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一底座上设置有一太阳能板本体,该底座设有一可升降的伸缩杆,该太阳能板本体设有一底板及该底板周缘枢接有若干侧基板,各侧基板的两侧边分别枢接有一收折基板,与伸缩杆与太阳能板本体之间枢设有一连杆组件,该连杆组件由若干相互枢接的内连杆与外连杆组成,内连杆远离外连杆的一端枢接与伸缩杆上,外连杆远离内连杆的一端枢接与两相邻收折基板之间,藉由控制伸缩杆升降以拉动连杆组件,使连杆组件带动太阳能板本体进行展开或收合,进而达成方便使用与收纳之实用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电板,尤指一种可进行收合,以方便使用及收纳之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
技术介绍
太阳能集电板又称太阳能晶片、太阳能电池或光电池等,其为一种利用太阳光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太阳能集电板被光线照射后,可瞬间输出电压及电流,且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温室气体,相较于传统主要以不可再生且价格日渐高升的石油作为燃料的发电方式,太阳能具有可再生且成本较低等优点,故太阳能可望于其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后,成为被广泛运用的主要能源。 上述的太阳能集电板的主要结构是一板体,其表面具有以单晶硅或多晶硅等材料制成的受光面,此受光面接收光线后,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集电板于使用时,大多设置于室外可受到阳光照射处,如屋顶、广场或其他高处等,并以其受光面朝向太阳光源。太阳能集电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效能与其受光面的面积有关,故为提供较多的电能,必须设置有大面积的太阳能集电板,然而,大面积的太阳能集电板于搬运或安装都不甚便利,且遇下雨或台风天等气候不佳时,暴露于外部的受光面非常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导致太阳能集电板使用寿命及效能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之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藉由设计有若干相互枢接的基板,可进行展开或收合,以提供方便且稳定的实用效果。为达到前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是包括有一底座、一太阳能板本体以及一连杆组件,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可升降的伸缩杆;该太阳能板本体具有一底板,该底板贯穿设有一中心通孔及呈放射状的若干长形孔,该长形孔朝向底板周缘呈开放状,于底板周缘枢接有若干侧基板,各侧基板分别对应于相邻两长形孔之间,各侧基板的两侧边分别枢接有一收折基板,两相邻收折基板之间是相互枢接并设有一导杆,该导杆一端枢设于底板上并位在对应的长形孔中,该太阳能板本体是以其底板固定设置于底座上,并使伸缩杆贯穿于底板之通孔;该连杆组件具有若干相互枢接的内连杆与外连杆,各组内、外连杆系分别对应于底板的每一长形孔,该内连杆远离外连杆的一端枢接于伸缩杆上,该外连杆邻近内连杆处枢接于导杆枢设于底板的一端,该外连杆远离内连杆的一端枢接有一套管,该套管是套设于对应的导杆外侧。所述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中该导杆一端连接有一枢接块,该导杆是以该枢接块枢设于底板上;该外连杆邻近内连杆处形成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是枢接于对应的枢接块上。所述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中该导杆之枢接块上设有一外轴孔及一内轴孔,是以外轴孔枢设于底板上;该外连杆的枢接部上设有一中轴孔,是以中轴孔枢接于对应的枢接块的内轴孔上。所述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中该两相邻收折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铰链,该铰链具有两铰链片,该两铰链片分别固设于两收折基板的侧边,两相邻铰链片中贯穿设有该导杆。所述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中该侧基板与该收折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铰链,该铰链具有两铰链片,该两铰链片分别固设于侧基板与收折基板的侧边,并以一枢轴贯穿两相邻铰链片中。所述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中该内连杆远离外连杆的一端间隔枢接于一接合套的外周缘,该接合套系固定设置于伸缩杆顶端。所述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中该底座具有一支撑座,该支撑座为一中空体,其内部设有一线性致动器,该线性致动器具有该伸缩杆,且伸缩杆突出于支撑座顶面。 所述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中该侧基板远离底板的一端边连接有一顶基板,该顶基板与侧基板间形成有一角度的偏移。所述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中该底板是呈六边形,其六个侧边分别设有一结合座,该长形孔形成位在该结合座内并朝向外侧为开放状,于各结合座间分别提供枢接有一呈矩形的侧基板,两相邻侧基板之间枢接有两呈梯形且相互对称的收折基板,该顶基板呈梯形,又该连杆组件设有六组相互枢接的内、外连杆。本技术所提供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增进至少包括控制伸缩杆升降以拉动连杆组件,使连杆组件带动太阳能板本体进行展开或收合,太阳能板本体于展开时,可以具有大面积的各基板接收阳光,如遇下雨或台风天等气候不佳时,可将太阳能板本体予以收合,使各基板的受光面朝向内部而获得掩蔽并免于受损,藉此提供太阳能集电板具有稳定的使用寿命与效能,且太阳能板本体于收合时可缩小其面积,进而提升搬运、安装及收纳上的方便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展开状态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状态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太阳能板本体上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元件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半收合状态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收合状态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收合状态立体外观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底座11支撑座12线性致动器13伸缩杆20太阳能板本体21底板210结合座211通孔212长形孔22侧基板23收折基板24顶基板25铰链251铰链片252枢轴25A铰链25IA铰链片252A导杆253A枢接块254A外轴孔255A内轴孔30连杆组件31内连杆32外连杆321枢接部322内轴孔323中轴孔324外轴孔33接合套34套管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I及2所示,本技术的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是包括有一底座10、一太阳能板本体20以及一连杆组件30,其中该底座10具有一支撑座11,该支撑座11为一中空体,其内部设有一线性致动器12,该线性致动器12具有一可升降的伸缩杆13,该伸缩杆13是突出于支撑座11顶面;该太阳能板本体20具有一底板21,该底板21贯穿设有一中心通孔211及呈放射状的若干长形孔212,该长形孔212朝向底板21周缘呈开放状,于底板21周缘间隔枢接有若干侧基板22,各侧基板22分别对应于两相邻长形孔212之间,各侧基板22的两侧边分别枢接有一收折基板23,两相邻收折基板23之间系相互枢接并对应于底板21之长形孔212,侧基板22远离底板21的一端边连接有一顶基板24,该顶基板24与侧基板22间形成有一角度的偏移,又侧基板22、收折基板23与顶基板24朝向上方的顶面为受光面,该太阳能板本体20是以其底板21固定设置于底座10的支撑座11顶面,并使伸缩杆13贯穿于底板21的通孔211 ;请配合参见图3及4所示,侧基板22与收折基板23的枢接方式,是在侧基板22与收折基板23之间设有至少一铰链25,该铰链25具有两铰链片251,该两铰链片251分别固设于侧基板22与收折基板23的侧边,并以一枢轴252贯穿两相邻铰链片251中,两相邻收折基板23的枢接方式,是在两收折基板23之间设有至少一铰链25A,该铰链25A具有两铰链片251A,该两铰链片251A分别固设于两收折基板23的侧边,两相邻铰链片251A中贯穿设有一导杆252A,该导杆252A —端连接有一枢接块253A,该枢接块253A上设有一外轴孔254A及一内轴孔255A,是以外轴孔254A枢设于底板21上并位在对应的长形孔211中;请参见图I及4所示,该连杆组件30具有若干相互枢接的内连杆31与外连杆32,各组内、外连杆31、32是分别对应于底板21的每一长形孔212,该各内连杆31在远离相对外连杆32的一端设有一接合套33,各内连杆31是间隔枢接于该接合套33的外周缘,该接合套33是固定罩设于伸缩杆13顶端,该外连杆32邻近内连杆31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合式太阳能集电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底座、一太阳能板本体以及一连杆组件,其中:所述底座具有一可升降的伸缩杆;所述太阳能板本体具有一底板,所述底板贯穿设有一中心通孔及呈放射状的若干长形孔,所述长形孔朝向底板周缘呈开放状,于底板周缘枢接有若干侧基板,各侧基板分别对应于相邻两长形孔之间,各侧基板的两侧边分别枢接有一收折基板,两相邻收折基板之间是相互枢接并设有一导杆,所述导杆一端枢设于底板上并位在对应的长形孔中,所述太阳能板本体是以其底板固定设置于底座上,并使伸缩杆贯穿于底板之通孔;所述连杆组件具有若干相互枢接的内连杆与外连杆,各组内、外连杆分别对应于底板之每一长形孔,所述内连杆远离外连杆的一端枢接于伸缩杆上,所述外连杆邻近内连杆处枢接于导杆枢设于底板的一端,所述外连杆远离内连杆的一端枢接有一套管,所述套管是套设于对应的导杆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纬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