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医疗器械。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类除螨贴的配方与制备。除螨贴通过粘贴方式去除寄生于人体皮肤的螨虫。除螨贴配方:胶浆中含足够量樟脑、薄荷脑、冰片和精油类等单方或复方挥发性药物。理论依据:1.除螨贴脂类聚合物胶浆有脂肪特性,可能对螨虫有“亲合力”,可促进螨虫成虫从毛囊或皮脂腺爬出;2.胶浆中挥发性药物气味大,分子穿透力强,可渗入毛囊或皮脂腺,驱赶螨虫成虫到皮肤表面;3.胶浆会把爬出的螨虫粘住。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流程:除胶浆中添加了挥发性药物以及添加这些药物的步骤外,其它与医用透气胶带生产完全相同。但选用透光性好的胶浆和基材。向胶浆中添加挥发性药物的方法:固体溶入法、液体稀释法和颗粒喷洒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螨贴的配方与制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背景人体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统计,人体蠕形螨感染率平均为60%。我国感染率有多种说法,从20%到70%都有提到。感染年龄为出生4天的婴儿到 90岁以上的老人。30-60岁男女的感染率最高。可见,成年以后绝大多数人被感染。人体蠕形螨有两种_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腺蠕形螨。它们分别寄生于毛囊和皮脂腺内。寄生部位主要是除长有头发的头皮以外所有裸露的头、颈部皮肤,如额、鼻、鼻沟、唇周、 颏部、颧部、耳后乳突部、外耳和颈部皮肤。也有报道说,头皮、肩背、胸部、乳头、大阴唇、阴茎和肛门等处也鲜有分布。蠕形螨主要吸食宿主细胞、皮脂、皮脂腺分泌物、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物。近年的研究表明,人体蠕形螨可引起毛囊扩张、上皮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并扩张、皮脂腺分泌阻塞;虫体代谢产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虫体的进出活动可携带病原微生物而引起毛囊周围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增生。因而,严重感染者临床上可表现为鼻尖、鼻翼两侧、颊、须眉间等处血管扩张,引起轻度或弥漫性潮红、充血,继发红斑湿疹或散在痤疮状丘疹、脓疮、结痂及脱屑。调查证明,蠕形螨是引起酒渣鼻、毛囊炎、痤疮、 脂溢性皮炎和睑缘炎等皮肤病的病因之一。这类感染的人群可称为螨虫病患者。虽然绝大多数被感染者为无症状的带虫者,即所谓的健康带虫者,但是,人体蠕形螨的活动致少也使他们的皮肤变得粗糙而衰老,影响容貌美。同时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另外,健康带虫者并不能绝对保证一生“健康”,同时,他们又是危险的感染源。由此可见,人体蠕形螨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感染人体蠕形螨的人,不论是螨虫病患者还是健康带虫者,都应该及时治疗。目前,人体蠕形螨感染的治疗主要是用药物杀灭。口服的西药主要是灭滴灵、维生素B族等,中药制剂也有几种;外用的有2 %浓度灭滴灵、10 %浓度的疏磺软膏、苯甲酸苄脂乳剂等,还有多种中药制剂;物理疗法之一是先用75%酒精溶液消毒、洁肤,再用美容挑刺针清理痤疮病灶。也有人用超声波向皮肤内导入药物进行治疗。由于人体蠕形螨在人体内几乎与人类同步进化,适应能力极强。它受到人体皮肤的良好“保护”,药物很难进入毛囊或皮脂腺内;它又以人做“人质”,真正能有效杀死人体蠕形螨的药物或其它有些方法,同样也能伤害人体细胞;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数量极多。所以,杀灭甚致根除它们的难度极大。可以肯定地说,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一种能够有效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方法。有学者称,健康带虫者不会影响健康,不必治疗。其实,这是对人体蠕形螨难以“对付”的一种无奈。当前,人体蠕形螨的检测方法不外乎用透明胶带粘贴或用“刮”和“挤”的方法获得样本,然后进行显微镜观察。人体蠕形螨成虫爬出毛囊或皮脂腺的活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用市面上的透明胶带粘贴取样,其难闻气味的刺激作用是影响人体蠕形螨成虫正常“爬出”的主要因素,同时较差的粘度又不易捕获;“刮”和“挤”有局限性并伤害皮肤。因此,这些取样方法难以对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率和感染程度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也不能准确鉴定任何灭螨方法或药物的疗效,充其量只是进行“阳性”检测,而这样的检测也往往出现误差。 因此,从检测角度分析,当前所有杀灭人体蠕形螨药物或方法的所谓“治愈率”和“有效率” 是经不起考验的。有些药物虽有杀死螨虫的试验证据,但都是人体蠕形螨在人体培养条件下的试验结果,用在人体皮肤时,根本保证不了离体试验的条件;另外,灭螨药物都有一般的气味,而一般气味能抑制人体蠕形螨成虫爬出毛囊和皮脂腺。因此,从药物角度分折,所有灭螨药物的所谓疗效也是值得怀疑的。综上所述,研究出一种有效检测和有效杀灭并根除人体蠕形螨的产品,意义重大。目的任务本专利技术在于公开一类除螨贴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除螨贴配方把具有粘性的膏贴粘贴于被感染的皮肤表面,将爬到皮肤表面的人体蠕形螨成虫粘住,再把膏贴撕下消毁,这种消灭螨虫的方法,可称为粘贴除螨。本人将所专利技术的粘贴除螨用膏贴命名为除螨贴。除螨贴配方胶浆中含足够量樟脑、薄荷脑、冰片和精油类等单方或复方挥发性药物。技术方案I.除螨贴生产工艺和生产原料除胶浆中添加了樟脑等固体类和各种精油等液体类挥发性药物以及添加这些药物的步骤外,其它与医用透气胶带完全相同。医用透气胶带为定型产品。目前,它们是以改性PE膜、丝绸或无纺布为基材,涂敷一层医用热熔压敏胶(如、EVA脂类聚合物、苯乙烯-乙戊二烯_苯乙烯或有机硅型热熔压敏胶等)为主要原料的胶浆、或纯天然马来西亚橡胶胶浆,再经微孔造孔工艺加工而成。应选用透光性好、没异味的胶浆和基材加工除螨贴。2.在胶浆中加入樟脑、薄荷脑、冰片和各类精油等药物成分的方法(I)固体溶入法在生产医用透气胶带制备胶浆的环节中,当胶浆温度接近樟脑、薄荷脑或冰片等挥发性固体物质溶点时,把这些单方或复方适量的挥发性药物溶入并充分搅匀。溶入量为胶浆量的5_10%。(2)液体稀释法在生产医用透气胶带制备胶浆的环节中,当胶浆温度降到适当低时,将适量的溶有足够量精油的水溶液加入胶浆,充分搅匀。所选用的胶浆是亲水性的。不同精油添加量不同,但要足量。(3)颗粒喷洒法在生产医用透气胶带涂敷胶浆的环节中,涂敷后即刻喷洒樟脑、薄荷脑或冰片等挥发性药物晶体颗粒。喷洒的樟脑、薄荷脑和冰片等药物量要足够,用胶浆量的5-10%即可。喷洒在除螨贴胶层上的樟脑等药物晶体颗粒可被很好粘着。溶入胶浆中的樟脑等药物则是以微小晶体颗粒的形态被包住。稀释到胶浆中的精油则会被凝住。产品打卷并严密包装后,药物的气味会被很好封住。在生产过程和产品存放过程中仍会有少量药物挥发。 所以,向胶浆中添加药物时,添加量要把将会损失掉的那部分数量计算在内。除螨贴粘贴除螨的理论依据I.为了交配、或受环境因素影响、也许还有为了呼吸新鲜空气,人体蠕形螨成虫具有规律性爬出毛囊或皮脂腺到皮肤表面活动的习性。2.没有异味的医用透气胶带,利于人体蠕形螨成虫爬到皮肤表面。3.有些脂类聚合物胶浆的透气胶带,胶浆有类似脂肪的特性,可能对人体蠕形螨成虫有特殊的“亲合力”。更利于人体蠕形螨成虫爬到皮肤表面;4.人体蠕形螨对气味极其敏感。除螨贴胶浆中的樟脑、薄荷脑、冰片和各种精油等药物气味极大;不同类型精油还分别有或兼有驱虫作用、性激素作用和增强神经细胞兴奋性作用。这些药物的挥发性极强,分子穿透能力极大,可进入毛囊、皮脂腺甚致皮肤细胞,人体蠕形螨成虫就会被驱赶或诱导到皮肤表面。5.胶带表面的胶浆粘度适中,只要人体蠕形螨成虫爬到皮肤表面,基本都会被粘住而不能返回毛囊或皮脂腺。应该指出的是,市面上的生活用透明胶带也有刺激性气味,但它却不能或很少粘到螨虫。实验中也发现,一旦我们嗅到医用透气胶带上有异味,即使很小,用它来粘贴除螨时几乎也粘不到人体蠕形螨成虫。道理很清楚,因为上述所说的‘气味’传透力差,不能渗入毛囊或皮脂腺,既然皮肤表面有异味而毛囊和皮脂腺内没有,螨虫成虫就躲在毛囊和皮脂腺内而不爬出。在刺激性气味作用下,螨虫成虫或“积极爬出”、或“被动爬出”、或“避而不出”,都是它们求生存的保护性或称防御性反应。具有良好透光性的除螨贴,便于在光学显微镜下镜检。如把粘有人体蠕形螨成虫的除螨贴贴在涂有甘油的载玻片上,在10x4倍的显微镜镜头下,即可清析看到其形态并计量数字。除螨贴粘贴除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胶浆中含有驱赶或诱导人体蠕形螨成虫爬出毛囊、皮脂腺的樟脑、薄荷脑、冰片或精油类挥发性药物的除螨贴配方。
【技术特征摘要】
1.胶浆中含有驱赶或诱导人体蠕形螨成虫爬出毛囊、皮脂腺的樟脑、薄荷脑、冰片或精油类挥发性药物的除螨贴配方。2.胶浆中含有驱赶或诱导人体蠕形螨成虫爬出毛囊、皮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运贵,
申请(专利权)人:尹运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