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表检定装置及检定方法,其中水表检定装置包括:动力驱动机构(1);与动力驱动机构(1)连接的、能在动力驱动机构(1)驱动下作往复运动的活塞系统(2);活塞系统(2)的出水口通过出水阀(3)与被检水表(4)相连,被检水表出口与水槽(5)相连,水槽通过进水阀(7)与活塞系统(2)相连;读数装置(8);控制装置(9),与动力驱动机构(1)、出水阀(3)、进水阀(7)、读数装置(8)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控制装置通过动力驱动机构驱动活塞系统,使活塞系统产生标准流量的水流通过被检水表,这是一种主动产生的标准值;不再需要另外的水泵和稳压设备,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压恒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小口径水表测定装置是水流量标准装置的一种,其准确度、试验段安装要求和标准器量的配置按用户水表来配置,口径满足DN25以下的水表,一般米用启停法,水表和标准器均由人工抄读。由于家用水表的流量范围度Q3Ai1 —般可达100,比一般流量计要大的多,同时户用水表较多地灌注小流量下的计量性能,分界流量Q2和最小流量Q1的值均比较小。在首次检定和出厂检验时,水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均要求对这些流量点进行示值误差检定。启停法检定时,为消除复合式惯性影响,检定用水量规定不小于检定分格值的200 倍。受水表检定分格值设计的限制,为达到法制计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要求,分界流量Q2和最小流量下Q1的检定时间会很长,再加上标准器的水位稳定时间、读数时间和放水控制时间,以及三个检定流量点的切换无连贯性,目前制造企业和水表检定站对小口径水表的检定工作效率很低。长期以来,国内水表制造企业和水表检定站采用串联检表来一定程度地解决这个问题,串联式启停法容积式水表检定装置是一种典型的在用产品,准确度等级为O. 2级,标准器为一组量限大小不同的工作量器。装置操作特点是人工在试验前后对稳定静止后的水表和标准器进行读数,每个流量点的示值误差检定是独立而不连续的。分析目前现有的水表检定装置及方法,其工作效率和能效得用方面存在几个问题I、常规的水表检定装置用收集法将流经被检水表的水集中到工作量器或秤内,工作量器或秤的值就是标准流量值,这是一种事后计算、被动产生的标准值;2、检定时间长,以DN15、Q3=2. 5,Q3Ai1=IOO的水表为例,最小流量下的检定至少需20分种,检定最小流量Q1、分界流量Q2、常用流量Q3三个流量点的纯检定时间约43分钟;非检定时间也需要几分钟时间,这个时间包括安装时间、流通排气时间、水表启停读数时间、检定流量点切换时间;3、常规的水表检定装置用容器稳压法或溢流稳压法,这是一种需要专门稳压装备的方法,为了取得稳压效果和试验压力,能源利用率不高,同时也需要较大的水池或水箱;4、常规的水表检定装置对水表是人工读数,抄读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5、常规的水表检定装置对水表检定点的切换一般是停顿式的,包括排气也是如此;这是由于标准器的读数需要静态读,这样即使是动态检定,也会稳定一段时间。这样低的工作效率导致一些检定站和水表生产厂购买大量的水表串联台装置,在检定和校验工作中有盲目减少用水量行为,冒着计量失准的风险来保持生产效率和检定效率。近年来,人力资源日趋紧张、成本上升,检定员工的不稳定和费用的增长更加剧了这一现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各企业在水表全国统一设计型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改变,形成了型式繁多的产品。由于国内水表产品与生产、装配、校验设备的设计并不是同时进行、彼此兼顾的,所以通用型的、低效率的检定装置和检定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流量计标定或检定常用的标准表法是提高水表校验的有效方法,国内部分装置采用的双时间法原理的方法提高了水表的检定效率,但由于水表的流量范围较宽,标准表的型式选择与稳定性也是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主动产生流量标准值、不需要配置水泵和稳压设备、能源利用率较高的水表检定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上述水表检定装置的检定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水表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驱动机构;与动力驱动机构连接的、能在动力驱动机构驱动下作往复运动的活塞系统;活塞系统的出水口连接一出水阀的进水口,该出水阀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被检水表相连,被检水表包含多台,且互相串接;最后一台被检水表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水槽的进水口相连,水槽的出水口连接过滤器的进水口,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进水阀的进水口,进水阀的出水口与活塞系统的进水口相连;用于读取被检水表读数的读数装置;控制装置,与动力驱动机构、出水阀、进水阀、读数装置相连,该控制装置内保存有所述活塞系统的系统参数,能根据检测流量需要输出相应动力控制信号给所述动力驱动机构以驱动活塞系统的往复运动,同时还能根据动力驱动机构的运行参数和所述活塞系统的系统参数计算出流经被检水表的标准流量值,然后将该标准流量值与读数装置读取的读数进行比较,控制装置计算的标准流量值与读数装置读取的读数之差即为被检水表的示值误差。作为改进,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管道切换阀。现有的水表检定装置对水表检定点的切换一般是停顿式的,包括排气也是如此。这是由于标准器的读数需要静态读,这样即使是动态检定,也会稳定一段时间。本专利技术在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管道切换阀,对流量点的切换是连续式的,即一个点检完后立即切换至另一个检定流量点,只要控制装置控制动力驱动机构等待必要的稳定时间。另外,本专利技术由于是主动式产生标准流量,所以可以通过操作软件在活塞系统的有效行程体积内,设定好排气时间和流量,设定好试验流量点、试验次数和间隔稳定时间,就实现全自动完成水表的全部流量点的示值误差检定或者所需要的试验。再改进,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流量调节阀。再改进,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浮子流量计。再改进,多台被检水表设置在同一检测平台上,所述读数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平台一侧的能在外力驱动下上升和下降的升降杆,该升降杆上活动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多台被检水表相对应的万向米样罩,该万向米样罩内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本专利技术对串联水表的读数采用了升降杆和万向采样罩,能快速、同时、准确地将与串联水表对应的光电传感器落到有效采样区域,不会受水表加工一致性和安装水平度不好的影响。抄读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 工作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减速机。用步进电机和减速机驱动活塞系统属于容积式工作原理,推进速度乘以运行间隔时间即为标准体积,原理简单可靠。为解决最大试验流量5m3/h下的推力和压力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配置了减速机,保证最大试验流量的稳定,同时也控制了装置运转的噪声。再改进,第一台被检水表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最后一台被检水表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活塞系统包括活塞缸,S封活动设直在活塞缸内的活塞,与动力驱动机构输出轴连接的丝杆,丝杆与活塞连接。活塞系统是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重要部件,可以根据流量范围和步进电机的参数,确定活塞缸的直径和长度。活塞缸及活塞在车制后还应进行热处理,精磨、镀铬、精测,这样保证活塞缸及活塞长期浸泡在水中不变形、不受水腐蚀。活塞系统全量程的直径用三坐标仪测试相差在万分之二以内。活塞与活塞缸间采用双层密封,可靠性好。作为改进,所述活塞缸上与活塞连接一侧设置有泄漏监测孔,可供目视监控,所述活塞缸上与活塞连接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孔。较好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 P L C控制器及与P L C控制器相连的显示器,也可以为一具有显示屏的计算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上述结构的水表检定装置的水表检定方法为,控制装置根据检测流量需要输出相应动力控制信号给所述动力驱动机构以驱动活塞系统的往复运动,同时根据动力驱动机构的运行参数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表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驱动机构(1);与动力驱动机构(1)连接的、能在动力驱动机构(1)驱动下作往复运动的活塞系统(2);活塞系统(2)的出水口连接一出水阀(3)的进水口,该出水阀(3)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被检水表(4)相连,被检水表包含多台,且互相串接;最后一台被检水表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水槽(5)的进水口相连,水槽(5)的出水口连接过滤器(6)的进水口,过滤器(6)的出水口连接进水阀(7)的进水口,进水阀(7)的出水口与活塞系统(2)的进水口相连;用于读取被检水表(4)读数的读数装置(8);控制装置(9),与动力驱动机构(1)、出水阀(3)、进水阀(7)、读数装置(8)相连,该控制装置(9)内保存有所述活塞系统(2)的系统参数,能根据检测流量需要输出相应动力控制信号给所述动力驱动机构(1)以驱动活塞系统(2)的往复运动,同时还能根据动力驱动机构(1)的运行参数和所述活塞系统(2)的系统参数计算出流经被检水表(4)的标准流量值,然后将该标准流量值与读数装置(8)读取的读数进行比较,控制装置(9)计算的标准流量值与读数装置(8)读取的读数之差即为被检水表(4)的示值误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良,钱光,罗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海仪表水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