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装置以及使用了该集尘装置的电动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361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尘装置以及使用了该集尘装置的电动吸尘器。在大致圆筒状的集尘箱主体内同心状地配置大致圆筒状的初级过滤器而在集尘箱主体内表面与初级过滤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旋风空间。在旋风空间的下方设置大致圆筒状的灰尘蓄积空间,在初级过滤器的下部设置向灰尘蓄积空间延伸的伞状的延伸部,并且在伞状的延伸部的内侧设置大致圆筒状的壁,且使该大致圆筒状的壁的下端部突出形成为比伞状的延伸部的下端部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尘装置以及使用了该集尘装置的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的旋风(cyclone)式吸尘器的集尘装置通过使与灰尘一起被吸入件抽吸的空气在圆筒集尘部内进行回旋,来利用离心力将掺杂在空气中的灰尘分离,将分离出的灰尘收集到圆筒集尘部下方的集尘室中。然后,通过电动鼓风机将灰尘已分离出的空气吸入抽吸侧。然而会产生如下现象收集到集尘室内的灰尘飞舞返回到抽吸侧。因此,设为以下结构通过改变旋风室和集尘室的直径来设置台阶从而抑制飞舞返回(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然而,仅利用上述结构还不能充分地抑制灰尘从集尘室飞舞返回,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集尘效果。另外,存在以下问题灰尘中含有的狗、猫等宠物的毛和人的毛发等飞舞返回到旋风空间范围内而缠绕初级过滤器等。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1351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集尘装置中,在大致圆筒状的集尘箱主体内同心状地配置大致圆筒状的初级过滤器而在集尘箱主体内表面与初级过滤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旋风空间。在旋风空间的下方设置大致圆筒状的灰尘蓄积空间。在初级过滤器的下部设置向灰尘蓄积空间延伸的伞状的延伸部。并且在伞状的延伸部的内侧设置大致圆筒状的壁,且使该大致圆筒状的壁的下端部突出形成为比伞状的延伸部的下端部长。由此,通过防止蓄积在灰尘蓄积空间中的灰尘飞舞返回到旋风空间,能够提高集尘效果,另外,还能够使集尘装置自身实现小型化。附图说明图I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集尘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集尘装置的斜前方看的立体图。图3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集尘装置的斜后方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集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3的B-B截面图。图6是图2的A-A截面图。图7是图6的C-C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利用图f图7对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集尘装置的电动吸尘器进行说明。图I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集尘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集尘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集尘装置的后方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集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3的B-B截面图,图6是图2的A-A截面图,图7是图6的C-C截面图。如图I所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的电动吸尘器具备电动吸尘器主体I、与设置在电动吸尘器主体I的前方的吸入口 Ia相连接的软管2、被设置在软管2的前端的连接管3、与连接管3相连接的延长管4以及被设置在延长管4的前端且具有抽吸灰尘的开口部(未图示)的吸入件5。在电动吸尘器主体I中内置有用于抽吸灰尘的电动鼓风机6和收集灰尘的集尘装置7。如图2所示,集尘装置7的轮廓构成为包括集尘箱主体8,构成为封闭集尘箱主体8的上表面的罩11,安装在罩11上的手柄10,以及被设置为封闭集尘箱主体8的下表面的 盖9。通过设置在集尘箱主体8中的铰链部13能够使盖9进行旋转,且盖9通过卡扣18卡定在集尘箱主体8上。另外,能够利用安装在盖9上的密封件29来密闭(气密性保持)集尘箱主体8与盖9。如图6所示,盖9是通过旋转卡扣18来解除锁定的可开闭的结构。当按压压杆12时,滑块47下降,由此卡扣18打开,盖9被打开。此外,罩11通过带扣15和爪部14与集尘箱主体卡合。如图5所示,在集尘箱主体8内,与该集尘箱主体8呈大致同心状地设置有初级过滤器21。在初级过滤器21的下方,伞状的延伸部22通过利用爪的嵌合或者熔接等方式安装在初级过滤器安装框57上。在初级过滤器21的上方设置有形成为褶状的二次过滤器23。并且,在初级过滤器21的上方设置有除尘部24和电动机部25,其中,该除尘部24用于通过振动等方式抖落蓄积在二次过滤器23上的灰尘,该电动机部25为对除尘部24提供振动的部件。初级过滤器21由金属材料构成。设为以下结构不在初级过滤器21的金属表面部分设置由树脂等形成的凹凸形状。由此,发挥以下效果使回旋气流顺畅地流通,能够提高灰尘的分离效率,并且减少灰尘等挂到或者缠绕到初级过滤器21上。此外,通过对初级过滤器21的表面实施机械研磨处理、物理研磨处理或者电解研磨处理,能够提高上述效果。另外,通过对初级过滤器21的表面实施抗菌处理,能够使初级过滤器21保持清洁。被吸入件5吸入的掺杂了灰尘的空气经由设置在电动吸尘器主体I的前方的吸入口 Ia被吸入到图3所示的设置在集尘箱主体8上的吸气口 17。在初级过滤器21的外周面与集尘箱主体8内周面之间形成有旋风空间31。被吸入吸气口 17的空气流到旋风空间31,通过在旋风空间31中产生的回旋气流而离心分离为以棉屑为主的灰尘和含有微尘的空气。以棉屑为主的灰尘通过形成在延伸部22与集尘箱主体8之间的集尘通路32不断蓄积到灰尘蓄积空间52。在此,旋风空间31的宽度LI比集尘通路32的宽度L2大。并且,灰尘蓄积空间52的内径R4比旋风空间31的外径R3大。由此,集尘箱主体8具有与延伸部22的形状相应地扩宽的倾斜部53。延伸部22的上端位于倾斜部53上方的位置处,另外,延伸部22的下端位于倾斜部53下方的位置处。根据该结构,气流产生从旋风空间31朝向灰尘蓄积空间52的向下方按压的力,防止蓄积在灰尘蓄积空间52中的灰尘飞扬到旋风空间31。此外,设为延伸部22的下端位于倾斜部53下方的位置处,但是即使落入倾斜部53中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另外,从盖9侧看,延伸部22和集尘箱主体8的倾斜部53在垂直上方形成顶壁。因此,被蓄积到灰尘蓄积空间52的以棉屑为主的灰尘难以飞舞返回到旋风空间31,能够提高集尘效率。延伸部22的倾斜面58和集尘箱主体8的倾斜部53被形成为大致平行。由此,能够减轻回旋气流紊乱而防止灰尘从灰尘蓄积空间52飞舞返回到旋风空间31,并且能够防止灰尘堵塞集尘通路32。此外,通过在保持倾斜面58与倾斜部53大致平行的状态下改变延伸部22的上端的上下位置,能够调整集尘通路32的宽度L2。即,能够随着趋向下方使宽度L2逐渐变宽或者变窄。此外,如果设为随着趋向灰尘蓄积空间52而集尘通路32的宽度L2变宽,则能够 使倾斜部53的倾斜平缓,因此能够将集尘装置7的高度尺寸保持得较低。由此,集尘装置成为小型的结构。并且,如果构成为随着趋向灰尘蓄积空间52而集尘通路32的宽度L2逐渐变窄,则向灰尘蓄积空间52方向按压的力变大,能够进一步抑制灰尘蓄积空间52中的灰尘飞舞返回到旋风空间31。旋风空间31的外径R3比延伸部22的最大外径R2大。由此,即使将初级过滤器21和延伸部22构成为一个部件,也能够从集尘箱主体8的上方插拔该部件,因此组装性优良。另外,集尘箱主体8和延伸部22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材料构成。由此,还能够确认蓄积到灰尘蓄积空间52、延伸部22的伞状内部的灰尘的量,因此使用者易于判断倒掉灰尘的时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22具备从其倾斜面58的下端沿垂直方向进一步向下方延伸的凸缘59。由此,灰尘蓄积空间52内的灰尘被压缩,能够防止灰尘飞舞返回到旋风空间31,并且能够提高集尘性能。另外,在设置在初级过滤器21下部的伞状延伸部22的内侧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壁60。由此,在设置在伞状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致圆筒状的集尘箱主体内同心状地配置有大致圆筒状的初级过滤器而在上述集尘箱主体的内表面与上述初级过滤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旋风空间,在上述旋风空间的下方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灰尘蓄积空间,在上述初级过滤器的下部设置有向上述灰尘蓄积空间延伸的伞状的延伸部,并且在上述延伸部的内侧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壁,且上述壁的下端部突出形成为比上述延伸部的下端部长。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03 JP 2011-1698511.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大致圆筒状的集尘箱主体内同心状地配置有大致圆筒状的初级过滤器而在上述集尘箱主体的内表面与上述初级过滤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旋风空间,在上述旋风空间的下方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灰尘蓄积空间,在上述初级过滤器的下部设置有向上述灰尘蓄积空间延伸的伞状的延伸部,并且在上述延伸部的内侧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壁,且上述壁的下端部突出形成为比上述延伸部的下端部长。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在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稔之仲本博司恩田雅一堀部勇长谷川毅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