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236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包括内壳体和套设在内壳体外部的外壳体;设置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隔热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部,与所述容器的加热孔相连接的加热管;贯通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顶部的人孔;穿设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最低处的卸料管和与所述卸料管相连并控制所述卸料管的启闭的卸料阀;所述底部沿容器的纵向呈不对称的“V”字形双斜坡设置,所述卸料管的进料口伸入到所述底部的最低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能够使加热之后的物料卸干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加热的容器,而且特别地但是不排他地涉及适用于加热和运送、储存炼油残渣、浙青、硫磺或类似产品的可加热的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集装箱运输已遍及全球,发达国家件杂货运输的集装箱化程度已达80%以上。中国集装箱运输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的,历经了 80年代的稳定发展,到90年代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引起全世界航运界的热切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集装箱下的定义为集装箱是一种运输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耐久性,其坚固强度足以反复使用;(2)便于商品运送而专门设计的,在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中运输时无需中途换装; 设有便于装卸和搬运的装置,特别是便于从一种运输方式转移到另一种运输方式;(4)设计时应注意到便于货物装满或卸空;(5)内容积为I立方米或I立方米以上。集装箱一词不包括车辆或传统包装。集装箱的出现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多次装卸货物,减少了运输成本,实现了门到门运输,推动了国际化的多式联运的发展。一般来说,有些液体物料如浙青、炼油残油或其他类似的液体物料,因其要在液态下使用,现有方式是在液态时将上述物料装箱、运输,常温时上述物料呈现固态或者粘稠状,因此,使用的时候再对呈固态的物料进行加热使之变成液体,然后再卸料使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2001500A公开了一种石油浙青罐式容器,罐体内设置有两个加热管,且两个加热管均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每个加热管的一端均穿出罐体至罐体的外部,该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烟道一端连通,烟道的另一端穿出罐体,罐体的端部最低处设置有卸料阀,且卸料阀位于两个加热管之间,此容器的底部为平行于水平面的底面,虽然卸料阀设置在端板的最低处,由于底板为水平设置,在卸料快要结束后,鉴于物料的流动性不好,少量的浙青会粘附在底部的内表面上,不能把料卸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把料卸干净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部呈不对称的“V”字形双斜坡设置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包括,内壳体和套设在内壳体外部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均进一步包括在使用状态时处于最上面的顶部、处于最下面且与所述顶部呈预定夹角倾斜设置的底部、以及与所述顶部、底部连接的端板;隔热保温层,设置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部,与所述容器的加热孔相连接;人孔,贯通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顶部;人孔盖,用于密封所述人孔;卸料管,穿设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最低处;卸料阀,与所述卸料管相连并控制所述卸料管的启闭;所述底部沿容器的纵向呈不对称的“V”字形双斜坡设置;所述卸料管的进料口伸入到所述底部的最低处。上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人孔的中心点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的最低处的正上方。上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容器本体内部还设置防浪板,所述防浪板与加热管通过导热介质相连。上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加热管相连 的烟囱以及用于封闭所述烟囱的烟囱盖。上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还包括在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远离所述人孔的另一端设置的观察孔及密封所述观察孔的观察孔盖;在所述观察孔旁设置有减压阀;所述观察孔内距离所述顶部预定位置处设置有液面限位标。上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卸料管的数量为一个,且其直径大于或者等于125mm0上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还包括密封所述卸料管上的卸料口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所述卸料口之间为卡扣连接。上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加热孔的加热孔盖;所述人孔盖、观察孔盖、烟 盖、加热孔盖、卸料阀外侧涂有保温涂料。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底部沿容器的纵向呈不对称的“V”字形双斜坡设置;所述卸料管的进料口伸入到所述底部的最低处。由于容器底部呈不对称的“V”字形双斜坡设置,两侧的物料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向中间的最低处运动,因此在此处开设卸料口,可以避免物料被粘附在底板上,保证把物料卸干净。(2)本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人孔设置在所述卸料阀的上方,所述人孔中心点位于所述集装箱底最低点,可以有效的测量集装箱现有的容量,避免装的过少而导致的液面过低而导致的液体在罐体内波动在运输中造成危险,同时也避免了容量的浪费。(3)本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设置有隔热保温层,所述隔热保温层覆盖除了人孔盖5、观察孔盖、烟囱盖、加热孔盖、卸料阀外侧之外的所有位置,所述人孔盖、观察孔盖、烟 盖、加热孔盖、卸料阀外侧涂有保温涂料,这样全部的箱体上都有保温结构,从而使保温效果较好。(5)本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集装箱顶部还设置有减压阀,可以防止液体在运输过程中压力过大,造成危险。(6)本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加热管相连的烟 ,所述烟 可以有效地排出加热时的所产生的其他物质。(7)本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的观察孔的下方还设置有限位标,可以防止液体物料冒顶或装载量不够。(8)本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集装箱顶部还设置有观察孔,可以防止液体物料冒顶并可以观察液面高度,保证装载量。(9)本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所述集装箱内部还设置有防浪板,可以防止液体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液体物料在罐体内产生波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设置在本技术所述的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内部的热通道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不为1_顶板、2_底板、3_加热管、4_人孔、5_人孔盖、6_卸料管、7-限位标、8-隔热保温层、9-防浪板、10-烟囱、11-观察孔、12-防尘罩、13-卸料阀、14-辅助卸料管、15-卸料孔、16-辅助加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可加热带保温的内方外方的浙青集装箱,包括内箱体本体和套设在内箱体本体外部的外箱体本体,所述集装箱本体进一步包括在使用状态时处于最上面的顶板I、处于最下面且与所述顶板I呈预定夹角倾斜设置的底板2、以及与所述顶板I、底板2连接的侧板和端板;所述底板2呈不对称的“V”字形设置,防止浙青在一侧处堆积;所述集装箱内还设置有卸料管6,所述卸料管6的进料口伸入到所述底部的最低处,能更容易把料卸干净。所述卸料管6直径为125mm,比现有技术中的直径为80mm的卸料管6管径大,卸料速度有较大提升;与所述卸料管6相连的还有一个卸料阀13,所述卸料阀13控制所述卸料管6的启闭;所述卸料管6上还设置有密封其卸料口的防尘罩12,所述防尘罩12与所述卸料口之间为卡扣连接,防止防尘罩12掉落丢失。在所述内箱体本体内部设置有加热管3,以及与加热管3通过铁板相连的防浪板9 ;所述加热管3与所述容器的加热孔相连接,所述加热孔上有用来密封所述加热孔的加热孔盖;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加热带保温的容器,包括,内壳体和套设在内壳体外部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均进一步包括在使用状态时处于最上面的顶部(1)、处于最下面且与所述顶部(1)呈预定夹角倾斜设置的底部(2)、以及与所述顶部(1)、底部(2)连接的端板;隔热保温层,设置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加热管(3),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部,与所述容器的加热孔相连接;人孔(4),贯通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顶部;人孔盖(5),用于密封所述人孔(4);卸料管(6),穿设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2)的最低处;卸料阀(13),与所述卸料管(6)相连并控制所述卸料管(6)的启闭;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沿容器的纵向(2)呈不对称的“V”字形双斜坡设置;所述卸料管(6)的进料口伸入到所述底部(2)的最低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卫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兆华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