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磁芯的电磁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180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入装置,公开了一种双磁芯的电磁笔,包含: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第一磁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一磁芯具有通孔;第二磁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笔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口以露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端对应于所述第二磁芯;感应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一磁芯。于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磁芯的电磁笔时,感应线圈始终处于离电子设备较近的位置,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传输至电子设备的电磁感应信号的能量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磁芯的电磁笔
技术介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位置输入装置作为其输入设备。位置输入装置包括位置指示装置与位置检测装置,其中位置检测装置设置于电子设备内,位置指示装置又称电磁笔。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当使用者于电子设备的位置检测装置上操作电磁笔时,电磁笔能够产生电磁感应信号并通过磁场反馈至位置检测装置,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产生输入信号。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笔型坐标指示器1,第1铁氧体芯13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内,第2铁氧体芯16固定于壳体10内,线圈12绕设于第1铁氧体芯13上,第1铁氧体芯13的一端连接于芯体11,另一端通过卷簧14连接于第2铁氧体芯16。当于电子设备上使用笔型坐标指示器1时,第1铁氧体芯13受芯体11推动而向上移动或受卷簧14的弹性回复力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线圈12内电磁感应信号变化。然而,由于线圈12也跟着第1铁氧体芯13上下移动,线圈12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距离不断变化,其传输给电子设备的电磁感应信号的强度也始终在变化,容易导致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输入信号不稳定;使用者操作笔型坐标指示器1越用力,线圈12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其传输给电子设备的电磁感应信号的强度越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磁芯的电磁笔,使得于电磁笔的使用 中,感应线圈始终处于离电子设备较近的位置,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传输至电子设备的电磁感应信号的能量损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磁芯的电磁笔,包含:壳体,具有开口;第一磁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一磁芯具有通孔;第二磁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笔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口以露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端对应于所述第二磁芯;感应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一磁芯。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一磁芯固定于壳体内靠近开口处,感应线圈绕设于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内,笔芯的第一端穿过通孔与开口以露出壳体,第二端对应于第二磁芯。本技术提供的双磁芯的电磁笔不仅结构简单、组装难度低;而且,由于感应线圈绕设于第一磁芯且第一磁芯固定在靠近壳体开口处,即感应线圈始终处于离电子设备较近的位置,从而,当于电子设备上使用电磁笔时,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传输至电子设备的电磁感应信号的能量损耗,使得电子设备获得尽可能大的输入信号。另外,所述第一磁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磁芯的长度。从而,第一磁芯因具有较大的长度值而能够绕设尽可能长的感应线圈,以尽可能地增强电磁感应信号;同时,第二磁芯因具有较小的长度值而具有较小的质量,以利于其移动导致的弹性组件弹性形变后的恢复。另外,双磁芯的电磁笔还包含: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支架;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弹性垫、或弹簧与弹性垫的组合。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笔型坐标指示器1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双磁芯的电磁笔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双磁芯的电磁笔,如图2所示,电磁笔1包含壳体10、电路板11、支架12、弹性组件13、第一磁芯14、第二磁芯15、感应线圈16以及笔芯17。然而,本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于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实质上为一端封闭的中空管体,其另一端具有开口101。支架12设置于壳体10内,且支架12的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容置部121,支架12的第二部分具有一个端面122。第一容置部121用于固定电路板11。端面122与壳体10形成第二容置部123,且第二容置部123连通于开口101。弹性组件13、第一磁芯14、第二磁芯15、感应线圈16及笔芯17均设置于第二容置部123内。具体而言,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芯14例如为圆环结构,其具有通孔141;第一磁芯14固定于第二容置部123内靠近开口101处。第二磁芯15例如为圆柱体,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容置部123内;即,第二磁芯15能够于第二容置部123内朝着靠近第一磁芯14或者远离第一磁芯14的方向移动。第二磁芯15具有第一端151与第二端152,第二磁芯15的第一端151面对第一磁芯14。感应线圈16用于产生电磁感应信号,其绕设于第一磁芯14。其中,第一磁芯14的长度大于第二磁芯15的长度。亦即,当支架12的端面122与壳体10形成的第二容置部123的总长度一定时,第 一磁芯14占总长度的比例大于第二磁芯15占总长度的比例。笔芯17具有第一端171与第二端172。第一端171穿过第一磁芯14的通孔141与壳体10的开口101以露出壳体10,第二端172对应于第二磁芯15的第一端151,以推动第二磁芯15移动。具体而言,笔芯17的第二端172具有凸台,该凸台为形状与面积对应于第二磁芯15的第一端151的一个平面,凸台直接抵持于第二磁芯15的第一端151以更好的起到推动作用;并且,由于该凸台无法从该通孔中穿过而使得笔芯17无法从该壳体10脱落。弹性组件13的一端直接抵持于第二磁芯15第二端152,另一端抵持于支架12的端面122。其中,弹性组件13包含弹簧131与弹性垫132,然而本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于其它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可以仅包含弹簧或者仅包含弹性垫。本技术的电磁笔于使用时,当外力施加于笔芯17且外力大于弹性组件13的回弹力时,第二磁芯15被笔芯17推动而远离第一磁芯14;当外力撤销或者减小至小于弹性组件13的回弹力时,第二磁芯15被弹性组件13的回弹力推动而靠近第一磁芯14。从而,感应线圈16中产生变化的电磁感应信号。由于感应线圈绕16绕设于固定在靠近壳体10开口101处的第一磁芯14上,即,感应线圈始终处于离电子设备较近的位置,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传输至电子设备的电磁感应信号的能量损耗,使得电子设备始终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输入信号。进一步的,第一磁芯14因具有相对较大的长度值而能够绕设尽可能长的感应线圈,以最大限度地增大感应线圈产生的电磁感应信号的强度;同时,第二磁芯15因具有相对较小的长度值而具有较小的质量,以利于弹性组件13弹性形变后的恢复。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 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磁芯的电磁笔,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第一磁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一磁芯具有通孔;第二磁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笔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口以露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端对应于所述第二磁芯;感应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一磁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磁芯的电磁笔,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
第一磁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一磁芯具有通孔;
第二磁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笔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口以露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端对应于所述第二磁芯;
感应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一磁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磁芯的电磁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的长度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