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轮,包括上轮、下轮以及上轮与下轮之间的线筒,上轮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筒,下轮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筒,第一连接筒的下缘、第二连接筒的上缘均均匀地设置有多个“L”形的连接缺口,该连接缺口由纵向延伸缺口和位于该纵向延伸缺口末端的横向延伸缺口构成,线筒的内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对应于所述连接缺口设置有多个连接凸点,横向延伸缺口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相应的连接凸点运动的卡位凸点,上轮、线筒、下轮三者之间通过连接凸点与相应的连接缺口的配合牢固连接到一起,不易脱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简单方便,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较低。同时,上轮与下轮设置的直边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立放置更加平稳,不会滚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收拢电线电缆的绕线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收拢电线电缆的绕线轮通常为工字型轮,其由上轮和下轮构成,上轮、下轮均为圆盘状,上轮中间的凸出部与下轮中间的凸出部胶结到一起,构成了上轮与下轮之间的绕线部。然而,现有技术的绕线轮的上轮与下轮之间的胶结连接方式使得其组装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现有技术的绕线轮的上轮与下轮均为圆盘状,当将绕线轮直立放置时会滚动,不够平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产品组装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的绕线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绕线轮,包括上轮、下轮以及位于所述上轮与所述下轮之间的线筒,所述上轮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筒,所述下轮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的下缘、所述第二连接筒的上缘均均匀地设置有多个“L”形的连接缺口,该连接缺口由纵向延伸缺口和位于该纵向延伸缺口末端的横向延伸缺口构成,所述线筒的内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对应于所述连接缺口设置有多个连接凸点,所述横向延伸缺口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相应的连接凸点运动的卡位凸点,所述上轮、所述线筒、所述下轮三者之间通过连接凸点与相应的连接缺口的配合连接。所述上轮、所述下轮均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上轮与所述下轮的边缘均设置有直边,所述上轮的直边与所述下轮的相应的直边相互平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绕线轮的上轮、线筒、下轮三者卡接的较为牢固,连接方式更加合理,不易自行脱开。本技术组装简单方便,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较低。同时,上轮与下轮设置的直边使本技术直立放置更加平稳,不会滚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线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线筒与下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上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_上轮;2-下轮;3_连接缺口 ;4_卡位凸点;5-直边;6-线筒;7_连接凸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I-图5所示,一种绕线轮,包括上轮I、下轮2以及位于上轮I与下轮2之间的线筒6,上轮I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筒,下轮2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筒,第一连接筒的下缘、第二连接筒的上缘均均匀地设置有多个“L”形的连接缺口3,该连接缺口 3由纵向延伸缺口和位于该纵向延伸缺口末端的横向延伸缺口构成,线筒6的内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对应于连接缺口 3设置有多个连接凸点7,横向延伸缺口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相应的连接凸点7运动的卡位凸点4,上轮I、线筒6、下轮2三者之间通过连接凸点7与相应的连接缺口 3的配合连接。组装时,将线筒6的连接凸点7正对第二连接筒的连接缺口 3,下压线筒6,使线筒6贴住下轮2的上表面,这时连接凸点7位于纵向延伸缺口的末端,逆时针旋转线筒6,使连接凸点7进入横向延伸缺口内,并由卡位凸点4限位。再采用同样方式将上轮I与线筒6连接到一起。本技术采用顺时针绕线、逆时针松线方式,使产品不易脱开。·在本技术中,上轮I、下轮2均为圆盘状结构,上轮I与下轮2的边缘均设置有直边5,上轮I的直边5与下轮2的相应的直边5相互平行,这可以使本技术在绕线后直立放置更加平稳。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绕线轮,包括上轮(I)和下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上轮(I)与所述下轮(2)之间的线筒¢),所述上轮(I)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筒,所述下轮(2)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的下缘、所述第二连接筒的上缘均均匀地设置有多个“L”形的连接缺口(3),该连接缺口(3)由纵向延伸缺口和位于该纵向延伸缺口末端的横向延伸缺口构成,所述线筒(6)的内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对应于所述连接缺口(3)设置有多个连接凸点(7),所述横向延伸缺口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相应的连接凸点(7)运动的卡位凸点(4),所述上轮(I)、所述线筒(6)、所述下轮(2)三者之间通过连接凸点(7)与相应的连接缺口(3)的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轮(I)、所述下轮(2)均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上轮(I)与所述下轮(2)的边缘均设置有直边(5),所述上轮(I)的直边(5)与所述下轮(2)的相应的直边(5)相互平行。专利摘要一种绕线轮,包括上轮、下轮以及上轮与下轮之间的线筒,上轮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筒,下轮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筒,第一连接筒的下缘、第二连接筒的上缘均均匀地设置有多个“L”形的连接缺口,该连接缺口由纵向延伸缺口和位于该纵向延伸缺口末端的横向延伸缺口构成,线筒的内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对应于所述连接缺口设置有多个连接凸点,横向延伸缺口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相应的连接凸点运动的卡位凸点,上轮、线筒、下轮三者之间通过连接凸点与相应的连接缺口的配合牢固连接到一起,不易脱开。本技术组装简单方便,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较低。同时,上轮与下轮设置的直边使本技术直立放置更加平稳,不会滚动。文档编号B65H75/22GK202704720SQ2012202626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专利技术者吴少甲 申请人:吴少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轮,包括上轮(1)和下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上轮(1)与所述下轮(2)之间的线筒(6),所述上轮(1)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筒,所述下轮(2)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的下缘、所述第二连接筒的上缘均均匀地设置有多个“L”形的连接缺口(3),该连接缺口(3)由纵向延伸缺口和位于该纵向延伸缺口末端的横向延伸缺口构成,所述线筒(6)的内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对应于所述连接缺口(3)设置有多个连接凸点(7),所述横向延伸缺口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相应的连接凸点(7)运动的卡位凸点(4),所述上轮(1)、所述线筒(6)、所述下轮(2)三者之间通过连接凸点(7)与相应的连接缺口(3)的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少甲,
申请(专利权)人:吴少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