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452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2:42
一种脱粒装置,可以使将谷粒向脱粒室内侧引导的引导板的下缘侧根据需要在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又可以减少用作引导板的部件的磨损而得到耐用期较长的引导部件。将谷粒向脱粒室内侧引导的引导部件(5)具备分别具有弹性的主引导板(50)与副引导板(51),主引导板(50)与位于该主引导板(50)的脱粒室内侧的副引导板(51)相比回复力更大,副引导板(51)与主引导板(50)分体地相对于脱粒室可装卸,并且其下端与主引导板(50)的下端在同一位置,或是比主引导板(50)的下端更加向下侧延伸。(*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特别是涉及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技术介绍
通过利用所述引导部件将伴随脱粒筒的旋转而向割取谷杆的根部侧流下的谷粒向脱粒室引导,防止该谷粒进入夹持输送机构所输送的割取谷杆的根部而产生刺入谷粒,避免谷粒随脱粒处理后的割取谷杆一同被排出,由引导板和位于该引导板上侧的按压板构成,该引导板由朝向脱粒室内部的斜下方延伸设置、由橡胶板等可弹性变形的树脂制板体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作为这样的引导部件,除了为了防止所述刺入谷粒的产生而维持引导板的姿态以将伴随脱粒筒的旋转而向割取谷杆的根部侧流下的谷粒向脱粒室内部侧引导之外,还要求具备以下功能。S卩,在脱粒室内,当产生大量的脱粒处理物时,有时该脱粒处理物的一部分会成为块状而随着脱粒筒的旋转一起旋转,若该块状脱粒处理物在引导部件的设置位置处被阻挡旋转则会导致堵塞,故而为了允许这样的块状脱粒处理物通过,导向板的下端侧需要构成为向远离脱粒筒的下方弹性变形而避让。另外,在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中,供给脱粒室入口的谷杆量增大时,也必须将导向板的下缘侧向上方侧顶起而弹性变形,保证谷杆的通过。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 — 182975号公报(段落0038、0039、0047、图3、4、5)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对于由向脱粒室内侧的斜下方延伸设置的橡胶板等可弹性变形的引导板和位于该引导板上侧的按压板构成的引导部件,由位于引导板上侧的按压板减少流下的脱粒处理物与引导板接触而产生的磨损,从可提高引导板的耐久性这一点来看,是有效的,但因为在这种采用现有结构的引导部件中,可弹性变形的引导板是由单一的部件构成的,所以在发生了局部磨损的情况下也需要进行整体更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具备引导部件的脱粒装置中,该引导部件使用了将脱粒室内流下的谷粒向脱粒室内侧引导的引导板,减少用作引导板的部件的磨损而得到耐用期长的引导部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脱粒装置的技术方案在以下几点有结构上的特征和作用效果。〔第一方面〕一种脱粒装置,具备夹持割取谷杆的根部而进行输送的夹持输送机构,在脱粒室内安装有被驱动旋转以对所述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割取谷杆的穗梢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筒,还具备将伴随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将向割取谷杆的根部侧流下的谷粒向所述脱粒室内侧引导的引导部件,该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具备能够向脱粒室内侧及外侧位移的主引导板及副引导板。优选的是,所述主引导板与相对该主引导板位于脱粒室内侧的所述副引导板相比回复力更大。优选的是,所述副引导板与主引导板分别可装卸地安装在所述脱粒室上,并且所述副引导板的下端与主引导板的下端在同一位置,或是比主引导板的下端更加向下方延伸。〔第一方面的作用及效果〕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结构,用作引导部件的引导板不是单纯的一张引导板,而是由可各自向脱粒室的内侧及外侧位移的主引导板及副引导板组合而成,并且在该主引导板及副引导板之中,位于脱粒室内侧的副引导板相对于脱粒室可与主引导板分别地装卸,其下端与主引导板的下端在同一位置,或是比主引导板的下端更向下方延伸。因此,沿脱粒筒的旋转方向在脱粒室内流动的脱粒处理物与位于脱粒室内侧的副引导板接触而被引导至脱粒室内侧。此时,因为副引导板的下端与主引导板的下端在同一位置,或是比主引导板的下端更向下方延伸,所以沿脱粒筒的旋转方向在脱粒室内流动的脱粒处理物通过与内侧的副··弓I导板抵接而被弓I导,避免主引导板与脱粒处理物的直接接触。因此,比主引导板更易与大量的脱粒处理物接触的副引导板的下端侧,相比于主引导板有在早期磨损的倾向,但由于该副引导板可以与主引导板分别地在上述脱粒室装卸,所以当副引导板已磨损时,可以只更换磨损严重的副引导板而再利用没有磨损或磨损很少的主引导板,以此减少用作导向板的部件的浪费。其结果是,可将主引导板的耐用期尽可能延长。构成所述引导部件时,与位于主引导板的脱粒室内侧的所述副引导板相比,主引导板的回复力更大,该主引导板可起到维持副引导板姿态的作用,又因为其与所述副引导板一样,可向脱粒室的内侧及外侧位移,所以可以允许随着脱粒筒的旋转一起旋转的块状脱粒处理物通过,另外各引导板的下缘侧也可以随供应的谷杆量的增大而相应地向上方侧移动以允许谷杆通过。〔第二方面〕所述副引导板设置为覆盖所述主引导板的自所述脱粒室内侧上端至下端的范围。〔第二方面的作用及效果〕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结构,副引导板设置为覆盖所述主引导板的自脱粒室内侧上端至下端的范围,因此副引导板所覆盖的主引导板的自上端至下端的范围的磨损被整体抑制,对延长主引导板的耐用期是有效的。〔第三方面〕所述副引导板的大小为将所述主引导板的所述脱粒室内侧的整个面或大致整个面覆盖。〔第三方面的作用及效果〕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的结构,由于副引导板将主引导板的脱粒室内侧的整个面或大致整个面覆盖,更加可靠地避免主引导板与脱粒处理物直接接触,具有可延长主引导板的耐用期的优点。〔第四方面〕所述副引导板在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割取谷杆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所述主引导板短,并设置在割取谷杆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引导部件的前部侧。〔第四方面的作用及效果〕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结构,由于位于脱粒室内侧的副引导板形成得比所述主引导板短,且设置在与引导部件的前部侧相当的范围,故而在脱粒室中处于脱粒处理物较多处的割取谷杆输送方向上的前部部位,脱粒处理物与副导向板接触。S卩,副导向板位于脱粒室中脱粒处理物较多处的割取谷杆输送方向上的前部部位,能够避免主引导板与脱粒处理物在此处接触,从而可延长主引导板的耐用期,并可以采用面积较小的部件作为副导向板,因此可降低更换频率较高的副导向板的成本。〔第五方面〕所述副引导板由在所述主引导板的脱粒室内侧重叠设置的多张板构成。 〔第五方面的作用及效果〕根据所述第五方面的结构,由于副引导板由在脱粒室内侧重叠设置的多张板构成,可以延长需要更换副引导板本身的时间,能降低更换副引导板的维修操作的频率。〔第六方面〕所述副引导板由第I副引导板和第2副引导板构成,所述第I副引导板在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割取谷杆输送方向上以遍及所述引导部件的全长的方式设置,所述第2副引导板与所述第I副引导板相比处于脱粒室内侧,仅设置在割取谷杆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引导部件的前部侧。〔第六方面的作用及效果〕根据所述第六方面的结构,由于副引导板由第I副引导板和第2副引导板多张板构成,可以延长需要更换副引导板本身的时间,降低更换副引导板的维修操作的频率,并且因为第2副引导板仅设置在与引导部件的前部侧相当的范围内,所以在脱粒室内的脱粒处理物较多的前部侧,可以局部地提高设有第2副引导板的部位的副导向板的耐磨性,可实现遍及副弓I导板全长的范围内的耐磨性的平均化。因此,相比于以与引导部件全长相同的大小构成第I副引导板与第2副引导板的情况相比,副引导板的使用量的浪费较少,可实现该副引导板的低成本化。〔第七方面〕所述主引导板和副引导板以其下端部进入旋转轨迹(r)内侧的方式设置,并且在进入所述旋转轨迹(r)内侧的下端部形成有允许所述脱粒齿通过的切口部位,所述旋转轨迹(r)为随着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设于所述脱粒筒的脱粒齿前端所描画的轨迹。〔第七方面的作用及效果〕根据所述第七方面的结构,使主引导板与副引导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粒装置,具备夹持割取谷杆的根部而进行输送的夹持输送机构,在脱粒室内安装有被驱动旋转以对所述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割取谷杆的穗梢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筒,还具备将伴随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将向割取谷杆的根部侧流下的谷粒向所述脱粒室内侧引导的引导部件,该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具备能够向脱粒室内侧及外侧位移的主引导板及副引导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田晋永田哲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