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小龙专利>正文

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4273 阅读:4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下水道井盖的功能限制而带来的内涝问题。该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包括带孔盖体,用于固定该带孔盖体且安装有防盗锁的固定圈,与带孔盖体相连且设置于带孔盖体下方用于防止水倒灌的阻水层,设置于阻水层下方的浮力装置,所述带孔盖体与阻水层通过可折叠的弹性设备相连。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在具有检测下水道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内涝现象发生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水道井盖,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下水道井盖大都用于城市各下水道上方,充当下水道检查井盖的角色,没有排水功能,然而,当城市暴雨来袭时,只能进行少量排水的排水箅子完全不能胜任排出大量雨水的任务,此时,城市就会出现内涝的现象,对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的财产损失也不可估量。同时,内涝现象还会降低城市的环境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形象,之后的恢复工作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众所周知,下水道的开口很大,直径一般大于60cm,如果能够专利技术创造一种能够自动排水且安全可靠的下水道井盖则·能大大减小排水负担,缓解内涝现象的发生,因此专利技术创造一种能够自动排水且具有防倒灌功能的下水道井盖为人们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下水道井盖的功能限制而带来的内涝问题,使下水道井盖在具有检测下水道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内 劳现象的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包括带孔盖体,用于固定该带孔盖体且安装有防盗锁的固定圈,与带孔盖体相连且设置于带孔盖体下方用于防止水倒灌的阻水层,设置于阻水层下方的浮力装置,所述带孔盖体与阻水层通过可折叠的弹性设备相连。为了进一步地防止水倒灌以及下水道内异味散出,所述固定圈下方还设有与其固为一体结构且与阻水层相匹配的侧裙。阻水层与侧裙形成一个封闭层,将下水道与外部空间隔离。具体地说,所述弹性设备为用于带动阻水层上下移动的弹性支架;所述带孔盖体与弹性支架螺纹连接;所述弹性支架的下端由两个剪叉式连接且两端设有活动关节的支架组成,所述阻水层连接于弹性支架下端。其中,支架两端的活动关节能够在同一平面上旋转180 度。为了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井盖的安全性,所述固定圈的边缘设有连接栓,带孔盖体通过连接栓与固定圈相连。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所述带孔盖体上设置有呈井状分布的加强筋。作为优选,所述浮力装置为轻质空心浮球。为了进一步加强其稳定性,所述弹性支架还通过连接链与侧裙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设置有阻水层和侧裙,在平常状态下二者形成闭合层,这样的设置方式防止了下水道里的异味散出,有效地解决了空气污染问题。(2)本技术通过对井盖、弹性支架、阻水层、浮球的巧妙设置实现了自动排水,完全避免了当暴雨来袭时需要人工揭开井盖辅助排水的情况,且井盖不是完全打开的,这样的排水方式消除了周围人员被水流漩涡吸入井内的危险发生,且在下水道内水位过高时,浮球能够带动阻水层向上运动,有效防止了下水道内的水倒灌至路面,达到了雨水只进不出的效果。(3)本技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通过简单的设计可以起到加大雨季排水量,提高排水效率的作用,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的症状发生。(4)本技术的盖体上设置有底面呈井状的加强筋,使得本井盖具有更强的承受力,提高了整体安全性,且在弹性支架和侧裙间连接有连接链,进一步保证了本技术的稳固性。(5)本技术中弹性支架可折叠,这样的结构便于拆卸、易于安装,充分考虑到了实际运用中的需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弹性支架与阻水层的连接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I-带孔盖体,2-固定圈,3-阻水层,4-轻质空心浮球,5-弹性支架,6-侧裙,7-连接栓,8-防盗锁,9-加强筋,10-连接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f 3所示,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包括设有底部呈井状的加强筋9的带孔盖体1,与带孔盖体I相匹配,即能够固定该带孔盖体I的固定圈2,通过弹性设备与带孔盖体I相连且设置于该带孔盖体I正下方并与带孔盖体I相匹配的阻水层3,即所述阻水层3能够完全遮挡住带孔盖体1,防止水倒灌出去,以及固定于阻水层3下方的浮力装置,设置于固定圈2下方且与其固为一体结构并与阻水层3相匹配的侧裙6,即所述侧裙6能够与阻水层3相配合形成闭合层,进一步防止雨水倒灌出去。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我们选择弹性支架5作为弹性设备,人们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弹簧、弹性杆等,只要能够利用弹性带动阻水层3上下移动便可,考虑到使用寿命,我们可以选用密封的弹性支架5。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我们选择轻质空心浮球4作为浮力装置,人们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它能够提供浮力的浮球,只要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带动阻水层3向上运动便可。在正常状态下,弹性支架5支撑起阻水层3,阻水层3与侧裙6形成闭合层,防止下水道内的异味散出,当暴雨来袭时,雨水的重力将阻水层3与侧裙6分离,形成排水通道,缓解排水压力,当下水道内水位过高时,轻质空心浮球4的浮力增大,带动阻水层3向上移动,与侧裙重新形成闭合层,防止雨水倒灌。考虑到安装的便利性,带孔盖体I与弹性支架5螺纹连接,具体地说,所述带孔盖体I中心位置处设有内含内丝的固定孔,弹性支架5的上端设有与该内含内丝的固定孔相契合的设有外丝且顶端带平头改锥口的螺丝;弹性支架5的下端由两个剪叉式连接且两端设有能够在同一平面上旋转180度的活动关节的支架组成,作 为优选,连接阻水层3的弹性支架5通过连接链10与侧裙6相连。为了确保井盖的稳固,固定圈2的边缘设有连接栓7,带孔盖体I通过连接栓7与固定圈2相连。考虑到井盖的安全性,所述固定圈2上与连接栓7正对的边缘还设置有防盗锁8。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包括带孔盖体(I),用于固定该带孔盖体(I)且安装有防盗锁(8)的固定圈(2),与带孔盖体(I)相连且设置于带孔盖体(I)下方用于防止水倒灌的阻水层(3),设置于阻水层(3)下方的浮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盖体(I)与阻水层(3)通过可折叠的弹性设备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2)下方还设有与其固为一体结构且与阻水层(3)相匹配的侧裙(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设备为用于带动阻水层(3)上下移动的弹性支架(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盖体(I)与弹性支架(5 )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5)的下端由两个剪叉式连接且两端设有活动关节的支架组成,所述阻水层(3)连接于弹性支架(5)下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2)的边缘设有连接栓(7),带孔盖体(I)通过连接栓(7)与固定圈(2)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盖体(I)上设置有呈井状分布的加强筋(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装置为轻质空心浮球(4)。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5)还通过连接链(10)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排水式防倒灌下水道井盖,包括带孔盖体(1),用于固定该带孔盖体(1)且安装有防盗锁(8)的固定圈(2),与带孔盖体(1)相连且设置于带孔盖体(1)下方用于防止水倒灌的阻水层(3),设置于阻水层(3)下方的浮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盖体(1)与阻水层(3)通过可折叠的弹性设备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董小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