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置换装置,能够减少置换气体量并能够提高气体置换率、减少液体溢出量。相对容器径向中心线对称地朝容器开口部喷出置换气体的置换喷嘴(11),利用多个风向调整板(16a、16b)将喷嘴口最外侧壁间分隔而形成多个吹出口,在将沿喷嘴口最外侧壁吹出的置换气体以置换气体喷流间角度形成为100°~130°的情况下吹入置换气体,并且以遍及自罐开口端朝下方达到大于等于罐颈部的高度的1/3的深度、且朝上方达到大于等于罐盖高度的高度的范围地由上述置换喷嘴吹出的方式吹出该置换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饮料罐等的内容物填充容器的顶部空间吹入惰性气体,从而与顶部空间内的残存气体进行置换的容器的气体置换方法以及装置,特别涉及罐盖卷紧机的盖下充气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饮料罐等内容物填充容器的内容物由于发生氧化而导致鲜度、味道变差,盖下充气法在罐装制造工序中被广泛应用,在该盖下充气法中,如图10所示,在气体转台(gas turret)I与卷边转台(seamingturret)2之间,在罐盖33即将盖到罐体30的开口部之前向罐盖与罐体开口部之间吹入置换气体来进行气体置换,然而,因为盖下充气法置换效率较差,伴随着近年来生产线的高速化以及内容物的多样化,为了实现规定置换率以上的置换率而使用的置换气体的流量显著增大。另外,伴随着置换气体流量的增加,来自罐的液体溢出量也呈现增大的趋势。 为了提高盖下充气法的置换效率,以往提出有各种方法。例如提出有以下方法将朝向置换喷嘴的置换气体流路形成得较大(设置所谓的缓冲器),并且对喷嘴的吹出孔组沿纵向将第一气体喷流用孔、第二气体喷流用孔以及第三气体喷流用孔设置成3段的方法,其中,通过该第一气体喷流用孔而朝罐盖的凸缘吹出置换气体,通过该第二气体喷流用孔而相对于罐在直角方向上朝盖下的空间中吹出置换气体,通过该第三气体喷流用孔而对与罐口缘相比位于下方的壁部分吹出置换气体(专利文献I);通过在置换气体喷射流路中央部设置将气流分支为左右的分支体并在左右形成喷嘴,使得从一对喷嘴喷射的置换气体在罐内上部空间中心部碰撞,由此使置换气体朝向罐的顶部空间的液面的方法(专利文献2);另外还有使从左右一对的吹出口吹出的置换气体在大致直线上的碰撞区域碰撞的方法(专利文献3、4)等。图11以及图12示出了在专利文献3所示那样的气体转台的兜部设置的以往的喷嘴体50的一个例子。利用风向调整板52对朝左右方向分支的置换气体流路51a、51b进行分隔而形成对置的吹出口 53a、53b,置换气体从该吹出口对称地向罐体与罐盖之间吹出,但是如图12的气体转台的兜部的主视图所示,以往的喷嘴体在其两端部的外侧,在与上述喷嘴体位于相同高度位置的气体转台主体上设置有罐盖输送用的指形体(finger)55,因此喷嘴吹出口的最外侧壁54a、54b间的角度Θ只能形成为90°以下(通常为80° )。专利文献I:日本特公昭49 - 2862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 - 32451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 - 5901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 - 59885号公报在容器的气体置换方法中,最理想的气体置换方法是能够将容器内的残存氧量、置换气体的消耗量、置换时液体从容器的溢出量这3个量同时减少,虽然以往提出的方法都以实现该理想的技术课题为目的,但是这些课题在技术上相悖,若满足了其中一个要求则必定会牺牲其它的要求,难以同时实现这3个量的减少,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方法。例如,根据上述专利文献I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若增大置换气体流量,则虽然能够满足残存氧量的减少(即,置换率的提高),但却会消耗大量的置换气体。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 4所示的方法中,通过沿容器内的中心部或者中心线使喷流碰撞,使得置换气体流与液面碰撞,由此有效地向液面附近供给置换气体而提高置换效率,但是为了提高置换效率需要提高置换气体喷流的速度,因而,存在因与液面碰撞的置换气体流的冲击而容易产生液体溢出的问题。盖下充气在从直线轨道向圆轨道转移的不稳定的位置进行,并且还伴随着近年来的高速生产,故存在即使是微小的冲击也容易产生液体溢出的问题,凭借上述提出的方法尚无法实现使液体溢出量减少到符合要求。另外,以往,为了提高置换率而需要大量的置换气体量,因此制造成本会增大,对于制造大量的罐装产品的制造商或者罐装公司而言,要求置换气体消耗量的大幅的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以往未能实现的上述课题,S卩,提供能够同时减少残存氧量、置换气体的消耗量、置换时来自罐的液体溢出量这3个量,特别是与以往相比能够显著减少置换气体量并且能够提高气体置换率的气体置换方法以及装置。·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在盖下充气装置中,通过构成为喷嘴口的最外侧壁间的开口角度大于以往的喷嘴的确定的范围,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气体置换率,并且通过增高该吹出口的开口高度而向包括容器开口上部和罐颈部在内的容器上部吹出置换气体这一改进,能够与以往相比以以往完全无法预测的程度显著地减少置换气体消耗量并提高气体置换率,并且还能够使液体溢出显著减少,从而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S卩,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置换方法,(I)其是在罐盖即将盖到内容物填充罐体的开口部之前利用置换喷嘴从侧方朝罐盖与罐体开口部之间吹入置换气体,由此与上述罐体的顶部空间内的残存气体进行置换的气体置换方法,所述气体置换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置换喷嘴通过利用风向调整板对喷嘴口最外侧壁间进行分隔而形成多个吹出口,在从该吹出口相对容器径向中心线对称地吹出的置换气体喷流中,以使沿上述喷嘴口最外侧壁吹出的置换气体喷流之间的角度形成为100° 130°的方式将该置换气体吹出。另外,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气体置换方法,(2)其特征在于,上述置换喷嘴通过利用多个风向调整板对喷嘴口最外侧壁间进行分隔而形成多个吹出口,由该置换喷嘴吹入的置换气流遍及下述范围而从上述置换喷嘴吹出,该范围形成为自罐开口端起朝下方达到大于等于罐颈部的高度的1/3的深度、或者自罐开口端起朝罐身方向达到大于等于3mm的深度,并且朝上方达到大于等于罐盖高度的高度、或者自开口端起朝上方达到大于等于3_的高度。上述由置换喷嘴吹入的置换气流的范围形成为如下范围,在进行气体置换的罐体是实施了通常高度的颈纹加工的罐体(颈纹加工部的高度5mnT20mm)的情况下,只要自罐开口端朝下方覆盖大于等于罐颈部的高度的1/3的深度即可,但是在未实施颈纹加工的罐体或者颈纹加工部较长的罐体的情况下,需要自罐开口端起朝罐身方向覆盖大于等于3mm的深度。同样,若罐盖是卡盘壁部的高度为通常高度的罐盖(卡盘壁部高度4mnT8mm),则只要自罐开口端起朝上方达到大于等于罐盖高度的高度即可,但是在罐盖是卡盘壁部的高度与通常罐体相比较低或较高的情况下,需要自罐开口端起达到大于等于3mm ο进而,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气体置换方法具备上述(I)及(2)的中的结构,从而能够以更少的置换气体量进一步提高置换率,并且能够减少液体溢出量。而且,实现了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置换装置,(I)其是在罐盖即将盖到内容物填充罐体的开口部之前利用置换喷嘴从侧方朝罐盖与罐体开口部之间吹入置换气体,由此与上述罐体的顶部空间内的残存气体进行置换的气体置换装置,所述气体置换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置换喷嘴在圆弧上配置多个吹出口,该多个吹出口通过利用风向调整板将喷嘴口最外侧壁间相互分隔而成,并且该多个吹出口相对于容器径向中心线对称地朝容器开口部喷出置换气体,上述喷嘴口最外侧壁间的开口角度为100° 130°。另外,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气体置换装置,(2)其是通过利用置换喷嘴将置换气体吹入到内容物填充容器的顶部空间而对顶部空间内的残存气体进行置换,所述气体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崎俊朗,菊地朝帆,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