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宇航专利>正文

新型农用大棚组合式弓形钢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442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农用大棚组合式弓形钢梁,包括上弓形梁、下弓形梁和弓形梁连接件,上弓形梁包括上弓形梁下段组件、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和上弓形梁上段组件,下弓形梁包括下弓形梁下段组件、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弓形梁连接件包括弓形梁上连接件、弓形梁下连接件和弓形梁中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重量轻、易防腐、坚固耐用、韧性好、强度高、不易损坏塑料薄膜、可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且安装拆卸及运输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弓形钢梁,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搭建圆拱型农用大棚的新型组合式弓形钢梁。
技术介绍
圆拱型大棚能透光、保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为植物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早春晚秋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圆拱型大棚多数需要支柱对弓形钢梁进行支撑加固,不但占用棚内空间,且有碍于劳动生产。而目前使用的无支柱大棚主要是由圆管与钢筋两种材料焊接而成的整体弓形梁,由于使用环境比较潮湿需要对其做防腐处理,而圆管是封闭的型材,管的内表面无法做防腐处理,再加上多数大棚使用的圆管外表面也不做防腐处理,这就使大棚骨架很容易因锈蚀而腐烂,骨架的强度下降,严重影响大棚的安全及使用寿命。另外农用大棚的尺寸很·大,通常一栋大棚的覆盖面积是一亩地,长十几米宽,几十米长,钢梁的大跨度,造成长短途运输成本很高,尤其不适合长途运输,这就限制了它的远程销售,使得大棚的生产就限制在小区域内的小批量手工方式,难以形成工业化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无需立柱支撑加固,且便于长途运输和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农用大棚组合式弓形钢M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弓形梁、下弓形梁和弓形梁连接件,所述的上弓形梁包括上弓形梁下段组件、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和上弓形梁上段组件,所述的下弓形梁包括下弓形梁下段组件、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所述的弓形梁连接件包括弓形梁上连接件、弓形梁下连接件和弓形梁中连接件,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和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固定连接,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和上弓形梁上段组件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上连接件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弓形梁上段组件的个数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且各组上弓形梁上段组件之间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上连接件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弓形梁下段组件和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固定连接,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下连接件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弓形梁上段组件的个数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且各组下弓形梁上段组件之间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下连接件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弓形梁上连接件通过螺栓与弓形梁中连接件一端连接,弓形梁中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弓形梁下连接件连接,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与下弓形梁下段组件通过螺栓与地脚连接件连接,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和上弓形梁上段组件均为两个钢制型材经点焊连接构成的组件,其横截面为开放式的型腔,所述的下弓形梁下段组件、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均为两个钢制型材经点焊连接构成的组件,其横截面为开放式的型腔。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无需立柱支撑加固,而且开放式的梁表面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表面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封闭式型材的内表面无法进行表面处理以实现防腐的问题,每一段组合梁所用的型材都是在专用的生产线上用辊轮轧制而成的标准化生产,实现了由简单的手工焊接转变成了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便于运输,实现标准化,系列化。本新型农用大棚组合式弓形钢梁保证了大棚的安全使用并且大大地延长了大棚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运输及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上弓形梁上段组件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下弓形梁下段组件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下弓形梁上段组件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上弓形梁上段组件的一种A-A剖视图(与相应的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的C-C剖视图及上弓形梁下段组件的D-D剖视图相同);图10是本技术的下弓形梁上段组件的一种B-B剖视图(与相应的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的E-E剖视图及下弓形梁下段组件的F-F剖视图相同);图11是本技术的上弓形梁上段组件的一种A-A剖视图(与相应的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的C-C剖视图及上弓形梁下段组件的D-D剖视图相同);图12是本技术的下弓形梁上段组件的一种B-B剖视图(与相应的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的E-E剖视图及下弓形梁下段组件的F-F剖视图相同);图13是本技术的下弓形梁上段组件的一种B-B剖视图(与相应的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的E-E剖视图及下弓形梁下段组件的F-F剖视图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I-图13可知,本技术包括上弓形梁、下弓形梁和弓形梁连接件,所述的上弓形梁包括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和上弓形梁上段组件1,所述的下弓形梁包括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所述的弓形梁连接件包括弓形梁上连接件2、弓形梁下连接件9和弓形梁中连接件4,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和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固定连接,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和上弓形梁上段组件I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上连接件2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弓形梁上段组件I的个数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且各组上弓形梁上段组件I之间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上连接件2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和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固定连接,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下连接件9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的个数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且各组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之间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下连接件9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弓形梁上连接件2通过螺栓与弓形梁中连接件4 一端连接,弓形梁中连接件4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弓形梁下连接件9连接,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与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通过螺栓与地脚连接件6连接,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和上弓形梁上段组件I均为两个钢制型材11经点焊连接构成的组件,其横截面为开放式的型腔,所述的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均为两个钢制型材12经点焊连接构成的组件,其横截面为开放式的型腔。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和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上连接件2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和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下连接件9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和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的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和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的两个钢制型材11构成的组件,其横截面下部为工字形,横截面上部为顶端设有开口的矩形,所述的钢制型材12构成的组件,其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的钢制型材11为S形,所述的钢制型材12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的钢制型材12的横截面为C形。所述的上弓形梁上段组件I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的个数分别为I 20个。本技术中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和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固定连接,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和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固定连接。可以使用弓形梁连接件连接,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和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上连接件2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和下弓形梁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农用大棚组合式弓形钢梁,包括上弓形梁、下弓形梁和弓形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弓形梁包括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和上弓形梁上段组件(1),所述的下弓形梁包括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所述的弓形梁连接件包括弓形梁上连接件(2)、弓形梁下连接件(9)和弓形梁中连接件(4),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和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固定连接,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和上弓形梁上段组件(1)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上连接件(2)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弓形梁上段组件(1)的个数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且各组上弓形梁上段组件(1)之间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上连接件(2)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和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固定连接,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下连接件(9)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的个数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且各组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之间在相互对接处使用弓形梁下连接件(9)套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弓形梁上连接件(2)通过螺栓与弓形梁中连接件(4)一端连接,弓形梁中连接件(4)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弓形梁下连接件(9)连接,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与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通过螺栓与地脚连接件(6)连接,所述的上弓形梁下段组件(5)、上弓形梁过渡段组件(3)和上弓形梁上段组件(1)均为两个钢制型材(11)经点焊连接构成的组件,其横截面为开放式的型腔,所述的下弓形梁下段组件(7)、下弓形梁过渡段组件(8)和下弓形梁上段组件(10)均为两个钢制型材(12)经点焊连接构成的组件,其横截面为开放式的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张宇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