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468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0:20
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其结构包括底面、前台面、后端架、左侧架和右侧架,前台面的上表面为平面,后端架通过合页与底面相连接;左侧架与底面之间设有一支撑架,左侧架与支撑架上表面通过合页相连接;右侧架与底面之间设有一支撑体,右侧架与支撑体上表面通过合页相连接,支撑体的高度大于支撑架的高度;后端架与左侧架和右侧架之间分别通过锁止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叠后体积小,移动方便;展开后可以用作卖物品的展示架,还可以用作婴儿玩耍的房间,功能多样,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属于生活设施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一些做生意的小摊位来说,一般都是搭一个简易的棚子,将商品摆放在棚子里进行展示,该种方式对于商品的展示效果不好,而且棚子的搭建和拆除也比较费时费力;还有些采用摆地摊的方式,摆地摊时摊位所占空间有限,只适用于小件的商品,而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精神容貌越来越重视,适用于摆地摊的路段越来越少;还有一些摊位类似简易报亭的形式,但是该种摊位无法移动,灵活性很差。基于上述弊端,人们需要一种既便于移动,展开与收起又十分方便,而且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该装置折叠后体积小,移动方便;展开后功能多样,实用性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包括屋体,所述的屋体包括底面、前台面、后端架、左侧架和右侧架,前台面的上表面为平面,后端架通过合页与底面相连接;左侧架与底面之间设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高度等于后端架的宽度,左侧架与支撑架上表面通过合页相连接;右侧架与底面之间设有一支撑体,右侧架与支撑体上表面通过合页相连接,支撑体的高度大于支撑架的高度,支撑体与支撑架的高度差等于左侧架的宽度;后端架与左侧架和右侧架之间分别通过锁止扣相连接。所述的前台面为内侧开口的壳体,前台面上表面的下方设有一抽拉式置物板,前台面上表面的外侧设有一布线槽,所述布线槽与前台面等长,布线槽上设有盖板。所述前台面的一侧设有一支架,所述的支架由纵杆和横杆构成,纵杆底端连接在前台面的一侧,纵杆顶端与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横杆上设有一标识板。所述的支撑体内部为空腔,支撑体的内侧设有门。所述的后端架、左侧架和右侧架均由水平的托板和竖直的支撑杆构成,左侧架和右侧架的托板对称布置。所述屋体的上方设有一折叠伞,所述折叠伞的伞柄设在所述后端架的外侧。所述托板下表面的边缘处以及所述折叠伞的伞骨下方分别设有灯串,相同部位的灯串为灯泡串联构成,不同部位的灯串之间为并联关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后端架、左侧架和右侧架均可以从合页处折叠,折叠后体积小,移动方便;展开后可以用作卖物品的展示架,还可以用作婴儿玩耍的房间,还可安装在三轮车架上,功能多样,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去掉折叠伞部分的左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后端架与与左侧架和右侧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前台面的俯视图。图中1前台面,2支撑体,3右侧架,4伞柄,5折叠伞,6纵杆,7左侧架,8置物板,9横杆,10标识板,11后端架,12支撑架,13锁止扣,14布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包括屋体,所述的屋体包括底面、前台面I、后端架11、左·侧架7和右侧架3,前台面I的上表面为平面,后端架11通过合页与底面相连接;左侧架7与底面之间设有一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的高度等于后端架11的宽度,左侧架7与支撑架12上表面通过合页相连接;右侧架3与底面之间设有一支撑体2,右侧架3与支撑体2上表面通过合页相连接,支撑体2的高度大于支撑架12的高度,支撑体2与支撑架12的高度差等于左侧架7的宽度;后端架11与左侧架7和右侧架3之间分别通过锁止扣13相连接。所述的前台面I为内侧开口的壳体,前台面I上表面的下方设有一抽拉式置物板8,前台面4上表面的外侧设有一布线槽14,所述布线槽14与前台面I等长,布线槽14上设有盖板。前台面I上可以放置电脑,电脑的键盘放置在置物板8上,布线槽14用于电源线的布线。所述前台面I的一侧设有一支架,所述的支架由纵杆6和横杆9构成,纵杆6底端连接在前台面I的一侧,纵杆6顶端与横杆9的端部固定连接,横杆9上设有一标识板10。若是用做售卖商品,标识板10上可以写出店名,便于招揽顾客,提高展示效果。所述的支撑体2内部为空腔,支撑体2的内侧设有门。支撑体2可以作为储物柜使用,为人们提供方便。所述的后端架11、左侧架7和右侧架3均由水平的托板和竖直的支撑杆构成,左侧架7和右侧架3的托板对称布置。所述屋体的上方设有一折叠伞5,所述折叠伞5的伞柄4设在所述后端架11的外侦U。折叠伞5能够起到防雨防晒的作用,且收起后体积小,运输和放置都很方便。所述托板下表面的边缘处以及所述折叠伞5的伞骨下方分别设有灯串,相同部位的灯串为灯泡串联构成,不同部位的灯串之间为并联关系。灯串不仅能够起到照明的作用,还能够起到装饰作用,且增强了商品的展示效果。灯串可采用遥控灯,能够变色和闪动,灯串的遥控、变色和闪动都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当屋体需要折叠时,将后端架11与左侧架7及右侧架3之间的锁止扣13打开,首先将后端架11从合页处向前放平,然后将左侧架7从合页处向右放平,最后将右侧架3从合页处向左放平,整个的屋体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便于移动,且折叠与展开都非常方便省力。后端架11、左侧架7和右侧架3上的合页依次设有高度差,使得在折叠时后端架11、左侧架7和右侧架3都能被放平。本技术还可以在底部安装车轮或者安装在三轮车车架上使用,使其移动更加方便。当安装在三轮车车架上使用时,灯串的电源可以接三轮车的蓄电池。展开后可以用作卖物品的展示架,还可以用作婴儿玩耍的房间,功能多样,实用性强。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 新型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权利要求1.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包括屋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屋体包括底面、前台面、后端架、左侧架和右侧架,前台面的上表面为平面,后端架通过合页与底面相连接;左侧架与底面之间设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高度等于后端架的宽度,左侧架与支撑架上表面通过合页相连接;右侧架与底面之间设有一支撑体,右侧架与支撑体上表面通过合页相连接,支撑体的高度大于支撑架的高度,支撑体与支撑架的高度差等于左侧架的宽度;后端架与左侧架和右侧架之间分别通过锁止扣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台面为内侧开口的壳体,前台面上表面的下方设有一抽拉式置物板,前台面上表面的外侧设有一布线槽,所述布线槽与前台面等长,布线槽上设有盖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其特征是,所述前台面的一侧设有一支架,所述的支架由纵杆和横杆构成,纵杆底端连接在前台面的一侧,纵杆顶端与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横杆上设有一标识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体内部为空腔,支撑体的内侧设有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端架、左侧架和右侧架均由水平的托板和竖直的支撑杆构成,左侧架和右侧架的托板对称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其特征是,所述屋体的上方设有一折叠伞,所述折叠伞的伞柄设在所述后端架的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其特征是,所述托板下表面的边缘处以及所述折叠伞的伞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变形折叠移动屋,包括屋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屋体包括底面、前台面、后端架、左侧架和右侧架,前台面的上表面为平面,后端架通过合页与底面相连接;左侧架与底面之间设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高度等于后端架的宽度,左侧架与支撑架上表面通过合页相连接;右侧架与底面之间设有一支撑体,右侧架与支撑体上表面通过合页相连接,支撑体的高度大于支撑架的高度,支撑体与支撑架的高度差等于左侧架的宽度;后端架与左侧架和右侧架之间分别通过锁止扣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小飞商立军袁召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蓝伞国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