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长安专利>正文

全料位工况调谐型工业煤气发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340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全料位工况调谐型工业煤气发生炉,涉及一种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具体属于洁净煤技术领域的工艺装置。是由加煤箱、探火孔、炉体、炉栅、破煤圈、除灰装置、传动装置及进气装置所组成;炉体的顶部装有加煤箱及探火孔;炉体的下部依次装有炉栅、破煤圈、除灰装置及进气装置;传动装置与除灰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煤箱的下部装有双层伞形阻气装置;在炉体上装有监控、测控系统;在破煤圈的上部装有外环空气、水蒸气导入调谐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加工、改造方便、降低维护成本、安全性高、降低劳动强度、节能环保等特点,故属于一种集经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新型全料位工况调谐型工业煤气发生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述的全料位工况调谐型工业煤气发生炉,涉及一种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具体属于洁净煤
的工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固定床煤气发生炉是将煤或焦炭在高温条件下,以空气(富氧或纯氧)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在炉内逆向或顺向接触,进行物化反应制取气体燃料的一种装置。正常运行时,炉内由上至下为空层、干燥干馏层、还原层、氧化层和灰层。各个层带的工况一旦失常,就会影响煤气质量,甚至烧毁炉栅和炉裙。对此,司炉人员不得不经常用长而笨重的破渣钎、拔钎、烧钎、量钎及铁锤等专用的工具,冒着煤气外溢的危险状况,从探火孔插入炉内进行探测和处理炉况,操作人员时有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另外由于空层的存在,是气化原料入炉时,自由跌落,导致成粉末状的原料被空气流携带出炉外,不但损失了原料,而且增 大了后部除灰工序的负荷量。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粉尘与煤焦油相互掺混,加快了输气管路的堵塞,用户被迫停炉清洁管路而影响生产的问题,在现阶段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全料位工况调谐型工业煤气发生炉,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改变现状,节能减排,提升煤气发生炉的可操作性,,本技术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全料位工况调谐型工业煤气发生炉。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I、工作人员通过探火孔进行探测和处理炉况,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现象;2、由于炉内空层的出现原料跌落炉内,激起粉尘被空气流带出炉外,造成原料损失及后部除灰工序的负荷量;3、大量的粉尘与煤焦油相互掺混,加快了输气管路的堵塞,增加了清洁成本。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全料位工况调谐型工业煤气发生炉,是由加煤箱、探火孔、炉体、炉栅、破煤圈、除灰装置、传动装置及进气装置所组成;炉体的顶部装有加煤箱及探火孔;炉体的下部依次装有炉栅、破煤圈、除灰装置及进气装置;传动装置与除灰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煤箱的下部装有双层伞形阻气装置;在炉体上装有监控、测控系统;在破煤圈的上部装有外环空气、水蒸气导入调谐系统。本技术的气化工艺原理与国内外现有的固定床煤气化发生炉相同。其制气工艺过程是气化用的原料煤由加煤箱经过安装在炉体顶部的双层伞形阻气装置零距离的进入炉内,与即将离开炉内的粗煤气传质传热进行干燥后下移至干馏段;而从炉底中心进气装置给入的空气和水蒸气,通过炉栅穿透灰层得以均匀的分布,并与下移煤炭进行激烈的化学反应以释放热量,形成氧化层和还原层,统称为气化层;由气化层产生出的热煤气继续上行到干馏层带,使煤炭受热后裂解,释放出挥发分,最终生成粗煤气,出炉后净化处理供用户使用。可见,正常制气过程中,炉体内部的物料由下往上顺序的排列着灰层、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干燥层(传统炉型还有空层),而各个层带的温度、厚度及相对位置,在固定煤气炉中是十分重要的,司炉人员随时了解炉内工况,平稳地控制层带,才能制取品质较好的煤气。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煤中水分、灰分、煤块的粒度、煤质情况等的变化,常常导致各层带的温度、透气性、相对位置发生较大变化,出现局部的结渣、偏层、双氧化层等现象。以往,传统的处理方法就是打开探火孔,司炉人员在烟熏火燎的环境去处理;而本技术由于在炉体所对应的关键层带设有监控、检测系统,随机反应炉况,在炉内层带变化异常时,就可有针对性地利用调谐系统,定性定量地使炉内工况趋向正常,稳定制气品质。本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I、为消除炉内上部的空层,减少煤气导出时夹带的粉尘量,加大干馏段的高度,促进粗煤气的显热(物理热)与入炉内的冷原料传质传热过程,有效降低出口的温度,本实用 新型在炉体顶部,加煤箱的下部,设置了适用于满料层运行的双层伞形阻气装置,它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技术。2、为解除司炉人员多年沿用笨重的钢钎探测炉内料层的工况,改善工人的操作条件,防止炉栅、炉裙因操作疏忽而烧损,本技术在炉内的关键层带灰层、氧化层、还原层所对应的炉体处,设计安装全方位的监控、测控系统,为司炉人员提供可视的炉况运行参数。3、以往,为处理炉况异常现象,如偏层、局部冒火及结渣等问题,司炉人员将频繁的开启探火孔,把钢钎插入料层内部进行调整,乃至用钢锤处理。本技术首创了在炉裙内测的破渣圈上外接空气和水蒸气导入调谐系统,司炉人员可依据具体地炉况,定性定量的随机调控外环接入的空气和水蒸气量,清除炉内的偏层、冒火、结渣、双氧化层等问题,使工人从烟熏火燎、超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本技术将促进我国社会拥有量较大的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的生产制造技术朝着节能减排,实现自动化、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方向发展。同时拓宽原料使用范围,不但可气化不粘结性烟煤、褐煤、油母页岩,而且还可以气化再生的生物质秸杆和型煤,其性能价格比高,是传统炉型更新换代产品。广泛应用在冶金、锻造、机械热处理及陶瓷、玻璃制造等高耗能企业,为其提供廉价、高效、清洁的气体燃料,替代不可再生且日趋紧缺、昂贵的燃料油和非洁净的煤炭能源,有着明显的节能环保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加工、改造方便、降低维护成本、安全性高、降低劳动强度、节能环保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本技术共有I幅附图,其中附图I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加煤箱2、探火孔3、炉体4、双层伞形阻气装置5、炉栅6、监控、测控系统7、外环空气、水蒸气导入调谐系统8、破煤圈9、除灰装置10、传动装置11、进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是由加煤箱I、探火孔2、炉体3、炉栅5、破煤圈8、除灰装置9、传动装置10及进气装置11所组成;炉体3的顶部装有加煤箱I及探火孔2 ;炉体3的下部依次装有炉栅5、破煤圈8、除灰装置9及进气装置11 ;传动装置10与除灰装置9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煤箱I的下部装有双层伞形阻气装置4 ;在炉体3上装有监控、测控系统6 ;在破煤圈8的上部装有外环空气、水蒸气导入调谐系统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本技术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全料位工况调谐型工业煤气发生炉,是由加煤箱(I)、探火孔(2)、炉体(3)、炉栅(5)、破 煤圈(8)、除灰装置(9)、传动装置(10)及进气装置(11)所组成;炉体(3)的顶部装有加煤箱(I)及探火孔(2 );炉体(3 )的下部依次装有炉栅(5 )、破煤圈(8 )、除灰装置(9 )及进气装置(11);传动装置(10)与除灰装置(9)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煤箱(I)的下部装有双层伞形阻气装置(4);在炉体(3)上装有监控、测控系统(6);在破煤圈(8)的上部装有外环空气、水蒸气导入调谐系统(7)。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全料位工况调谐型工业煤气发生炉,涉及一种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具体属于洁净煤
的工艺装置。是由加煤箱、探火孔、炉体、炉栅、破煤圈、除灰装置、传动装置及进气装置所组成;炉体的顶部装有加煤箱及探火孔;炉体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料位工况调谐型工业煤气发生炉,是由加煤箱(1)、探火孔(2)、炉体(3)、炉栅(5)、破煤圈(8)、除灰装置(9)、传动装置(10)及进气装置(11)所组成;炉体(3)的顶部装有加煤箱(1)及探火孔(2);炉体(3)的下部依次装有炉栅(5)、破煤圈(8)、除灰装置(9)及进气装置(11);传动装置(10)与除灰装置(9)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煤箱(1)的下部装有双层伞形阻气装置(4);在炉体(3)上装有监控、测控系统(6);在破煤圈(8)的上部装有外环空气、水蒸气导入调谐系统(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安宫宾李仁路
申请(专利权)人:李长安宫宾李仁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