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军专利>正文

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2581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包括第一护坡板、第二护坡板、插入泥土板、水位控制板、斜支杆支撑定位板、定水位深度斜支杆、第一水流导向板和第二水流导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将一块稻田过多的水排汇到其它水势较低的水稻田中去,还可以根据要求设定水稻田的水位深度;既能够节约灌溉用水、又可以调节水稻田水位高度,使得水稻种植者能够对水稻进行科学灌溉。在不使用的时候还可以折叠起来,占用空间非常小,携带及运输方便。原理简单、节水、省时、省工,使得稻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灌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技术背景水稻既能生长在淹水的环境下,又能生长在旱田;其对水分的需求包括耕作需水、生态需水和生理需水。生理需水是水稻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在一定条件下减少耕作需水和生态需水,也能够满足水稻正常生理需水要求,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生理需水有不同的要求,关键需水期缺水将对产量形成较大影响。但是,稻田长期深水淹灌,不仅由于渗漏量大而造成灌溉用水量加大,而且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也十分不利。稻田长期淹水虽在调节温度、抑制杂草及减缓土壤有机质分解、保持土壤肥力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是,稻田长期淹水会显著降低水稻根系周围的氧气含量,并增加有毒物质,造成黑根和烂根,致使植株发育不良,出现生理病害,从而导致减产。因此,水稻应该进行科学灌溉,按照水稻各生育期的不同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溉排水,不仅充分满足生理需水,而且要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实现高产稳产且省水。但是,现有技术上还没有可以实现对水稻田进行科学灌溉的设备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节约灌溉用水、又可以调节水稻田水位高度的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使得能够对水稻进行科学灌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包括第一护坡板、第二护坡板、插入泥土板、水位控制板、斜支杆支撑定位板、定水位深度斜支杆、第一水流导向板和第二水流导向板;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具有安装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的支撑定位面和位于所述支撑定位面下方的底面;所述插入泥土板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的第一侧边连接,并且所述插入泥土板向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的底面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的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的第三侧边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均向所述支撑定位面的上方延伸;所述水位控制板与所述支杆支撑定位板的第一侧边铰接,并且所述水位控制板位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之间,所述水位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的交界处以及所述水位控制板与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的交界处均液封;所述水位控制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三者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护坡板自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远离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的一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护坡板自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远离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的一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水位控制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支撑定位面上。上述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所述支撑定位面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上述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防风压簧。上述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为可伸缩定水位深度斜支杆。上述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所述第一护坡板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二护坡板与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之间、所述插入泥土板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之间、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之间均为铰接连接。 上述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在所述水流通道出口处的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上和/或在所述水流通道出口处的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上设置有水位深度刻度线。上述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所述第一护坡板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二护坡板与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之间、所述插入泥土板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之间、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之间均通过扭簧连接。上述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所述第一护坡板自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远离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的一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的方向延伸的长度为10-20厘米,所述第二护坡板自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远离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的一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的方向延伸的长度为10-20厘米。上述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之间的距离为30-40厘米。上述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所述插入泥土板向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的底面的下方延伸长度为5-10厘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不仅可以将一块稻田过多的水排汇到其它水势较低的水稻田中去,还可以根据要求设定水稻田的水位深度;既能够节约灌溉用水、又可以调节水稻田水位高度,使得水稻种植者能够对水稻进行科学灌溉。在不使用的时候还可以折叠起来,占用空间非常小,携带及运输方便。本技术原理简单、节水、省时、省工,使得稻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1-第一护坡板,1-2-第二护坡板,2-插入泥土板,3-水位控制板,6_定水位深度斜支杆,7-水位深度刻度线,8-防风压簧,11-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3-第一水流导向板,14-第二水流导向板,15-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包括第一护坡板1-1、第二护坡板1-2、插入泥土板2、水位控制板3、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第二水流导向板14 ;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具有安装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支撑定位面和位于所述支撑定位面下方的底面;所述插入泥土板2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一侧边连接,并且所述插入泥土板2向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底面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三侧边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均向所述支撑定位面的上方延伸;所述水位控制板3与所述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一侧边铰接,并且所述水位控制板3位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之间,所述水位控制板3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的交界处以及所述水位控制板3与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的交界处均液封;所述水位控制板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三者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护坡板1-1自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远离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的一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护坡板1-2自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远离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的一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的方向延伸;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第一端与所述水位控制板3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支撑定位面上。·所述支撑定位面上设置有导向槽15,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导向槽15内。所述导向槽15内设置有防风压簧8。所述第一护坡板1-1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之间、所述第二护坡板1-2与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之间、所述插入泥土板2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之间、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之间均为铰接连接;这样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护坡板(1?1)、第二护坡板(1?2)、插入泥土板(2)、水位控制板(3)、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第二水流导向板(14);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具有安装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支撑定位面和位于所述支撑定位面下方的底面;所述插入泥土板(2)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一侧边连接,并且所述插入泥土板(2)向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底面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三侧边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均向所述支撑定位面的上方延伸;所述水位控制板(3)与所述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一侧边铰接,并且所述水位控制板(3)位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之间,所述水位控制板(3)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的交界处以及所述水位控制板(3)与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的交界处均液封;所述水位控制板(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三者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护坡板(1?1)自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远离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的一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护坡板(1?2)自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远离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的一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的方向延伸;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第一端与所述水位控制板(3)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第二端 安装在所述支撑定位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护坡板(1-1)、第二护坡板(1-2)、插入泥土板(2)、水位控制板(3)、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第二水流导向板(14);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具有安装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支撑定位面和位于所述支撑定位面下方的底面;所述插入泥土板(2)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一侧边连接,并且所述插入泥土板(2)向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底面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与所述斜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三侧边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均向所述支撑定位面的上方延伸;所述水位控制板(3)与所述支杆支撑定位板(11)的第一侧边铰接,并且所述水位控制板(3)位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之间,所述水位控制板(3)与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的交界处以及所述水位控制板(3)与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的交界处均液封;所述水位控制板(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和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三者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护坡板(1-1)自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 )远离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 )的一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 )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护坡板(1-2)自所述第二水流导向板(14)远离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的一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一水流导向板(13)的方向延伸;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第一端与所述水位控制板(3)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支撑定位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面上设置有导向槽(15),所述定水位深度斜支杆(6)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导向槽(1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田节水灌溉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5)内设置有防风压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