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动式张紧机构,包括相互平行安装的第一张紧单元和第二张紧单元;第一张紧单元上固定有胶带,胶带分别顺序通过五个轴系导向第二张紧单元;第一张紧单元在第一永磁制动器内,第二张紧单元放置在一轴承座内,通过轴承座与第二永磁制动器连接;每一张紧单元设置两半圆轴套,每一半圆轴套的外侧面精铣一外侧平面,其内侧面上精铣一与外侧平面相平行的内侧平面,两个半圆轴套所设置的外侧平面相互平行,两半圆轴套的外侧平面分别设置大小、规格、位置相同的刻度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适应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径的胶带,方便数据管理统计,确保胶带运输元器件的时候能保持平行、运动顺畅,不需要经常调整胶带的位置,操作轻便灵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贴片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平动式张紧机构。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贴片设备固定胶带的方式大都采用以下3种机构半圆撑开张紧式机构由两半圆轴套组成,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另一端是拉簧连接,中间处有两个带球状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的倾斜面与轴芯的倾斜面接触,并且与主轴轴线成45° )作用在两半圆轴套上,两个斜面的相对运动实现撑开和收缩动作;通过拉簧一端的手轮(与轴芯固定,成为一体)拧入主轴的螺纹孔,手轮顺时针拧两半圆轴套撑开、逆时针拧两半圆轴套收缩,成“八”字形状,手轮拧入主轴的深度决定两个半圆形成的实际直径,即胶带的内径。 三片矩形片张紧式机构三片矩形片插入轴芯的三条槽内,在一个圆上呈120°均匀分布,同时用三条拉簧将三片矩形片串连在一起,矩形片的斜面与轴芯内的斜面的角度都为45°并且接触,通过手轮(与轴芯固定,成为一体)拧入主轴的螺纹孔使两斜面相对运动实现三片矩形片同步伸出(撑开)和缩回(收缩)动作,手轮拧入主轴的深度决定三片矩形片形成的实际直径,即胶带的内径。空心圆套筒间隙配合张紧式机构空心圆套筒与胶带的内径之间的间隙配合,通常为某一固定值,同时带有两个固定环加挡片实胶带的固定。固定胶带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胶带在整个的运输过程中,胶带朝某一个固定的的方向偏移,有时候可能使运输结构卡死,调整难度增加,花费时间。2、胶带的工作位置不好确定,每次更换胶带的时候,胶带固定的位置与之前的位置不一样,需要重新调整,花费时间。3、胶带张紧之后,胶带会与张紧零件相对转动,胶带不是处于绷紧状态,运输元器件时每两件元器件的间距不一样,需要反复的调整张紧机构,增加调整的难度,花费时间。4、随着胶带的内径发生改变时,张紧机构需要重新设计,不能自动适应胶带的内径。5、张紧机构过于简单,可调性不好,外观不美观。6、张紧的力度不好控制,固定时,操作员要求力气较大。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适应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径的胶带,方便数据管理统计,确保胶带运输元器件的时候能保持平行、运动顺畅,并且,不需要经常调整胶带的位置,操作轻便的平动式张紧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平动式张紧机构,包括相互平行安装的第一张紧单元和第二张紧单元;并且,所述第一张紧单元上固定有胶带,所述胶带分别顺序通过设置的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和第三导向轴导向撕膜平台,撕膜吸片后,并通过设置收带主动轴和收带导轴导向所述第二张紧单元;第一张紧单元在第一永磁制动器内,第二张紧单元放置在一轴承座内,并通过所述轴承座与第二永磁制动器连接;每一张紧单元设置两半圆轴套,每一半圆轴套的外侧面精铣一外侧平面,并且,其内侧面上精铣一与所述外侧平面相平行的内侧平面,两个半圆轴套所设置的外侧平面相互平面式平行安装;并且,两半圆轴套的外侧平面分别设置大小、规格、位置相同的刻度线。应用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平动式张紧机构中,每一张紧单元还分别设置主轴、轴芯、手轮和两导向斜面,所述手轮和所述轴芯相固定并拧入所述主轴内,所述轴芯插入所述主轴的端部的斜面角度为45°,并且,两导向斜面形成的倾斜角度为45°。应用于各个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平动式张紧机构中,每一张紧单元还设置四个第四导向轴,每一所述第四导向轴插入一直线轴承内,并通过其对应的直线轴承装入所述主轴,与所述主轴相固定。应用于各个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平动式张紧机构中,每一半圆轴套分别与各第四导向轴对齐并固定,各半圆轴套的内侧平面分别与各导向斜面的顶面接触,并且,两半圆 轴套分别通过设置两条拉簧相互连接。应用于各个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平动式张紧机构中,所述轴芯拧入所述主轴的深度与两导向斜面推动两半圆轴套形成直径变化值的比例为1:2。应用于各个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平动式张紧机构中,两半圆轴套形成直径变化为 60mm-200mm。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相互平行安装的第一张紧单元和第二张紧单元,胶带通过第一张紧单元放带,分别顺序通过设置的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和第三导向轴导向撕膜平台,撕膜吸片后,并通过设置收带主动轴和收带导轴导向所述第二张紧单元;确保胶带运输元器件的时候能保持平行、运动顺畅,并且,不需要经常调整胶带的位置,并且,平面式对称平行安装每一张紧单元设置两半圆轴套,每一半圆轴套的外侧面精铣一外侧平面,并且,其内侧面上精铣一与所述外侧平面相平行的内侧平面,两个半圆轴套所设置的外侧平面相互平面式平行安装;并且,两半圆轴套的外侧平面分别设置大小、规格、位置相同的刻度线;自动适应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径的胶带方便数据管理统计,操作轻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胶带运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张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面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动式张紧机构,如图I所示,所述平动式张紧机构主要应用于贴片机中,其主要是在贴装流程中使用。本实施例的所述平动式张紧机构主要用作贴片前胶带的送给、以及贴片完成后胶带的收取过程,具有自动适应不同种类的胶带各种内径,胶带运输元器件的时候能保持平行,运动顺畅,不需要经常调整胶带的位置等优点。其中,如图I所示,所述平动式张紧机构包括相互平行安装的第一张紧单元105和第二张紧单元106,即所述第一张紧单元105和第二张紧单元106垂直安装在贴片机中的撕膜立板上,并且相互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张紧单元105和第二张紧单元106结构相同,第一张紧单元105用于放胶带,第二张紧单元106用于收胶带,常用胶带内径为75mm。并且,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张紧单元105上固定有胶带9,所述胶带9分别顺序经过设置的第一导向轴10、第二导向轴11和第三导向轴12导向撕膜平台,通过撕膜部件103进行撕膜吸片,再通过设置的收带主动轴14和收带导轴15导向所述第二张紧单元106,第二张紧单元收紧经过撕膜吸片后的废胶带16。并且,所述第一张紧单元105安装固定在第一永磁制动器内,以及所述第二张紧单元106放置在一轴承座内,并通过所述轴承座与第二永磁制动器104连接,通过第一张紧单元105和第二张紧单元106的尾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永磁制动器相连,胶带在进给过程中 始终保持绷紧状态,运输元器件的检测之后停止位置能够保持一致。并且,如图3所示,每一张紧单元设置两个半圆轴套7,即第一张紧单元设置两个半圆轴套,第二张紧单元也设置两个半圆轴套,每一半圆轴套的外侧面精铣一外侧平面,并且,其内侧面上精铣一与所述外侧平面相平行的内侧平面,,在安装时,每一张紧单元分别精铣的两个半圆轴套所设置的外侧平面相互平面式平行安装,即在安装时,两个外侧面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并且,两半圆轴套的外侧平面分别设置大小、规格、位置相同的刻度线202,如此,在使用时,可以将胶带缠绕在两外侧平面的相同刻度线对应位置上,刻度线202要明显同时容易看到,可以作为固定胶带位置的参考依据,胶带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偏移。或者,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一张紧单元还分别设置主轴2、轴芯4、手轮5和两导向斜面3,所述手轮5和所述轴芯4相固定并拧入所述主轴内,在安装时,轴芯中4压入手轮5,并用顶丝卡位固定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动式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安装的第一张紧单元和第二张紧单元;并且,所述第一张紧单元上固定有胶带,所述胶带分别顺序通过设置的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和第三导向轴导向撕膜平台,撕膜吸片后,并通过设置收带主动轴和收带导轴导向所述第二张紧单元;第一张紧单元在第一永磁制动器内,第二张紧单元放置在一轴承座内,并通过所述轴承座与第二永磁制动器连接;每一张紧单元设置两半圆轴套,每一半圆轴套的外侧面精铣一外侧平面,并且,其内侧面上精铣一与所述外侧平面相平行的内侧平面,两个半圆轴套所设置的外侧平面相互平面式平行安装;并且,两半圆轴套的外侧平面分别设置大小、规格、位置相同的刻度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晨,杨少辉,郝春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晨晶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