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支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471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支柱,其两端分别与冷却塔支墩和冷却塔塔壳刚性连接,所述冷却塔支柱包括减载结构,所述减载结构设置在靠近所述冷却塔支柱端面处,并位于所述冷却塔支柱与所述冷却塔支墩的连接处、和所述冷却塔支柱与所述冷却塔塔壳的连接处。所述冷却塔塔壳混凝土主应力最大值和损伤最大值均出现在接近冷却塔支柱顶部区域,冷却塔支墩混凝土主应力最大值和损伤最大值均出现在接近冷却塔支柱底部区域,在靠近所述冷却塔支柱端处设置减载结构,加强了支柱顶部和支柱底部的强度和硬度,使应力值与损伤值减小,同时,冷却塔支柱能承受的应力值与损伤值增大,于是,冷却塔支柱振动时产生的拉力与压力对冷却塔支柱的损坏程度较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塔支柱。技术背景 冷却塔在火电以及核电中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水资源不是十分充足的地区的电厂中应用较多,随着核电向内陆化发展,冷却塔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自然通风冷却塔由塔筒和淋水装置两部分组成,其中,塔筒包括冷却塔支柱,冷却塔支柱是上部塔筒筒壁与塔环基之间的主要传力构件,同时,冷却塔支柱也是塔筒的支撑结构,主要承受自重、风荷载和温度应力,原设计冷却塔支柱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冷却塔支柱与塔筒连接处以及冷却塔支柱与支墩连接处钢筋布置密集,虽然施工浇筑非常困难并且不易控制质量,但对冷却塔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当冷却塔支柱受到震动,受压和受拉时,塔壳混凝土主应力最大值和损伤最大值均出现在接近支柱顶部区域,支墩混凝土主应力最大值和损伤最大值均出现在接近冷却塔支柱底部区域,冷却塔支柱受到的拉力和压力对冷却塔支柱的损坏程度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冷却塔支柱受到震动时产生的拉力和压力对冷却塔支柱的损坏程度比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塔支柱。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种冷却塔支柱,其两端分别与冷却塔支墩和冷却塔塔壳刚性连接,所述冷却塔支柱包括减载结构,所述减载结构设置在靠近所述冷却塔支柱端面处,并位于所述冷却塔支柱与所述冷却塔支墩的连接处、和所述冷却塔支柱与所述冷却塔塔壳的连接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载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包覆于型钢外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所述钢筋包括箍筋和纵筋,且所述箍筋在所述纵筋外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冷却塔支柱两端加强,加强范围为冷却塔支柱两个端点分别沿指向冷却塔支柱中点方向的O 1/4支柱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钢在所述冷却塔塔壳和所述冷却塔支墩的嵌固长度均为I. 5米 2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钢为圆钢管或工字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塔支柱的形状为V字形、X字形、人字形或I字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冷却塔支柱,所述冷却塔塔壳混凝土主应力最大值和损伤最大值均出现在接近冷却塔支柱顶部区域,所述冷却塔支墩混凝土主应力最大值和损伤最大值均出现在接近冷却塔支柱底部区域,在靠近所述冷却塔支柱端面处设置减载结构,加强了冷却塔支柱顶部和冷却塔支柱底部的强度和硬度,使应力值与损伤值减小,同时,冷却塔支柱能承受的应力值与损伤值增大,于是,冷却塔支柱振动时产生的拉力与压力对冷却塔支柱的损坏程度较小。本技术中的减载结构包括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型钢,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包型钢,型钢本身有很强的抗弯刚度,可以大大减小冷却塔支柱整体横截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型钢两者的组合结构延展性较好,抗冲击及抗地震性能强,增强冷却塔抵抗非自然力破坏的能力。同时,结构可以二次受力,可以有效减小变形及裂缝。在冷却塔支柱两端分别沿指向冷却塔支柱中点方向的O 1/4冷却塔支柱长度范围内加强冷却塔支柱,冷却塔支柱的损坏位置主要在冷却塔支柱两端分别沿指向冷却塔支柱中点方向的O 1/4冷却塔支柱长度范围内,在这一范围内加固,既起到了减小损坏的作用,又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材料和成本,同时,向冷却塔塔壳和冷却塔支墩内I. 5米 2米的长度内嵌固型钢,在冷却塔塔壳和冷却塔支墩内I. 5米 2米的长度内嵌固型钢,使冷却塔支柱与冷却塔塔壳和冷却·塔支墩稳固地固定在一起,且可以减小变形及裂缝对冷却塔塔壳与冷却塔支墩的影响。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冷却塔支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冷却塔支柱的加固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冷却塔圆钢管型钢支柱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冷却塔工字钢型钢支柱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冷却塔支柱10,两端分别与冷却塔支墩12和冷却塔塔壳13刚性连接,所述冷却塔支柱10包括减载结构11,所述减载结构11设置在靠近所述冷却塔支柱10端面处,并位于所述冷却塔支柱10与所述冷却塔支墩12的连接处、和所述冷却塔支柱10与所述冷却塔塔壳13的连接处。冷却塔塔壳13混凝土主应力最大值和损伤最大值均出现在接近冷却塔支柱10顶部区域,冷却塔支墩12混凝土主应力最大值和损伤最大值均出现在接近冷却塔支柱10底部区域,在靠近所述冷却塔支柱10端面处设置减载结构11,加强了冷却塔支柱10顶部和冷却塔支柱10底部的强度和硬度,使应力值与损伤值减小,同时,冷却塔支柱10能承受的应力值与损伤值增大,于是,冷却塔支柱10振动时产生的拉力与压力对冷却塔支柱10的损坏程度较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塔支柱10为斜支柱,由斜支柱底端向斜支柱顶端山坡形倾斜,冷却塔支柱10主要承受自重、风荷载和温度应力,斜支柱与冷却塔塔身有一定的角度,于是冷却塔自重分解到斜支柱上的重量较普通支柱小,减小了冷却塔支柱10的负荷。斜支柱在空间是双向倾斜的,按照几何形状可以为V字形、X字形、人字形或I字形,将冷却塔支柱10上的载荷分布到多条冷却塔支柱10支腿上,减小每一条冷却塔支柱10支腿的载荷,且这些形状受力更好。如图2、图3所示,所述减载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112和型钢110,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112包覆于型钢110外周。型钢110本身有很强的抗弯刚度,可以大大减小冷却塔支柱10整体横截面积;两者的组合结构,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112包覆于型钢110外周时,延展性较好,抗冲击及抗地震性能强,抵抗非自然力破坏的能力增强。同时,结构可以二次受力,可以有效减小变形及裂缝。特别是型钢110为所述减载结构11的轴芯时,两者结合的优势最为突出。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112包括钢筋,所述钢筋包括箍筋1120和纵筋1124,且所述箍筋1120在所述纵筋1124外围。箍筋1120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纵筋1124指长度方向上主要受力的钢筋,在混凝土结构112内沿长方向布置的钢筋,多为受力钢筋,主要在构件中承受拉力或压力。箍筋1120在外层将纵筋1124、型钢110以及混凝土 1122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共同受力,提高了冷却塔支柱10的承受拉力与压力的能力。 所述型钢110可以为圆钢管(如图2所示)或工字钢(如图3所示)。圆钢管和工字钢为工业上常用的型钢,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同时,因其空心和凹槽的结构,耗钢材量较小,在达到承载要求的同时节约材料。特别地,当所述型钢110为工字钢时,冷却塔支柱10横截面的中心线必须指向冷却塔中心,即指向工字钢两横杆之间的竖杆。如图4所示,所述型钢110和钢筋混凝土结构112在冷却塔支柱10两端加强,力口强范围为冷却塔支柱10两个端点分别沿指向冷却塔支柱10中点方向的O 1/4冷却塔支柱10长度。冷却塔支柱10的损坏位置主要在冷却塔支柱10两端分别沿指向冷却塔支柱10中点方向的O 1/4冷却塔支柱10长度范围内,在这一范围内加固,既起到了减小损坏的作用,又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材料和成本。所述冷却塔支柱10顶端与冷却塔塔壳13连接,冷却塔支柱10底端与冷却塔支墩12连接,所述型钢110在所述冷却塔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塔支柱,其两端分别与冷却塔支墩和冷却塔塔壳刚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支柱包括减载结构,所述减载结构设置在靠近所述冷却塔支柱端面,并位于所述冷却塔支柱与所述冷却塔支墩的连接处、和所述冷却塔支柱与所述冷却塔塔壳的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晋超孙小兵徐荣斌马兆荣汤东升陆晓琴刘东华彭明祥毕明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