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69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57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上壁及与上壁相对的下壁,上壁与下壁之间形成一对接腔,所述上壁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下壁,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间隔排设在上壁的若干第一端子及间隔排设在下壁的若干第二端子,该电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上壁的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的结构与第一端子的结构完全相同,并与所有第一端子设置在同一平面。由于侦测端子的结构与导电端子的结构完全相同,制造过程中可避免材料的浪费及减少制造工序,节约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侦测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02年01月30日公告的中国专利公告第CN 2475175Y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一对侦测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导电端子间隔排设于对接部上,所述侦测端子分别设于所述导电端子两侧。惟,该电连接器中的侦测端子为竖向设置在对接部上,而导电端子为横向设置,因此, 必须使用多个端子料带及多段组装工序,进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及制造工序的增多,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生产成本的电连接器。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上壁及与上壁相对的下壁,上壁与下壁之间形成一对接腔,所述上壁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下壁,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间隔排设在上壁的若干第一端子及间隔排设在下壁的若干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上壁的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的结构与第一端子的结构完全相同,并与所有第一端子设置在同一平面。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侦测端子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根,所述第一端子全部位于所述两根侦测端子之间。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及侦测端子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固定部、分别自第一、第二固定部向前延伸的第一、第二延伸部、分别自第一、第二延伸部继续向前延伸的弧形第一、第二接触部及分别自第一、第二固定部水平向后延伸的第一、第二尾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一延伸部、第一接触部及第一尾部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分别与第二固定部、第二延伸部、第二接触部及第二尾部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对应相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的上壁及下壁均设有前、后贯穿对接部并间隔排布的若干端子收容槽。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及侦测端子设于上壁的收容槽内,第二端子设于下壁的收容槽内。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固定部设有与收容槽干涉配合的倒刺,所述第一、第二尾部向后延伸出收容槽。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设有上端部、与上端部相对的下端部、位于左、右两侧并连接上端部与下端部的相对两侧部及由上端部、下端部及两侧部围设而成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与所述收容槽相通。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水平向前组装至所述收容腔内的固定块,该固定块设有顶面及与顶面相对的底面,该顶面及底面均设有前、后贯穿固定块并间隔排布的若干端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对应的收容槽相通,所述第一、第二尾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设有向上、向下凸伸的扣持块;所述遮蔽壳体设有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及分别自顶壁及底壁中部向后弯折延伸的相对两延伸臂,所述两延伸臂设有与所述扣持块配合的开口。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部还包括连接上壁与下壁的两连接壁,所述对接腔由上壁、下壁及两连接壁围设而成,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暴露于对接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侦测端子的结构及尺寸与导电端子的结构及尺寸完全相同,制造过程中可避免材料的浪费及减少制造工序,节约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与塑胶壳体组合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与塑胶壳体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符合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传输协议的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I、组装于绝缘本体I的若干导电端子2、侦测端子3、组装至绝缘本体I后侧的固定块4及组装至绝缘本体I外部的遮蔽壳体5。如图3及图4所示,绝缘本体I设有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所述主体部11设有上端部111、与上端部111相对的下端部112、位于左、右两侧并连接上端部111与下端部112的相对两侧部113及由上端部111、下端部112及两侧部113围设而成的收容腔110。所述上端部111及下端部112分别设有向上、向下凸伸的扣持块114,所述两侧部113的内侧壁设有向外侧凹陷的卡持槽115。所述对接部12设有位于上侧的上壁121、与上壁121相对的下壁122、位于左、右两侧并连接上壁121与下壁122的两连接壁123及由上壁121、下壁122、两连接壁123围设而成的对接腔120。上壁121及下壁122设有前后贯穿绝缘本体I并与收容腔110相通的若干端子收容槽124。所述上壁12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下壁122的宽度。导电端子2为扁平状设计,由金属料带冲切而成,其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1及位于第一端子21下方的若干第二端子22,第一端子21设有10根,间隔排设于上壁121的端子收容槽124内;第二端子22设有9根,间隔排设于下壁122的端子收容槽124内。第一、第二端子21、22均设有收容于收容槽124内并与收容槽124的内侧壁干涉配合的第一固定部25、自第一固定部25向前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4、自第一延伸部24继续向前延伸入对接腔120内的弧形第一接触部23及自第一固定部25向后延伸的第一尾部26。所述第一固定部25的左、右两侧边缘设有与收容槽124左、右两内侧壁干涉的倒刺251。所述侦测端子3为两根,分别设于上壁121的左、右两端,将所有第一端子21夹设在两侦测端子3之间。侦测端子3设有收容于收容槽124内并与收容槽124的内侧壁干涉配合的第二固定部35、自第二固定部35向前延伸的第二延伸部34、自第二延伸部34继续向前延伸入对接腔120内的弧形第二接触部33及自第二固定部35向后延伸的第二尾部36。所述第二固定部35的左、右两侧边缘设有与收容槽124左、右两内侧壁干涉的倒刺351。所述侦测端子3与第一端子21的结构及尺寸完全相同,即所述第一接触部23、第一延伸部24、第一固定部25及第一尾部26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分别与第二接触部33、第二延伸部34、第二固定部35及第二尾部36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对应相等。并且侦测端子3与第一端子21均为横向设置,可以自同一料带上冲切完成,可节省材料并减少制造工序;另夕卜,侦测端子3与第一端子21前后相应对齐,同样有利于节省材料。所述固定块4水平向前组装至绝缘本体I的收容腔110内,所述固定块4设有顶面41、与顶面41相对的底面42及位于左、右两侧的相对两侧面43。顶面41及底面42分别设有前、后贯穿固定块4的若干间隔排布的端子容纳槽44,两侧面43设有向外侧凸伸用 以与绝缘本体I的卡持槽115向配合的卡持块45。遮蔽壳体5设有顶壁51、与顶壁51相对的底壁52、连接顶壁51与底壁52的连接壁53、分别自顶壁51及底壁52中部向后弯折延伸的两延伸臂54及由顶壁51、底壁52及两连接壁53围设而成的收容绝缘本体I对接部12的收容空间50。所述两延伸臂54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上壁及与上壁相对的下壁,上壁与下壁之间形成一对接腔,所述上壁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下壁,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间隔排设在上壁的若干第一端子及间隔排设在下壁的若干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的结构与第一端子的结构完全相同,并与所有第一端子设置在同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江王继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