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第二相电刺激球化方法,该方法是在电致塑性轧机上经轧辊带动TiNi形状记忆带材或板材以一定的速度移动时,将脉冲电源输出的高能脉冲电流通过电极输入到移动的TiNi合金的通电部分,在通电部分产生焦耳热效应与电子风非热效应,使其内部的显微组织由初始态的片状或多边形状的第二相发生固溶的同时转变成分布均匀的球状第二相。通过上述处理后的TiNi合金带材或板材可在室温条件下空气冷却。该处理方法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同时避免了TiNi合金的高温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属于金属特种热处理
技术介绍
形状记忆合金兼有传感和驱动的双重功能,是实现机械结构微型化和智能化的最有选择,尤其,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丰富的相变现象、优异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以及高阻尼特性,最具有作为固态驱动器的应用前景。富Ni态(彡50. 6at. %)TiNi合金中,Ti3Ni4相特性(体积分数、形貌及分布)对合金的马氏体转变特征中R转变及其基体Ni含量的分布变化起着关键影响。通过传统热处理所获得Ti3Ni4相的 存在导致了多阶段马氏体相转变的出现,从而降低了合金相变恢复力及可恢复应变值。如 何通过调整Ti3Ni4相特性,控制Ti3Ni4相/TiNi相基体界面的Ni含量分布梯度,减少马氏体相转变的阶段数,提高相变恢复力,是制约TiNi合金工程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设计提供了一种,其目的是使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第二相发生完全球化,降低了 Ti3Ni4相/TiNi相基体界面的Ni含量分布梯度,只出现两阶马氏体相转变,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相变恢复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是⑴所述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中的Ni含量的原子百分比大于等于50. 8% ;⑵将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带材或板材(3)通过轧机的开卷装置(5)、收卷装置(6)、轧辊(2)及两组支撑辊(I)实现带材或板材(3)的双向移动,带材或板材(3)与轧辊(2)及两组支撑辊(I)之间是弹性接触,带材或板材(3)的移动速度为O. 3 3m/min,带材或板材⑶的的宽度为5 300mm,厚度为O. 5 5mm ;⑶在一组支撑辊⑴和轧辊⑵之间连接高能脉冲电源(4),对该组支撑辊(I)和轧辊(2)之间加电部分的带材或板材(3)进行第二相电刺激球化处理,加电部分长度L为50 200mm,高能脉冲电源⑷的放电参数为放电频率1500 3000Hz,脉冲宽度20 3000 μ S,加载在带材或板材(3)上的电流密度的幅值800 3000A/mm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利用现有的轧机结构带动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带材或板材(3)按设定的速度双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带材或板材(3)与支撑辊(I)和轧辊(2)之间紧密弹性接触,其转动通过直流电机驱动,高能脉冲电源(4)的电流对加电部分产生焦耳热效应和电子风非热效应,使带材或板材(3)的温度可以达到650 900°C,这样,带材或板材(3)的内部显微组织由初始态的片状或多边形状的第二相转变成分布均匀的球状第二相,或者使第二相固溶于基体。通过上述处理后的TiNi合金带材或板材可在室温条件下空气冷却。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是I、在TiNi形状记忆合金电刺激球化处理过程中,瞬间高能脉冲电流直接输入到合金中生产重要的焦耳热效应和电子风非热效应,在该两种效应的耦合作用下,使原子的振动能量急剧增加,促进了合金内部原子的扩散。经传统热处理的富Ni态TiNi合金内部呈现片状或无规则形状颗粒,在第二相尖端或者缺陷部位,电脉冲的选择性效应进一步促进Ni原子的扩散,实现了片状及粒子状第二相的固溶及球化。2、采用传统热处理工艺处理的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合金第二相以片状或无规则颗粒状析出,在冷却过程发生多阶马氏体相转变;经电刺激处理后,TiNi合金中片状及粒子状第二相的固溶及球化,冷却过程中马氏体相转变变为两阶。3、电刺激处理过程中,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带材或板材上任何一点完全球化处理的时候在22s以内,处理最高温度为1050°C,而传统热处理方式无法获得第二相球化组织,快速的升温及降温能避免TiNi合金不发生氧化现象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对TiNi合金带材或板材电刺激球化处理方法的示意2为800°C传统时效热处理后的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电刺激处理后的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述参见附图I所示,该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是⑴所述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中的Ni含量的原子百分比大于等于50. 8% ;⑵将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带材或板材3通过轧机的开卷装置5、收卷装置6、轧辊2及两组支撑辊I实现带材或板材3的双向移动,带材或板材3与轧辊2及两组支撑辊I之间是弹性接触,轧辊2和TiNi合金带材或板材3之间必须是紧密的弹性接触,合金带材或板材3不发生塑性变形,带材或板材3的移动速度为O. 3 3m/min,带材或板材3的的宽度为5 300mm,厚度为O. 5 5_ ;⑶在一组支撑辊I和轧辊2之间连接高能脉冲电源4,高能脉冲电源4与支撑辊I和轧辊2之间通过电刷实现电接触,对该组支撑辊I和轧辊2之间加电部分的带材或板材3进行第二相电刺激球化处理,加电部分长度L为50 200mm,高能脉冲电源4的放电参数为放电频率1500 3000Hz,脉冲宽度20 3000 μ S,加载在带材或板材3上的电流密度的幅值800 3000A/mm2,使带材或板材3的温度可以达到650 900°C,电刺激球化处理过程处于室温与空气中,无需采用冷却介质对处理后的带材或板材3进行冷却。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电刺激处理后的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电刺激处理的放电参数为频率1500Hz,电脉冲宽度60 μ s,电流密度800A/mm2。带材或板材3的处理处理温度可以达到800°C。通过图3与图2的对比,电刺激处理后TiNi合金中片状及粒子状第二相发生了完全球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使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第二相发生完全球化,降低了 Ti3Ni4相/TiNi相基体界面的Ni含量分布梯度,只出现两阶马氏体相转变,能最大 程度的提高相变恢复力。该处理方法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同时避免了 TiNi合金的高温氧化。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是 ⑴所述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中的Ni含量的原子百分比大于等于50. 8% ; ⑵将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带材或板材(3)通过轧机的开卷装置(5)、收卷装置¢)、轧辊(2)及两组支撑辊(I)实现带材或板材(3)的双向移动,带材或板材(3)与轧辊(2)及两组支撑辊(I)之间是弹性接触,带材或板材(3)的移动速度为O. 3 3m/min,带材或板材(3)的的宽度为5 300mm,厚度为O. 5 5_ ; ⑶在一组支撑辊(I)和轧辊(2)之间连接高能脉冲电源(4),对该组支撑辊(I)和轧辊·(2)之间加电部分的带材或板材(3)进行第二相电刺激球化处理,加电部分长度L为50 200mm,高能脉冲电源(4)的放电参数为放电频率1500 3000Hz,脉冲宽度20 3000 μ S,加载在带材或板材(3)上的电流密度的幅值800 3000A/mm2。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该方法是在电致塑性轧机上经轧辊带动TiNi形状记忆带材或板材以一定的速度移动时,将脉冲电源输出的高能脉冲电流通过电极输入到移动的TiNi合金的通电部分,在通电部分产生焦耳热效应与电子风非热效应,使其内部的显微组织由初始态的片状或多边形状的第二相发生固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第二相电刺激球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是:⑴所述富Ni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中的Ni含量的原子百分比大于等于50.8%;⑵将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带材或板材(3)通过轧机的开卷装置(5)、收卷装置(6)、轧辊(2)及两组支撑辊(1)实现带材或板材(3)的双向移动,带材或板材(3)与轧辊(2)及两组支撑辊(1)之间是弹性接触,带材或板材(3)的移动速度为0.3~3m/min,带材或板材(3)的的宽度为5~300mm,厚度为0.5~5mm;⑶在一组支撑辊(1)和轧辊(2)之间连接高能脉冲电源(4),对该组支撑辊(1)和轧辊(2)之间加电部分的带材或板材(3)进行第二相电刺激球化处理,加电部分长度L为50~200mm,高能脉冲电源(4)的放电参数为:放电频率1500~3000Hz,脉冲宽度20~3000μs,加载在带材或板材(3)上的电流密度的幅值800~3000A/mm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磊,刘大博,成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