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笔,包括一电池、一升压电路、一MCU、一放大偏置电路、一第一按键SW1、一第二按键SW2以及一第三按键SW3,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连接MCU,所述MCU的脉冲输出口连接所述放大偏置电路,所述第一按键SW1、第二按键SW2以及第三按键SW3均连接至所述MCU,所述第三按键SW3还连接至所述升压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体积较小的MCU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输出频率稳定,且减少外部电路的复杂性,降低故障率和成本;通过按下第一按键或第二按键使电路进入睡眠模式,减小功耗,延长使用时间,通过接入或不接电阻R3,输出八种频率不同的脉冲。(*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笔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磁式电子白板的电磁笔。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电磁式电子白板的电磁笔通过RC振荡电路或LC振荡器电路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其输出的频率受温度影响大,不稳定,这就导致电磁笔输出频率偏离较大时,写不出字,影响正常使用。同时,现有的电磁笔还存在以下不足1)电路复杂,成本高且容易出现故障;2)功耗大,使用时间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笔,其功耗低、使用时间长、电 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输出八种不同频率且输出频率稳定,使用效果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笔,包括一电池、一升压电路、一 MCU、一放大偏置电路、一第一按键SW1、一第二按键SW2以及一第三按键SW3,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连接MCU,所述MCU的脉冲输出口连接所述放大偏置电路,所述第一按键SW1、第二按键SW2以及第三按键SW3均连接至所述MCU,所述第三按键SW3还连接至所述升压电路。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笔还包括一 USB电池充电电路,其连接所述电池。进一步地,所述MCU的P 3. 4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按键SWl接地,所述MCU的P3. 3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按键SW2接地,所述MCU的P3. 5端口为脉冲输出口,所述MCU的P3. I端口通过一电阻R2连接所述第三按键SW3,所述MCU的P3. I端口还通过一电阻Rl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一二极管D1、一升压芯片以及相互并联的一电阻R5和一电池C6,所述电阻R5和电容C6组成RC充电电路,所述升压芯片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在所述电阻R2和所述第三按键SW3之间,所述升压芯片还通过所述相互并联的电阻R5和电池C6接地。进一步地,所述MCU的P3. O端口通过一电阻R3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升压芯片为PT1301芯片,所述PT1301芯片的CE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PT1301芯片的CE端还通过所述相互并联的电阻R5和电容C6接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体积较小的MCU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输出频率稳定,且电路结构简单,降低故障率和成本;通过按下第一按键或第二按键使电路进入睡眠模式,减小功耗,延长使用时间,通过接入或不接电阻R3,输出八种频率不同的脉冲。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MCU的P3. O端口不接电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MCU的P3. O端口接电阻R3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3所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种电磁笔,包括一电池I、一升压电路2、一 MCU>一放大偏置电路3、一第一按键Sffl、一第二按键SW2、一第三按键SW3以及一 USB电池充电电路4,所述电池I连接所述升压电路2,所述升压电路2连接MCU,所述MCU的脉冲输出口连接所述放大偏置电路3,所述第一按键SWl、第二按键SW2以及第三按键SW3均连接至所述MCU,所述第三按键SW3还连接至所述升压电路2,所述USB电池充电电路4连接所述电池I。所述电池为1.5V电池。所述放大偏置电路3通过模拟电路实现电压偏置,发射出强度更高的电磁波,在白板上不用把信号放的非常大,减小干扰源。具体地,所述升压电路2包括一二极管D1、一升压芯片5以及相互并联的一电阻R5和一电池C6,所述电阻R5和电容C6组成RC充电电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压芯片为·PT 1301芯片。所述PT 1301芯片的CE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在所述电阻R2和所述第三按键SW3之间,所述PT1301芯片的CE端还通过所述相互并联的电阻R5和电池C6接地。通过所述升压电路,I. 5V的低电压升压后,可持续30秒。所述MCU的P3. 4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按键SWl接地,所述MCU的P3. 3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按键SW2接地,所述MCU的P3. 5端口为脉冲输出口,所述MCU的P3. I端口通过一电阻R2连接所述第三按键SW3,所述MCU的P3. I端口还通过一电阻Rl接地,所述电阻Rl为泄电电阻。通过体积较小的MCU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这样的频率比一般的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稳定。通过第一按键SW1、第二按键SW2以及第三按键SW3三个按键输出多种不同的频率,轻松控制和切换笔的不同状态,且减小外部电路的复杂性,减少成本。通过按下第一按键SWl或第二按键SW2使电路入睡眠模式,减小电磁笔的功耗。MCU的P3. O或P3. I端口为复用IO的功能,IO既可用来做程序下载,也可用来做普通IO 口使用。使用电磁笔输写时按下第三按键SW3对电路进行升压,同时拉高P3. 5端口的电平,输出波形。当第三按键SW3按键不按时,通过外接泄电电阻R1,来迅速改变按下时的频率输出大小,且保持电阻R5和电池C6组成的RC充电电路中的电能,让RC充电电路中的电能继续对电路供电,直到能量终止。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MCU的P3. O端口直接接地,拉至低电平时的电原理图,其可输出四种不同频率的脉冲。图3为MCU的P3. O端口接一电阻R3,呈高电平状态的电原理图,其可输出另外四种不同频率的脉冲。上述两种状态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原理一样,现以接上电阻R3为例,具体为首先,所述MCU的P3. 3端口和P3. 4端口的初始状态都是默认为高电平输出。第一按键SWl和第二按键SW2按下时,所述MCU的P3. 3端口和P3. 4端口接地,电平被拉低。所述MCU的P3. 5端口分别输出两种不同的频率。同时,第三按键SW3按下时电源对所述PT1301芯片充电,使直流电压I. 5V上升为5V;其次,所述MCU的P3. I端口的初始状态为低电平,第三按键SW3按下时则,所述MCU的P3. I端口被拉为高电平,当为高电平时可以输出第三种频率的脉冲。当第三按键SW3弹起时,所述电阻Rl起到放电作用,使P3. I端口迅速的变回低电平;然后,当第三按键SW3弹起时,二极管Dl起到了稳压作用,对PT1301芯片的CE端中的电能不会释放到地;当三个按键都弹起时,可以输出第四种频率的波形。当去掉电阻R3后,还可以输出与上述四种频率不同的另外四种频率的脉冲。本技术通过采用体积较小的MCU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输出频率稳定,且电路结构简单,降低故障率和成本;通过按下第一按键或第二按键使电路进入睡眠模式,减小功耗,延长使用时间,通过接入或不接电阻R3,输出八种频率不同的脉冲。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 型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池、一升压电路、一 MCU>一放大偏置电路、一第一按键SWl、一第二按键SW2以及一第三按键SW3,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连接MCU,所述MCU的脉冲输出口连接所述放大偏置电路,所述第一按键SWl、第二按键SW2以及第三按键SW3均连接至所述MCU,所述第三按键SW3还连接至所述升压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磁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U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池、一升压电路、一MCU、一放大偏置电路、一第一按键SW1、一第二按键SW2以及一第三按键SW3,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连接MCU,所述MCU的脉冲输出口连接所述放大偏置电路,所述第一按键SW1、第二按键SW2以及第三按键SW3均连接至所述MCU,所述第三按键SW3还连接至所述升压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万年,连善加,陈日良,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锐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