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模块,包括线缆、压线块、线卡、密封圈,所述的压线块、密封圈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的线缆端部附近,所述的线缆端部穿过线缆通道伸入至容置腔内并与工作电路模块电连接,沿垂直所述的线缆通道路径的方向贯通形成有固定通道,所述的线卡穿过所述的固定通道与位于所述的线缆通道内的压线块结合固定。本方案中的线缆连接模块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模块而存在,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完全可以与其它的模块相结合作为一体而存在,例如接线盒本体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特殊线缆连接模块的光伏组件接线盒,从而具有构造简单、连接可靠、密封效果较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模块与具有线缆连接模块的光伏组件接线盒。
技术介绍
光伏电池是将太阳光辐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器件,光伏组件正是由多个光伏电池连接和封装而成的产品,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电池方阵的基本单元。光伏组件接线盒是太阳能组件做成系统的关键连接装置,接线盒的作用是防止太阳能组件局部被遮挡时产生热斑效果。如果接线盒损坏或连接不牢靠会导致接线盒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当太阳能组件局部被遮挡时,整个太阳能组件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被遮挡部分就会发出大量的热量,严 重的会烧坏组件。目前,光伏组件接线盒的工作电路都放置在密封的接线盒内,通过线缆穿过位于接线盒本体上的线缆通道与接线盒内的工作电路焊接固定,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会造成接线盒内密封空间的破坏,外界的水汽有可能会顺着线缆与线缆通道的空隙之间进入密闭空间内从而造成接线盒性能的破坏;此外,这种连接方式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如何固定线缆、防止线缆在外力的拖拽下造成焊点的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可靠、密封效果较好的线缆连接模块与具有线缆连接模块的光伏组件接线盒。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模块,包括线缆、压线块、线卡、密封圈,所述的压线块、密封圈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的线缆端部附近,所述的线缆端部穿过线缆通道伸入至容置腔内并与工作电路模块电连接,沿垂直所述的线缆通道路径的方向贯通形成有固定通道,所述的线卡穿过所述的固定通道与位于所述的线缆通道内的压线块结合固定。本方案中的线缆连接模块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模块而存在,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完全可以与其它的模块相结合作为一体而存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工作电路模块以及连接模块,所述的接线盒本体具有容置腔以及与该容置腔相连通的线缆通道,所述的工作电路模块设置于所述的容置腔内,所述的连接模块包括线缆、压线块、线卡、密封圈,所述的压线块、密封圈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的线缆端部附近,所述的线缆端部穿过所述的线缆通道伸入至所述的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的工作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的密封圈将所述的容置腔与外界隔离密封,所述的接线盒本体上沿垂直所述的线缆通道路径的方向贯通形成有固定通道,所述的线卡穿过所述的固定通道与位于所述的线缆通道内的压线块结合固定。优选地,所述的接线盒本体包括上盖、下盖以及锁定机构,所述的上盖与下盖通过所述的锁定机构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的线缆通道一体成型于所述的上盖,所述的固定通道设置在所述的上盖的底面上,当所述的上盖与下盖相结合时,所述的压线块、固定通道收容于所述的下盖内。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接线盒本体还包括电路连通机构,所述的电路连通机构由设置在所述的上盖、下盖对应位置的插头插座组成,当所述的上盖和下盖结合在一起时,所述的电路连通机构将所述的工作电路模块导通。更优的,所述的工作电路模块包括一金属片以及复数个旁路二极管,所述的金属片上形成有互连线路,所述的旁路二极管直接电连接至所述的互连线路中,所述的线缆在容置腔内与所述的互连线路电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不难看出本技术光伏组件接线盒相比于传统接线盒来说,具有构造简单、连接可靠、密封效果较好等优点。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光伏组件接线盒实施例的立体拆分示意图(正面);·附图2为本技术光伏组件接线盒实施例的立体拆分示意图(反面);附图3为本技术光伏组件接线盒实施例的主视图;附图4为附图3中沿A-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接线盒本体;11、容置腔;12、线缆通道;13、固定通道;2、工作电路模块;21、金属片;22、旁路二极管;3、连接模块;31、线缆;32、压线块;33、线卡;34、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I至附图3,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I、工作电路模块2以及连接模块3,接线盒本体I包括上盖、下盖以及锁定机构,上盖与下盖通过锁定机构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下盖可以通过密封胶贴覆至光伏组件的表面,上盖与下盖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从而形成一个与外界相气液密封的容置腔11,接线盒本体I具有一对与容置腔11相导通的线缆通道12(沿X轴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线缆连接模块3是与接线盒本体I 一体的形式而存在的,作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不难理解,线缆连接模块3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模块或者部件存在,这种例子较为简单,故而略去重点描述与其它模块一体的形式。工作电路模块2设置于容置腔11内,工作电路模块2包括一金属片21以及复数个旁路二极管22,金属片21上形成有互连线路,旁路二极管22直接电连接至互连线路中,线缆31在容置腔11内与互连线路电连接。接线盒本体I还包括电路连通机构,电路连通机构由设置在上盖、下盖对应位置的插头插座组成,当上盖和下盖结合在一起时,电路连通机构将工作电路模块2导通。连接模块3包括线缆31、压线块32、线卡33、密封圈34,压线块32、密封圈34分别固定套设于(例如夹紧外皮)线缆31端部附近,当线缆31端部穿过线缆通道12伸入至容置腔11内并与工作电路模块2电连接,密封圈34将容置腔11与外界隔离密封。连接模块3包括正极连接模块与负极连接模块,其区别在于安装于线缆31的远端的连接机构,其用于与光伏组件或者其它光伏组件接线盒的对应的连接机构互连。参见附图4所示,接线盒本体I上沿垂直线缆通道12路径的方向(沿Y轴方向)贯通形成有固定通道13,位于线缆通道12内的压线块32此时暴露于固定通道13中,当线卡33穿过固定通道13进入固定通道13时,压线块32上对应位置所具有的缺口与压线块32结合从而起到固定线缆31的作用。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固定通道13与压线块32之间设置有轴向锁定机构,压线块32的尾端形成有弹片,将从而当压线块32沿Y轴方向伸入至固定通道13至预定位置时,该弹片弹性支撑于接线盒本体I上从而沿轴向固定了压线块32的位置。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线缆通道12 —体成型于上盖,而固定通道13设置在上盖的底面上,当上盖与下盖相结合时,压线块32、固定通道13收容于下盖内。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31)、压线块(32)、线卡(33)、密封圈(34),所述的压线块(32)、密封圈(34)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的线缆(31)端部附近,所述的线缆(31)端部穿过线缆通道(12)伸入至容置腔(11)内并与工作电路模块(2)电连接,沿垂直所述的线缆通道(12)路径的方向贯通形成有固定通道(13),所述的线卡(33)穿过所述的固定通道(13)与位于所述的线缆通道(12)内的压线块(32)结合固定。2.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I)、工作电路模块(2)以及连接模块(3),所述的接线盒本体(I)具有容置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31)、压线块(32)、线卡(33)、密封圈(34),所述的压线块(32)、密封圈(34)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的线缆(31)端部附近,所述的线缆(31)端部穿过线缆通道(12)伸入至容置腔(11)内并与工作电路模块(2)电连接,沿垂直所述的线缆通道(12)路径的方向贯通形成有固定通道(13),所述的线卡(33)穿过所述的固定通道(13)与位于所述的线缆通道(12)内的压线块(32)结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芳,周民,张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谐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