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面刃铣刀,属于机加工技术,解决了目前三面刃铣刀在安装铣刀时切削刃与切削方向不一致,导致无法正常加工,甚至造成铣刀、机床、工件损坏的问题。该三面刃铣刀,包括圆柱体刀体,在所述刀体上沿轴线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刀杆的异形通孔,该异形通孔的端面投影形状是由位于同一圆上的两段圆弧和两段连接不同圆弧的相邻端点且相互不平行的直线构成的图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通过对现有刀具的连接孔形状的改进,避免了安装刀具时无法确定安装方向的缺陷,并且通过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整体的强度和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铣刀,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三面刃铣刀。
技术介绍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三面刃铣刀通常为圆柱体形状,切削刃在圆周上呈锯齿状分布,并且在圆柱两个端面均有刃口,圆周的刃口为主切削刃,端面的刃口为副切削刃。现有的三面刃铣刀连接方式为内孔及内孔上设置键槽进行,并且在圆柱体刀杆上设置相应的键槽,通过键与之连接,此种连接方式为目前常用的方式。但是该连接方式具有以下缺陷·(I)三面刃铣刀切削刃分正、反方向;而内孔、键、刀杆不分方向,在安装铣刀时切削刃可能与切削方向不一致,导致无法正常加工,甚至造成铣刀、机床、工件的损坏;(2)键连接的受力面为键的单一侧面,传递扭矩时铣刀上的着力点只有键上的线接触,致使f先刀键槽应力集中部位最各易损坏,且键也极易破坏;(3)由于键连接的工艺要求限制,安装时必须留有间隙,在切削过程中间隙无法消除,造成径向跳动,影响切削的平稳性;(4) 一般情况下键连接是单键,且基本都是采用平键、半圆键,因此需在刀杆上加工键槽,在刀杆比较小的情况下对刚性的影响较大,造成整个切削系统的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面刃铣刀接口方式,解决目前三面刃铣刀在安装铣刀时切削刃与切削方向不一致,导致无法正常加工,甚至造成铣刀、机床、工件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三面刃铣刀,包括圆柱体刀体,在所述刀体上沿轴线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刀杆的异形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异形通孔的端面投影形状是由位于同一圆上的两段圆弧和两段连接不同圆弧的相邻端点且相互不平行的直线构成的图形。更进一步地,所述两段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0° < α <20°。作为优选,所述两段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6°。再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的圆心到直线的最短距离h与圆弧半径r的比值λ为O.75 彡 λ 彡 O. 85。为了消除应力集中,所述圆弧与直线的每个交点处均设有凹槽,该凹槽为圆弧形,其相对于圆弧与直线的交点处的深度为O. 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适合推广应用。(2)本技术通过对刀体上连接通孔形状的改变,将原有的对称形状改进为非对称形状,保证了将刀体安装在刀杆上时有且只有一种安装方向,此安装方向与刀体的切削方向一致即可确保刀体安装后正常使用,从而完全避免了因安装不正常导致损坏刀体的问题。(3)本技术的通孔形状在圆形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对于与之相配合使用的圆轴刀杆仅在外部形状上改进,既不用在刀体上开键槽,也不用在刀杆上开键槽,由此防止了开键槽对刀体和刀杆的应力破坏,从而提闻了刀体整体的强度,进而提闻了使用寿命。(4)本技术安装在刀杆上之后,工作时产生的扭矩由两段直边共同承担,相比键连接的单面受力,该方式将扭矩分摊到两个相对的受力面,使传递扭矩更加平稳,并且避免了应力集中,降低了对刀体的损坏,进而提高了使用寿命。(5)本技术改变了键连接的连接方式,也不用按照键连接的工艺要求预留间隙,只需保证通孔与刀杆轴配合即可,不仅降低了整体工艺要求,而且有效的防止了径向跳 动,提高了应用时的加工效果。(6)本技术在异形通孔的每个圆弧面和平面的交汇处设有浅凹槽,用以避免刀杆上相应处加工留下的毛刺,使之更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I所示,该三面刃统刀,包括圆柱体刀体I,在所述刀体上沿轴线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刀杆的异形通孔2。该异形通孔的端面投影形状是由位于同一圆上的两段圆弧和两段连接不同圆弧的相邻端点且相互不平行的直线构成的图形。其中,两段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6°,通孔圆弧的半径r为10mm,圆弧的圆心到直线LI的最短距离hi即垂线长度为8. 5mm,圆弧的圆心到直线L2的最短距离h2即垂线长度为7. 8mm,故λ I为O. 85, λ 2为O. 78,此处的λ值适中,并且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则说明直线所在的平面越小,不利于与扭矩的传递,过小则说明对应的刀杆的轴切割加工掉的部分越大,容易降低刀杆轴的强度。为了在安装时避开刀杆上相应处加工留下的毛刺及造成应力集中,使之消除应力集中,所述圆弧与直线的每个交点处均设有方便安装的凹槽,该凹槽为圆弧形,其相对于圆弧与直线的交点处的深度为O. 2_。相应地,安装时与之配合的刀杆需要制作为相应的形状,一般刀杆的连接处为轴状,在其上加工出两个平面在工艺上非常容易实现,并且如此加工并不会影响刀杆结构上的内应力,保证了本技术及其刀杆整体的强度,进而提高使用寿命。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三面刃铣刀,包括圆柱体刀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I)上沿轴线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刀杆的异形通孔(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面刃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通孔(2)的端面投影形状是由位于同一圆上的两段圆弧和两段连接不同圆弧的相邻端点且相互不平行的直线构成的图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面刃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 O。< α 彡 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面刃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面刃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的圆心到直线的最短距离h与圆弧半径r的比值λ为O. 75彡λ彡0.85。6.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面刃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与直线的每个交点处均设有方便安装的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面刃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圆弧形,其相对于圆弧与直线的交点处的深度为O. 2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面刃铣刀,属于机加工技术,解决了目前三面刃铣刀在安装铣刀时切削刃与切削方向不一致,导致无法正常加工,甚至造成铣刀、机床、工件损坏的问题。该三面刃铣刀,包括圆柱体刀体,在所述刀体上沿轴线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刀杆的异形通孔,该异形通孔的端面投影形状是由位于同一圆上的两段圆弧和两段连接不同圆弧的相邻端点且相互不平行的直线构成的图形。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通过对现有刀具的连接孔形状的改进,避免了安装刀具时无法确定安装方向的缺陷,并且通过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整体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23C5/02GK202715871SQ201220377899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陈自平, 赵廷强 申请人:成都新万源物资有限公司, 赵廷强, 陈自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面刃铣刀,包括圆柱体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1)上沿轴线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刀杆的异形通孔(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自平,赵廷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万源物资有限公司,赵廷强,陈自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