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绳驱动的臂架系统,包括至少两节首尾依次相铰接的臂节,各所述臂节均能绕其铰接点转动,至少第N节臂节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拉绳和至少一根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一端均固定在该所述第N节臂节上,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连接至拉绳收放装置;所述拉绳收放装置安装在与所述第N节臂节相邻的第N-1节臂节上,所述拉绳收放装置可实现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的收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该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该臂架系统通过拉绳实现各臂节的收展,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为增加臂架的长度提供了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拉绳驱动的臂架系统及包括该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技术介绍
工程机械的臂架主要有固定式臂架、伸缩式臂架和铰接式臂架。塔吊、履带起重机一般采用固定式臂架,汽车起重机一般采用伸缩式臂架,混凝土泵车一般采用铰接式臂架。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泵车的铰接式臂架包括多节依次相铰接的臂节,例如,第一臂节和第二臂架相铰接并通过油缸驱动,第一臂节和第二臂架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形成平面四连杆机构。通过油缸的伸缩动作,推动平面四连杆机构运动,从而实现臂架的展开和收拢。·在臂架展开和收拢过程中,油缸及连杆承受的载荷更大。为保障混凝土泵车的作业安全性,一般通过增大油缸和连杆的规格来满足其受力要求,尤其在长臂架混凝土泵车中,油缸及连杆越来越粗壮,这样导致了臂架结构笨重,成本高,严重制约了臂架的超长化发展;同时,臂架受油缸和连杆机构的限制,相邻两节臂节之间的转动角度有限,两节臂节之间无法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整个臂架动作的灵活性受到了限制,影响施工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拉绳驱动的臂架系统,该臂架系统通过拉绳实现各臂节的收展,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为增加臂架的长度提供了空间。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拉绳驱动的臂架系统的混凝土泵车。本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拉绳驱动的臂架系统,包括至少两节首尾依次相铰接的臂节,各所述臂节均能绕其铰接点转动,至少第N节臂节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根或多根第一拉绳和一根或多根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一端均固定在该所述第N节臂节上,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连接至拉绳收放装置;所述拉绳收放装置安装在与所述第N节臂节相邻的第N-I节臂节上,所述拉绳收放装置可实现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的收放。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臂架系统中取消了油缸和平面四连杆机构,通过拉绳收放装置收放拉绳,可实现臂架展开和收拢,结构简单、重量轻,为增加臂架的长度提供了空间;同时,臂架系统在转动过程中没有油缸和平面四连杆机构的限制,臂架旋转角度范围可更大,臂架动作更灵活;此外,该臂架系统的拉绳承担部分拉力,降低了臂架所需承受的拉力,这样,臂架可以承受更大的拉力,或者在承受相同拉力的情况下,臂架尺寸更小、用料更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拉绳收放装置包括第一拉绳收放装置和第二拉绳收放装置;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拉绳收放装置,所述第一拉绳收放装置实现所述第一拉绳的收放,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拉绳收放装置,所述第二拉绳收放装置实现所述第二拉绳的收放。分别设置第一拉绳收放装置和第二拉绳收放装置,来分别实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收放,则控制更灵活、方便。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N节臂节的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N节臂节的尾部;所述第一拉绳收放装置和第二拉绳收放装置均设置在与所述第N节臂节相邻的第N-I节臂节的尾部。将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固定点设置在第N节臂节的尾部,则拉绳给予第N节臂节的作用用力最大,可以在比较省力的情况下控制第N节臂节的动作;将拉绳收放装置设置第N-I节臂节的尾部,可以在实现对第N节臂节控制的同时,使得收放装置和第N节臂节最近、使得拉绳距离最短,对第N节臂节的控制更灵活。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收放装置为电机、马达或者卷扬机构驱动,和/或,所述第二拉绳收放装置为电机、马达或者卷扬机构驱动。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臂架系统中,每一臂节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或者,末节臂节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每一所述臂节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各自的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该技术方案,由于臂架系统中全部取消了油缸和平面四连杆机构,大幅减轻了臂架系统的重量,为增加臂架长度提供了空间,同时臂节旋转角度范围更大,臂架的动作更灵活。末节臂架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基于混凝土泵车的末端软管设置在末节臂架上,因此,将末端臂架设计成拉绳驱动形式,使得末节臂架的旋转角度范围更大,满足多位置多角度的布料需求,并且布料动作更加灵活。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N节臂节可相对于所述第N-I节臂节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一拉绳设置在所述第N节臂节上表面的外侧,所述第二拉绳设置在所述第N节臂节下表面的外侧。采用该技术方案,第N节臂节的重量可由铰接在前一节第N-I节臂节上的铰接轴来承载,使得整个臂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拉绳与臂节互不影响。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N节臂节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拉绳导绳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二拉绳导绳装置;所述第一拉绳导绳装置对所述第一拉绳进行支承和导向,所述第二拉绳导绳装置对所述第二拉绳进行支承和导向。采用该技术方案,拉绳由导绳装置支撑和导向,且每节臂节的所述导绳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每一臂节上,可灵活设置拉绳并便于拉绳的控制,实现各节臂的控制。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导绳装置和所述第二拉绳导绳装置均为定滑轮。该技术方案,采用定滑轮作为拉绳的导绳装置,互换性好、成本低。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均为一根拉绳;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在所述第N节臂节上的固定点重合。采用该技术方案,使得第N节臂节两侧相对应的拉绳在第N节臂节上的固定点重合,从而在两侧拉绳收放时,可实现对第N节臂节的相同控制,提高臂节的控制精度。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和/或所述第二拉绳为多根拉绳;同一侧的所述多根拉绳在第N节臂节上的固定点不重合,所述拉绳收放装置实现同一侧的所述多根拉绳同时收放。该技术方案,采用多根拉绳,可减少各绳的受力,增加安全性。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为碳纤维绳或钢丝绳,和/或,所述第二拉绳为碳纤维绳或钢丝绳。碳纤维绳的抗拉性能好,且重量轻;钢丝绳的技术成熟,易于实现。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拉绳驱动的臂架系统。显而易见,该混凝土泵车具有上述拉绳驱动的臂架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I示出了本技术臂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臂架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图I-图2中各部件与附图标记间的对应关系如下I第N-I节臂节2第N节臂节·3第一拉绳4第二拉绳5第一收放装置6第二收放装置7第一拉绳导绳装置 8第一拉绳导绳装置9固定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拉绳驱动的臂架系统的实施例,包括至少两节臂节,所述臂节的首尾依次相铰接,且所述臂节均能绕其铰接点转动,第N节臂节2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根或多根第一拉绳3和一根或多根第二拉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绳驱动的臂架系统,包括至少两节首尾依次相铰接的臂节,各所述臂节均能绕其铰接点转动,其特征在于,至少第N节臂节(2)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根或多根第一拉绳(3)和一根或多根第二拉绳(4),所述第一拉绳(3)和第二拉绳(4)的一端均固定在该所述第N节臂节(2)上,所述第一拉绳(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拉绳(4)的另一端连接至拉绳收放装置;所述拉绳收放装置安装在与所述第N节臂节(2)相邻的第N?1节臂节(1)上,所述拉绳收放装置可实现所述第一拉绳(3)和所述第二拉绳(4)的收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刚,张作良,曾凯,李东,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