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1849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包括驱动单元、过压控制单元和频率控制单元;所述频率控制单元连接过压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连接过压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过压控制单元检测流过第一电阻的电流的大小,当该点电流值较大时,过压控制单元输出高电平控制频率控制单元中的三极管导通,采用增加电阻,改变工作频率使其偏离LC串联谐振频率的方法减小U-OUT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节U-OUT值的电路结构很简单,能自动调节U-OUT值,且小于规定的U-OUT上限值430V;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电路控制的自动化,确保了电子镇流器的安全使用,适合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镇流器,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电子镇流器,是指采用电子技术驱动电光源,使之产生所需照明的电子设备,多用于荧光灯中,随着照明行业的发展,对电子镇流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版GB19510. 4-2009 (IEC61347-2-3)电子镇流器产品标准中特别强调U_0UT值,它是荧光灯电子镇流器最大工作电压(有效值)的简称,作为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的强制性标志内容,必须给予标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提示灯具制造厂或安装者注意,灯具中连接在电子整流器输出端的灯座以及相关的器具连接器,应注意其标称的耐压值是否满足U-OUT值;另外,还需注意灯座以及相关的器具连接器内电极与灯具金属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否满足U-OUT值对应的要求。由此可见,为了确保镇流器能通过上述条款的考核和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U-OUT值最大不能超过规定的上限值430V。现有的电子镇流器的驱动电路多采用芯片驱动半桥有源电路控制灯管的工作状态。请参照图1,其为现有的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的驱动电路图,如图所示,第四电容C6用于设置灯电路的预热时间和预热工作频率到点火工作频率的变化时间;第三电容C5用于设定电路的振荡频率,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串联,用于设定灯电路的最低频率,电容C5、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共同决定了电子镇流器的工作频率;IC的第11端输出低端驱动信号,通过第四电阻R8控制低端的第一场效应管Vl的导通状态,第四电阻R8用于改善第一场效应管Vl的栅极驱动波形;IC的第15端输出高端驱动信号,通过第三电阻R7控制高端的第二场效应管V2的导通状态,第三电阻R7用于改善第二场效应管V2的栅极驱动波形;IC的第14端输出高端驱动器的浮动基准电位点;第二场效应管V2的漏极输入的是PFC电路(图中未示出)加电解电容滤波后的400V左右的直流电压;电感LI和第一电容Cl组成LC串联谐振。IC的第12端接入电源,芯片开始工作时,驱动第一场效应管Vl和第二场效应管V2轮流导通,当第二场效应管V2导通时,通过第二场效应管V2漏极的400V左右的直流电压提供输入电流,所述输入电流经过电感LI后分两路,一部分输入电流流过第一电容Cl后到地,另一部分输入电流依次流过第二电容C2、灯电路、最后到地;当第一场效应管Vl导通时,通过第二电容C2流出输出电流,所述输出电流分两路,一部分输出电流通过第一电容Cl到地,另一部分输出电流流过电感LI、第一场效应管Vl后到地,然后再流过灯电路,最后流回第二电容C2。当产品预热结束后,从预热频率扫频到工作频率,此时LC回路产生串联谐振,点亮灯管,所述LC串联谐振频率的大小由L的电感量和C的电容值所决定。出现异常状态时,LC回路产生谐振,导致流过Vl和Rl的电流急剧增加,同时会导致镇流器输出端的电压急剧增大,此时检测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电压,即灯管的4个端之间的电压或所述4个端与地之间的电压值大于430V,这个测出的电压值就是U-OUT值。这种异常情况下测出的U-OUT值会超出标准规定的上限电压值430V。其中,所述的异常状态包括荧光灯管两端完好,但不能启动状态(去激活状态);电子镇流器输出短路状态;荧光灯管不接入状态等。电子镇流器在使用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上述异常状态中的一种或多种。虽然目前的电子镇流器都已具有异常状态保护电路,能避免荧光灯管和镇流器各种安全故障的产生,但是却不能解决电流增大导致的U-OUT值超出标准规定的上限电压值430V的问题。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U-OUT值在变化时会超出标准规定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包括用于驱动灯管工作的驱动单元;用于判断U-OUT值高低的过压控制单元;用于改变驱动单元工作频率的频率控制单元;所述频率控制单元连接过压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连接过压控制单J Li ο所述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过压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驱动单元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和频率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频率控制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驱动单元,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驱动芯片的第I端通过第六电容接地,驱动芯片的第3端通过第五电容接地,驱动芯片的第4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五电阻接地,一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驱动芯片的第9端和第10端均接地,驱动芯片的第12端接电源;所述驱动芯片的第11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驱动芯片的第14端、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一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直流电压,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驱动芯片的第15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二电容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和灯管的第I端,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容连接所述灯管的第2端,所述灯管的第3端依次通过第四电容和第三电感接地,灯管的第4端接地。所述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驱动芯片的第11端,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驱动芯片的第15端。所述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增强型MOS管。所述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驱动芯片采用型号为L6574的集成芯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通过过压控制单元检测流过第一电阻的电流值,当第一电阻上电流值较大时,过压控制单元输出高电平控制频率控制单元中的第一三极管导通,采用增加电阻,改变工作频率使其偏离LC串联谐振频率的方法减小U-OUT值。本技术调节U-OUT值的电路结构很简单,可直接集成在现有的驱动电路中;根据灯管的工作情况自动调节U-OUT值使其不超出上限电压·430V ;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电路控制的自动化,确保了电子镇流器的安全性,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的驱动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驱动灯管工作的驱动单元;用于判断U?OUT值高低的过压控制单元;用于改变驱动单元工作频率的频率控制单元;所述频率控制单元连接过压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连接过压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驱动灯管工作的驱动单元; 用于判断U-OUT值高低的过压控制单元; 用于改变驱动单元工作频率的频率控制单元; 所述频率控制单元连接过压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连接过压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驱动单元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和频率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控制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驱动单元,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镇流器的U-OUT值自调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所述驱动芯片的第I端通过第六电容接地,驱动芯片的第3端通过第五电容接地,驱动芯片的第4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两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叶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垅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