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遮蔽机构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支撑臂以及一遮蔽机构;该第二壳体以可翻转方式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该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该支撑臂在该第二壳体立于该第一壳体的表面时支撑住该第二壳体;该遮蔽机构设置于该支撑臂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该遮蔽机构用来遮蔽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与该支撑臂之间的一空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外物伸入空隙内造成损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将屏幕端相对主机端翻转的具有遮蔽机构的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具有遮蔽机构,以覆盖屏幕端与主机端间空隙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控式面板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显示用面板,而成为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屏幕配置主流。传统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包含有一主机端与一屏幕端,且屏幕端利用一铰链式转轴枢接至主机端。当屏幕端配置触控式面板时,使用者可按压屏幕端来执行输入指令的操作,以取代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然而传统的笔记本型计算机仅利用铰链式转轴作为连结屏幕端与主机端的承载机构,其承载强度不足以抵挡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时所产生的外力,故屏幕端会随着使用者按压而来回晃动,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另一种传统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将一承载臂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屏幕端与主机端,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来加 强屏幕端的稳定度,然而此三角支撑结构会在承载臂、屏幕端与主机端之间形成孔隙,孔隙没有防护装置,若使用者的手指或其他物品不慎误入会造成夹伤或损毁,且三角支撑结构的结构强度也会因而被破坏而降低其支撑屏幕端的功效。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遮蔽机构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遮蔽机构,以覆盖屏幕端与主机端间空隙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遮蔽机构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支撑臂以及一遮蔽机构;该第二壳体以可翻转方式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该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该支撑臂在该第二壳体立于该第一壳体的表面时支撑住该第二壳体;该遮蔽机构设置于该支撑臂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该遮蔽机构用来遮蔽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与该支撑臂之间的一空隙。本技术还公开该遮蔽机构包含有一第一板部以及一第二板部。该第一板部的一侧枢接于该第二壳体。该第二板部的一第一侧枢接于该第一板部的另一侧,且该第二板部的一第二侧枢接于该支撑臂。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一板部与该第二板部的一面积总和实质上大于该空隙的面积。本技术还公开该遮蔽机构还包含有一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包含有一转轴与一扣接部,且该转轴与该扣接部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板部与该第二板部上。该扣接部以可活动方式接合于该转轴,且该第一板部与该第二板部利用该接合结构相互枢转。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一板部的该侧具有二凸块,该第一板部利用该二凸块连接至该第二壳体。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二板部的该第二侧具有二凸块,该第二板部利用该二凸块连接至该支撑臂。本技术还公开该遮蔽机构包含有一枢接部、二杆部以及一可折叠结构体。该枢接部连接于该支撑臂与该第二壳体的接合处。该二杆部的一端以可枢转方式连接至该枢接部,且该二杆部相对该枢接部转动以调整该二杆部之间的一夹角。该可折叠结构体设置于该二杆部之间。该可折叠结构体随着该夹角变化而调整其拉张状态或叠合状态。本技术还公开该可折叠结构体由可弯折材质所构成。本技术还公开该可折叠结构体由多个板材相互连接所构成。本技术还公开该相邻板材利用一扣环以可活动方式相互衔接。本技术的电子装置设置有一组用来覆盖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支撑臂之间空隙的遮蔽机构。空隙的大小会随着第二壳体的翻转角度改变,故遮蔽机构亦可随着第二壳体的翻转而调整其表面积的大小,以保持在可完全覆盖空隙的状态下,藉此有效避免外物伸入空隙内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不同操作状态的组立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遮蔽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6与图7分别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不同操作状态的组立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电子装置12 第一壳体14 第二壳体141 容置空间16 支撑臂18 遮蔽机构18’ 遮蔽机构18” 遮蔽机构20第一板部201 凸块22 第二板部221 第一侧223 第二侧225 凸块24 接合结构241 转轴243 扣接部26 枢接部28 杆部30 可折叠结构体301 板材302 扣环A接合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I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10的组件分解示意图。电子装置10可为一笔记本型计算机,其包含有一第一壳体12与一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2为主机端,内部设置键盘、主机板、硬盘机、微处理器等电子组件。第二壳体14为屏幕端,配置显示面板。第二壳体14通过一铰链转轴以可翻转方式设置在第一壳体12上,因此电子装置10为可折叠开阖的笔记本型计算机。电子装置10还包含有一支撑臂16。支撑臂1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当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翻转开阖,而立于第一壳体12的表面以提供较佳的屏幕视角时,支撑臂16用来支撑住第二壳体14的重量,并辅助该铰链转轴限制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转动,以将第二壳体14保持在预设的位置。请参阅图I至图3,图2与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在不同操作状态的组立图。如图2与图3所示,支撑臂16、第一壳体12及第二壳体14之间会形成一空隙,具有三端边的空隙可视为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此三角支撑结构可提高第二壳体14立于第一壳体12的稳定性。电子装置10还包含有至少一遮蔽机构18,设置于支撑臂16与第二壳体14之间。遮蔽机构18用来遮蔽空隙,以防止外物,如使用者的手指,伸入空隙造成伤害。一般来说,电子装置10皆包含有两组遮蔽机构18,分别置于空隙的左右两侦牝然而后续仅就单一组遮蔽机构18的详细功能及结构做详述,在此先说明。·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遮蔽机构18的示意图。遮蔽机构18可包含有一第一板部20与一第二板部22。第一板部20的一侧可枢接于第二壳体14,其另一侧则连接第二板部22。第二板部22的一第一侧221可枢接于第一板部20,且第二板部22的一第二侧223可枢接于支撑臂16。遮蔽机构18所包含的板部数量可不限于第一实施例所述,视设计需求而定。遮蔽机构18还可包含有一接合结构24,设置于第一板部20与第二板部22之间,而第一板部20可利用接合机构24而相对第二板部22枢转。接合结构24可包含有一转轴241与一扣接部243。在第一实施例中,转轴241设置在第二板部22上,扣接部243设置在第一板部20上。扣接部243可为一弧形构件,以可活动方式半覆盖在转轴241上,以达到限位接合并可环绕旋转的目的。其中转轴241与扣接部243还可分别配置在第一板部20及第二板部22上,其设置方式视实际需求而定,故此不再详述。除此之外,如图4所示,第一板部20的侧边可具有至少二个凸块201,凸块201可分别插入第二壳体14的相对应凹孔(未标不于图中),以使第一板部20可利用凸块201与凹孔的组合以可枢转方式固定在第二壳体14上。另一方面,第二板部22的第二侧223可具有至少二个凸块225,凸块225亦可分别插入支撑臂16的相对应凹孔(未标示在图中),因此第二板部22可以凸块225为旋转轴心而相对支撑臂16枢转。第一板部20与第二壳体14的枢接机构、以及第二板部22与支撑臂16的枢接机构可不限于前述的凸块与凹孔的组合,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遮蔽机构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以可翻转方式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以及一支撑臂,该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该支撑臂在该第二壳体立于该第一壳体的表面时支撑住该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遮蔽机构,该遮蔽机构设置于该支撑臂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该遮蔽机构用来遮蔽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与该支撑臂之间的一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采筠,余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