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光大专利>正文

一种翻板式表层水自动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408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翻板式表层水自动引流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浮标、重力游车、导轨和门体结构,门框固定在导轨前部并前倾,门叶背面与拨叉前端固定,而拨叉的下端与导轨间的固定轴铰接,重力游车前端设有与拨叉尾段位于同一垂面的拨轮,浮标的连杆与升降装置配合,升降装置带动重力游车上行或下行,拨开或拨关门叶对表层水的灌溉进行排放控制,并通过浮标位置自动启、停升降装置,实现根据水位自动排放表层水,本装置结构简单,连接紧凑,易于维护和保养,且不需要人工掌控,利于管理节省了人力,表层水灌溉有利于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同时因放水的水头低,所需消耗的能源较少,低碳低耗,符合国家节能减耗的产业发展政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灌溉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翻板式表层水自动引流>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水库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农作物的灌溉储备水资源之用。农作物中,水稻为主要的农作物,它具有喜温好湿的生物学特性,为了使水稻得到更好的生长条件,获得更高的产量,因此,就必需给它制造一个它喜好的温湿环境。既然水的温度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 一,提高灌溉水温是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大量修建的水利工程,在抗御洪旱灾害和促进农业增产中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水利工程大多是采用底层放水的建筑物,利用放水库中底层水进行农业灌溉,而底层水相对温度较低,温度较低的水都不如温度较高的水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尤其对于水稻的产量。因此,为了满足农作的生长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开展对水库的表层取水的研究和应用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广泛、可靠安全、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且自动化程度高的翻板式表层水自动引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专利一种翻板式表层水自动引流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浮标、重力游车、导轨和门体结构,门体结构包括门框、门叶和拨叉,导轨沿垂向设置,门框固定在导轨前部并前倾,门叶与门框相适配,其背面与呈Z字型拨叉前端固定,底面与拨叉下端固定,拨叉的下端与水平固定在导轨间的固定轴铰接,在固定轴后侧上方的导轨内设有挡块;重力游车通过顶部设置的吊耳与升降装置连接,其背面设置的连接板则与升降装置的触碰开关连接,游车两侧的滚轮与导轨后部滑槽卡接,而前端则设有与拨叉尾段位于同一垂面的拨轮,所述浮标通过连杆与升降装置配合,连杆上设置的触头位于升降装置垂直设置的触碰关闭开关和触碰启动开关之间。升降装置气动后控制下放重力游车,通过重力游车前端设置的拨轮作用于拨叉尾段,利用游车重力产生力矩打开与拨叉前端固定的门叶,开始由开启的门框处排放表层水,浮标因浮力始终停留于水面,随着升降装置触碰开关端随着重力游车下降,浮标上端连杆的触头相对于触碰关闭开关上行,触头接触触碰关闭开关时升降装置停机,重力游车停止下放,随着水位下降,浮于水面的浮标随水位下降,连杆的触头则下行至连接触碰启动开关,此时升降装置开机运行,重新下放重力游车,继续通过拨轮打开沿导轨布置的门体结构的门叶,排放表层水进行灌溉。同理,通过升降装置提升重力游车自下而上,拨轮自下往上拨动拨叉中段,实现作为闸门的门叶与门框的闭口 O作为优化,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电控系统和卷扬机,电控系统安装在卷扬机一侧,所述的卷扬机的减速器为双出轴输出,一侧输出轴上的钢丝绳卷筒通过钢丝绳与重力游车吊耳连接,另一侧输出轴上的电缆卷筒通过控制线缆与固定在筒状连接套上的触碰启动开关和触碰关闭开关电连接,浮标位于连接套内,连杆与筒状连接套间隙配合,有利于提高本装置运转的自动化和精确控制程度,并极大的减少人工投入。作为优化,所述的固定在导轨前部的门框向下倾角度为3-8度,便于门叶关闭和表层水顺畅的由门框引流到排放管,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拨叉的尾段与门框的中心线平行,且与相邻接的拨叉中段成40度夹角,以保证门叶打开的宽度,提高门体结构过水量,同时有利于保证门叶拨开后的开启状态;作为优化,所述的门叶与门框间通过设置P45水封橡胶进行密封,保持门框与与门叶闭合时的密闭程度,保证门体结构闭水功能的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连接紧凑,易于维护和保养,采用电气控制自动排放表层水,不需要人工掌控,利于管理并节省了人力,通过控制弓I流表层水进行农业灌溉,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有益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同时因放水 的水头低,所需消耗的能源较少,低碳低耗,符合国家节能减耗的产业发展政策。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I是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装配俯视图;图3是图I中I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重力游车下行示意图A ;图5是重力游车下行示意图B ;图6是重力游车上行示意图A ;图7是重力游车上行示意图B。图中标记升降装置I、电控系统1-1、卷扬机1-2、电缆卷筒1-3、钢丝绳卷筒1_4、浮标2、重力游车3、滚轮3-1、拨轮3-2、吊耳3-3、导轨4、门体结构5、门框5_1、门叶5_2、拨叉5-3、固定轴6、连接板7、连杆8、触头9、触碰关闭开关10、触碰启动开关11、放水竖井12、调节阀13、挡块14、连接套1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图2和图3中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翻板式表层水自动引流装置,包括升降装置I、浮标2、重力游车3、导轨4和门体结构5,升降装置I包括电控系统1-1和卷扬机1-2,电控系统1-1安装在卷扬机1-2 —侧,卷扬机1-2的减速器为双出轴输出,一侧输出轴上连接钢丝绳卷筒1-4,另一侧输出轴上连接电缆卷筒1-3,通过电控线缆与固定在筒状连接套1-5上的触碰关闭开关10和触碰启动开关11电连接;门体结构包括门框5-1、门叶5-2和拨叉5-3,导轨4沿垂向设置,门体结构5的门框5-1固定在导轨4前部并下倾,下倾角度为3至8度,便于门叶5-2的关闭以及表层水顺畅的由门框5-1引流到下端设有调节阀13的竖井12内,门叶5-2与门框5-1相适配,门叶5-2与门框5_1闭合时通过设置P45水封橡胶进行密封,门叶5-2的背面与呈Z字型拨叉5-3的前端固定,底面与拨叉5_3中段下端固定,而拨叉5-3的下端与水平固定在导轨4间的固定轴6铰接,在固定轴6后侧上方的导轨4内设有挡块14,拨叉5-3的尾段与门框5-1的中心线平行,且与相邻接的拨叉中段成40度夹角,以保证门叶打开的宽度,提高门体结构过水量,有利于保持门叶5-2拨开后的开启状态,同时保证拨轮3-2上、下行与拨叉5-3保持作用。重力游车3顶端设有吊耳3-3,两侧设有与导轨4后部滑槽卡接的滚轮3-1,前端面设有与拨叉5-3尾段位于同一垂面的拨轮3-2,重力游车3顶端的吊耳3-3通过钢丝绳与钢丝绳卷筒1-4连接,背部则通过连接板7与连接套1-5下端固定连接,浮标2位于连接套1-5内,其上端连杆8与连接套1-5间隙配合,连杆8上设有触头9位于连接套1-5上固定的触碰关闭开关10和触碰启动开关11之间。本装置的门体机构5和导轨4可根据水深沿垂直方向设置,即各段导轨4与门体结构5 —一对应,且垂直布置的各门体结构5同时与放水竖井12连通,并通过设置于水体 外的一期砼、二期砼固定,门体结构5和导轨4与二期砼粘合,二期砼再由一期砼固定。如图I、图4和图5中所示,启动升降装置1,由于升降装置I的钢丝绳卷筒1-4通过钢丝绳与重力游车3的吊耳3-3连接,而电缆卷筒1-3的电控线缆则与连接套1-5上固定的触碰关闭开关10和触碰启动开关11连接,当升降装置I运行并下放重力游车3时,重力游车3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导轨4下行,通过游车前端面设置的拨轮3-2下压与拨叉5-3尾段,利用重力游车3自身重力对于门叶5-2中心产生的动力矩大于门叶5-2的重力和其上水压力等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板式表层水自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浮标、重力游车、导轨和门体结构,所述门体结构包括门框、门叶和拨叉,导轨沿垂向设置,门框固定在导轨前部并前倾,门叶与门框相适配,其背面与呈Z字型拨叉前端固定,底面与拨叉下端固定,拨叉的下端与水平固定在导轨间的固定轴铰接,在固定轴后侧上方的导轨内设有挡块;所述重力游车通过顶部设置的吊耳与升降装置连接,其背面设置的连接板则与升降装置的触碰开关连接,游车两侧的滚轮与导轨后部滑槽卡接,而前端则设有与拨叉尾段位于同一垂面的拨轮,所述浮标通过连杆与升降装置配合,连杆上设置的触头位于升降装置垂直设置的触碰关闭开关和触碰启动开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光大
申请(专利权)人:廖光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