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娜娜专利>正文

一种登山扣的开口封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485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登山扣的开口封闭结构,包括扣体及活动杆,所述的活动杆通过铰链和扣体连接,所述的扣体内侧设有一凹槽,所述的活动杆外侧设有一凸块,且当开口封闭时,活动杆的凸块刚好可进入扣体的凹槽内。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活动杆和扣体的凹凸配合也不会使得登山绳索滑出登山扣的开口;同时,凹凸的配合还能防止活动杆和扣体之间遇力后的上下微距移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登山扣的开口封闭结构,具体是指一种可进一步提高开口封闭性的登山扣的开口封闭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登山扣大多采用铰链连接活动杆的方式来封闭登山扣的开口。通常活动杆和登山扣扣体的接触部分设有斜面,活动杆靠铰链的力下压后向上抬起时,依靠斜面抵住和扣体的接触部分,以此来保证扣在登山扣内的绳索不会在登山活 动中滑出登山扣的开口。具体使用时,可用手将活动杆向下压打开开口,放入登山绳索,再放手使活动杆借助铰链的力向上抬起,封闭住登山扣开口。但在登山活动中,有时候登山绳索吃的力会很大,使得登山扣同样需要承受很大的力,一旦该力超过了斜面抵住扣体接触面的摩擦力后,绳索还是有滑出登山扣开口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一步提高开口封闭性的登山扣的开口封闭结构。以便更好地防止登山绳索从登山扣中滑出。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登山扣的开口封闭结构,包括扣体及活动杆,所述的活动杆通过铰链和扣体连接,所述的扣体内侧设有一凹槽,所述的活动杆外侧设有一凸块,且当开口封闭时,活动杆的凸块刚好可进入扣体的凹槽内。采用以上的技术措施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将登山绳索通过登山扣的开口放进登山扣后,将活动杆所设凸块通过铰链的转动,使之进入扣体内侧凹槽内,即便登山绳索的着力点在开口处,活动杆和扣体的凹凸配合也不会使得登山绳索滑出登山扣的开口;同时,凹凸的配合还能防止活动杆和扣体之间的上下微距移动。附图说明图I所示的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图。其中1、扣体;2、活动杆;3、铰链;4、凹槽;5、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I的结构图可知,一种登山扣的开口封闭结构,包括扣体I及活动杆2,所述的活动杆2通过铰链3和扣体I连接,所述的扣体I内侧设有一凹槽4,所述的活动杆2外侧设有一凸块5,且当开口封闭时,活动杆2的凸块5刚好可进入扣体I的凹槽4内。将登山绳索通过登山扣的开口放进登山扣后,将活动杆2所设凸块5通过铰链3的转动,使之进入扣体I内侧凹槽4内,即便登山绳索的着力点在开口处,活动杆2和扣体I的凹凸配合也不会使得登山绳索滑出登山扣的开口 ;同时,凹凸的配合还能防止活动杆2和扣体I之间的上下微距移 动。权利要求1. 一种登山扣的开口封闭结构,包括扣体及活动杆,所述的活动杆通过铰链和扣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体内侧设有一凹槽,所述的活动杆外侧设有一凸块,且当开口封闭时,活动杆的凸块刚好可进入扣体的凹槽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登山扣的开口封闭结构,包括扣体及活动杆,所述的活动杆通过铰链和扣体连接,所述的扣体内侧设有一凹槽,所述的活动杆外侧设有一凸块,且当开口封闭时,活动杆的凸块刚好可进入扣体的凹槽内。在本技术中,活动杆和扣体的凹凸配合也不会使得登山绳索滑出登山扣的开口;同时,凹凸的配合还能防止活动杆和扣体之间遇力后的上下微距移动。文档编号A44B17/00GK202714303SQ20122042749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王娜娜 申请人:王娜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登山扣的开口封闭结构,包括扣体及活动杆,所述的活动杆通过铰链和扣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体内侧设有一凹槽,所述的活动杆外侧设有一凸块,且当开口封闭时,活动杆的凸块刚好可进入扣体的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娜娜
申请(专利权)人:王娜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