓,过渡层的厚度大于螺栓螺头的厚度,所述螺栓的螺头埋设于过渡层内部,螺栓的螺杆位于过渡层底面下方。所述基座上位于环形凸台外围的部位设置有多个与刀头相对应的刀头定位槽,该刀头定位槽内设置有与螺栓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与螺帽相配合的装卸槽,所述装卸槽的顶部与定位孔的底部相通。所述工作层的厚度为14 - 17毫米,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3 - 5毫米。一种刀头可拆卸磨边轮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配料混合工艺、装模烧结工艺、卸模修正工艺;A、所述配料混合工艺包括工作层的配料混合工艺与过渡层的配料混合工艺;所述工作层的配料混合工艺是指先根据工作层的制作配方称取所需材料粉末,然后放入干混机混合2小时以得到配料混合物,再加入占配料混合物总质量18% - 24%的金刚石以及占配料混合物总质量O. 5% - 1%的液体石蜡,继续混合I. 5小时后,得到混合完毕的工作层配料;所述过渡层的配料混合工艺是指先根据过渡层的制作配方称取所需材料粉末,然后放入干混机混合2小时以得到混合粉末,再加入占混合粉末总质量O. 5% - 1%的液体石蜡, 继续混合I. 5小时后,得到混合完毕的过渡层配料;B、所述装模烧结工艺包括装模工艺与烧结工艺;所述装模工艺是指先将制作刀头的石墨模具装进模框内,再将螺栓放入石墨模具中模穴底部的模穴孔内,然后称取混合完毕的过渡层配料倒入模穴内,用刮刀刮平其上表面, 再称取混合完毕的工作层配料倒入模穴内,用刮刀刮平其上表面,并在工作层配料的顶部放置形状与模穴相配合的石墨上压头,装模工艺完成;所述烧结工艺是指先将装模完毕的模框放进烧结炉,再用I分钟的时间将烧结炉内温度升高到500摄氏度,然后使烧结炉保持500摄氏度温度I分钟,再用2分钟的时间将烧结炉内温度升高到800摄氏度,然后使烧结炉保持800摄氏度温度4分钟,随后,烧结工艺完成;C、所述卸模修正工艺指先取出烧结完成的模框,再在常温下冷却,然后卸除模框和石墨模具,再打磨烧结完成的刀头表面,然后对刀头进行试安装,再根据试安装情况修整刀头,直至安装合格,然后,将是安装合格的刀头通过螺栓安装于基体上,即可得到所述刀头可拆卸磨边轮,卸模修正工艺结束。所述工作层的制作配方包括打磨陶瓷用工作层配方或打磨石材用工作层3配方; 所述打磨陶瓷用工作层配方的成分及其含量为铁铜30 - FeCu30粉末25% - 35%,6-6-3 锡青铜粉 14% - 18%,铜 11% - 15%,锡 2% - 4%,锌 2% - 4%,铝 4% - 6%,绿碳化硅 6% -8%,其余为铁;所述打磨石材用工作层配方的成分及其含量为铁铜镍锡合金35% - 45%,铜15% -20%,镍3% - 7%,氢化钛2% - 4%,磷铁2% - 4%,锡2% - 4%,其余为铁;上述配方中各成分的使用状态都为粉末,其中,绿碳化硅的粒度为270目以上,其余成分的粒度都在300目以上。所述过渡层制作配方的成分及其含量为铁65% - 75%,锡2% - 4%,镍2% - 4%,其余为铜;上述配方中各成分的使用状态都为粉末,且粉末的粒度都在300目以上。所述烧结工艺进行过程中,逐渐给石墨上压头增加压力以使刀头结构更紧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专利技术中的刀头底部埋设有至少两个螺栓的螺头,螺栓的螺杆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基体上,刀头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无需焊接, 避免了刀头因焊接受到二次加热而降低其机械性能的情况,而且螺栓机械强度高,螺纹连接相较于焊接方式更易拆卸,同时节省了焊条、电能和人工成本的消耗;此外,由于刀头的拆装无需焊接,基体不会因拆装刀头时反复受热而降低机械强度,延长了基体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刀头拆装方便、机械强度好、拆装成本低,基体使用寿命长。 2、本专利技术中的刀头包括工作层与过渡层,所述工作层的底部通过过渡层与至少两个螺栓固定连接,在刀头底部增设过渡层,由于过渡层的强度高于工作层,过渡层对刀头有加固的作用,使刀头的机械性能更好,此外过渡层中不含金刚石,一方面在烧结后与螺栓的连接更牢固,另一方面一般刀头在使用时磨损到一定厚度时就需要更换,这时刀头的底部没有被使用,但是刀头的底部同样含有成本较高的金刚石,造成了材料的浪费,而增加不含金刚石的过渡层,在增强刀头机械性能的同时节约了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刀头的工作层、过渡层与螺栓之间连接牢固,增加过渡层后提高了刀头的机械性能,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3、本专利技术中的环形凸台外延的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刀头定位槽,刀头定位槽与刀头相配合,刀头定位槽内设置有与刀头底部螺栓相配合的定位孔,定位槽、定位孔的设计,严格控制了刀头的位置,使刀头的固定更加牢固,在工作时不易发生偏移。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刀头的固定牢固,不易偏移。4,本专利技术中的刀头在制作时,制作打磨陶瓷用刀头的配方中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刀头可拆卸磨边轮,包括基体(1)和多个刀头(2),所述刀头(2)通过金属连接件与基体(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为螺栓(5),所述刀头(2)的底部嵌有至少两个螺栓(5),所述螺栓(5)的螺头埋设于刀头(2)内部,螺栓(5)的螺杆位于刀头(2)底面下方;所述基体(1)包括基座(6)、环形凸台(7)与定位孔(81),所述环形凸台(7)同轴设置于基座(6)的顶部,环形凸台(7)的直径小于基座(6)的直径,基座(6)上位于环形凸台(7)外围的部位设置有与螺栓(5)相对应的定位孔(81),螺栓(5)的螺杆经定位孔(81)后与螺帽(51)螺纹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弛,严慧情,张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鄂州市天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