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国玺专利>正文

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4719 阅读:7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1:55
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其属于身体训练器械领域。由腰裆扭力盘、回转座、阻力装置、导向杆和底座组成,底座上固定导向杆,导向杆自上而下连接腰裆扭力盘、回转座、阻力装置;腰裆扭力盘通过回转座连接阻力装置;腰裆扭力盘、回转座以导向杆为轴心配合相对回转,由阻力装置产生阻碍相对回转的阻力。根据太极拳腰裆转换劲的发力形式,利用摩擦扭矩模拟太极拳的腰裆转换劲。由反作用力所产生抗力,使练功者通过抗力训练器材得到模拟抗力。练功者用较短的练功时间,在体内既产生出一种似松非松而有弹性的内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其属于身体训练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古今中外,太极拳的练功都是单人徒手练习或使用木杆、石块练习。人体各部位运动的形式是螺旋形的,各种螺旋形的动作,运行于肌肤之上,贯穿于全身之中。使各个关节、肌肉束通过反复绞拉持久锻炼,约十年左右时间,体内才产生出一种似松非松而有弹性的劲。既太极拳的内劲。太极拳的腰裆转换劲是指腰裆左右转动时的圆活、灵巧,具有的弹 抖力和爆发力。由于练功者训练缺少专业的外部抗力训练器,所以练功成效慢,功夫内劲练不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根据太极拳腰裆转换劲的发力形式,利用摩擦扭矩模拟太极拳的腰裆转换劲,由反作用力所产生抗力,使练功者通过抗力训练器材得到模拟抗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由腰裆扭力盘、回转座、阻力装置、导向杆和底座组成,底座上固定导向杆,导向杆自上而下连接腰裆扭力盘、回转座、阻力装置;腰裆扭力盘通过回转座连接阻力装置;腰裆扭力盘、回转座以导向杆为轴心配合相对回转,由阻力装置产生阻碍相对回转的阻力。所述阻力装置由摩擦阻力装置和调节装置构成,调节装置通过施加外力调整摩擦阻力装置的阻力范围。所述摩擦阻力装置构成,设有内摩擦片、外摩擦片和升降弹簧,环套在导向杆上,腰裆扭力盘连接内摩擦片,回转座连接外摩擦片,若干组内摩擦片和若干组外摩擦片交替接触配置;升降弹簧固定在摩擦阻力装置内,上端顶在外摩擦片上,下端固定在调节装置上;通过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的相互摩擦产生阻碍相对回转的阻力。所述调节装置由圆锥齿轮、小圆锥齿轮、螺旋套和加力手柄组成,圆锥齿轮、螺旋套环套在导向杆上,加力手柄连接小圆锥齿轮转动,通过齿轮啮合,圆锥齿轮转动带动螺旋套8沿导向杆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向摩擦阻力装置提供静态外力。练功者面对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蹲45°马步,虚领顶劲;双手棚住腰裆扭力盘,右手在前,左手在后,逆时针扭转回转座,同时腰裆从右向左转动;扭力的反作用力来自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的摩擦力;练功者左右手反方向交替操作。所述圆锥齿轮内孔有梯形螺纹。所述阻力调整范围50-300公斤。所述底座上设置配重铁。采用上述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太极拳腰裆转换劲的发力形式,利用摩擦扭矩模拟太极拳的腰裆转换劲。由反作用力所产生抗力,使练功者通过抗力训练器材得到模拟抗力。练功者用较短的练功时间,在体内既产生出一种似松非松而有弹性的内劲。附图说明图I是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摩擦阻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腰裆扭力盘、2.回转座、3.内摩擦片、4.外摩擦片、5.升降弹簧、6.圆锥齿轮、7.小圆锥齿轮、8.螺旋套、9.导向杆、10.加力手柄、11.配重铁、12.底座。具体实施方式 为深入了解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的结构,结合图I至图2说明如下 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由腰裆扭力盘I、回转座2、阻力装置、导向杆9和底座12组成,底座12上固定导向杆9,导向杆9自上而下连接腰裆扭力盘I、回转座2、阻力装置;腰裆扭力盘I通过回转座2连接阻力装置;腰裆扭力盘I、回转座2以导向杆9为轴心配合相对回转,由阻力装置产生阻碍相对回转的阻力。所述阻力装置由摩擦阻力装置和调节装置构成,调节装置通过施加外力调整摩擦阻力装置的阻力范围。所述摩擦阻力装置构成,设有内摩擦片3、外摩擦片4和升降弹簧5,环套在导向杆9上,腰裆扭力盘I连接内摩擦片3,回转座2连接外摩擦片4,若干组内摩擦片3和若干组外摩擦片4交替接触配置;升降弹簧5固定在摩擦阻力装置内,上端顶在外摩擦片4上,下端固定在调节装置上;通过内摩擦片3和外摩擦片4的相互摩擦产生阻碍相对回转的阻力。所述调节装置由圆锥齿轮6、小圆锥齿轮7、螺旋套8和加力手柄10组成,圆锥齿轮6、螺旋套8环套在导向杆9上,加力手柄10连接小圆锥齿轮7转动,通过齿轮啮合,圆锥齿轮6转动带动螺旋套8沿导向杆9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向摩擦阻力装置提供静态外力。练功者面对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蹲45°马步,虚领顶劲;双手棚住腰裆扭力盘1,右手在前,左手在后,逆时针扭转回转座2,同时腰裆从右向左转动;扭力的反作用力来自内摩擦片3和外摩擦片4的摩擦力;练功者左右手反方向交替操作。所述圆锥齿轮6内孔有梯形螺纹。所述阻力调整范围50-300公斤。所述底座12上设置配重铁11。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的使用方法 练功者面对抗力训练器,蹲45°马步,虚领顶劲。双手棚住腰裆扭力盘1,右手在前,左手在后,逆时针扭转回转座2,同时腰裆从右向左转动。扭力的反作用力来自内摩擦片3和外摩擦片4的摩擦力。练功者所需的力量不同时,通过摇加力手柄10,增加摩擦力。加力手柄10带动小圆锥齿轮7转动,通过齿轮啮合,圆锥齿轮6转动;圆锥齿轮6内孔有梯形螺纹,带动螺旋套8向上移动,压缩升降弹簧5,增加摩擦片的摩擦力。配重铁11增加训练器的稳定性。摩擦力调整范围50-300公斤。练功者通过以上训练,练习逆缠的棚劲和腰裆转换劲,训练手、臂、腰、裆的螺旋缠丝劲。训练腰裆的圆弹抖力、爆发力。练功者可以左右手反方向交替训练。权利要求1.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由腰裆扭力盘(I)、回转座(2)、阻力装置、导向杆(9)和底座(12)组成,底座(12)上固定导向杆(9),导向杆(9)自上而下连接腰裆扭力盘(I)、回转座(2)、阻力装置;腰裆扭力盘(I)通过回转座(2)连接阻力装置;腰裆扭力盘(I)、回转座(2)以导向杆(9)为轴心配合相对回转,由阻力装置产生阻碍相对回转的阻力。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装置由摩擦阻力装置和调节装置构成,调节装置通过施加外力调整摩擦阻力装置的阻力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阻力装置构成,设有内摩擦片(3)、外摩擦片(4)和升降弹簧(5),环套在导向杆(9)上,腰裆扭力盘(I)连接内摩擦片(3),回转座(2)连接外摩擦片(4),若干组内摩擦片(3)和若干组外摩擦片(4)交替接触配置;升降弹簧(5)固定在摩擦阻力装置内,上端顶在外摩擦片(4)上,下端固定在调节装置上;通过内摩擦片(3)和外摩擦片(4)的相互摩擦产生阻碍相对回转的阻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由圆锥齿轮(6)、小圆锥齿轮(7)、螺旋套(8)和加力手柄(10)组成,圆锥齿轮(6)、螺旋套(8)环套在导向杆(9)上,加力手柄(10)连接小圆锥齿轮(7)转动,通过齿轮啮合,圆锥齿轮(6)转动带动螺旋套8沿导向杆(9)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向摩擦阻力装置提供静态外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练功者面对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蹲45°马步,虚领顶劲;双手棚住腰裆扭力盘(1),右手在前,左手在后,逆时针扭转回转座(2),同时腰裆从右向左转动;扭力的反作用力来自内摩擦片(3)和外摩擦片(4)的摩擦力;练功者左右手反方向交替操作。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太极拳腰裆转换劲抗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由腰裆扭力盘(1)、回转座(2)、阻力装置、导向杆(9)和底座(12)组成,底座(12)上固定导向杆(9),导向杆(9)自上而下连接腰裆扭力盘(1)、回转座(2)、阻力装置;腰裆扭力盘(1)通过回转座(2)连接阻力装置;腰裆扭力盘(1)、回转座(2)以导向杆(9)为轴心配合相对回转,由阻力装置产生阻碍相对回转的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玺张凤仁孙宝胤
申请(专利权)人:孙国玺张凤仁孙宝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