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直管自动包装机取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2030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管自动包装机取管装置,包括与自动包装机的工作台连接且朝向工作台向下倾斜设置的输送架、设置在输送架下方并能从下方伸出至上方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单根直管的直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升降由自动包装机控制装置控制。通过设置输送架,使得输送架上的直管可以连续不断地自动输送至工作台上。通过在输送架下方设置能从下方伸出至上方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并且设置两者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单根直管的直径,使得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能够容下一根直管,使得每次取管时能够自动获取一根直管,这样就能根据自动包装机的工作进程自动地向工作台输送直管,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管自动包装机取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材的包装技 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管自动包装机取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需要对直管进行包装时,通常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操作时,先利用支架通过两个支点将直管架起;将包装袋端部打开并从直管的一端套上,沿直管拉动包装袋直至直管的另一端。在包装袋经过支架时,需要将直管抬起才能将包装袋拉动,并且要预估所需包装袋的长度,将预估长度的包装袋先通过支架位置;再将直管放到支架上,继续将包装袋向直管另一端拉动;在包装袋经过另一支点的支架时需要采用同样的方式才能通过;然后按照直管长度切断包装袋,并将直管两段的包装袋封口,利用胶带将封口绑住,才完成整个直管的包装。整个包装过程,均采用人工操作,效率低;并且很容易造成包装袋的损坏,影响到整体的外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直管进行自动包装的直管自动包装机。在直管自动包装机中需要根据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工作进程自动取管,而现有技术中没有这种自动取管装置,通常是通过人工方式取管,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取管的方式而造成工作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能够根据直管包装机的工作进程自动地、连续不断地向工作台输送直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直管自动包装机取管装置,包括与自动包装机的工作台连接且朝向工作台向下倾斜设置的输送架、设置在输送架下方并能从下方伸出至上方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单根直管的直径,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升降由自动包装机控制装置控制。在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中,所述第一顶杆由固定在所述输送架下方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顶杆由固定在所述输送架下方的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在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中,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均与输送架垂直设置。在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中,所述输送架上设有限制直管轴向移动的端面挡板。在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中,所述输送架上设有横向调节滑槽,所述端面挡板可滑动定位在所述横向调节滑槽的不同位置。在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中,输送架上方设有限制直管径向叠加的径向挡板。 在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中,所述输送架上设有竖向调节滑槽,所述径向挡板可滑动定位在所述竖向调节滑槽的不同位置。在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中,所述输送架上设有多组顶杆组,每组顶杆组包括一根第一顶杆和一根第二顶杆。实施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与自动包装机的工作台连接的输送架,使得输送架上的直管可以连·续不断地自动输送至工作台上,以方便自动包装机对直管进行包装;通过设置输送架朝向工作台向下倾斜,使得输送架上的直管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滚到工作台上。通过在输送架下方设置能从下方伸出至上方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并且设置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的间距为单根直管的直径,使得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能够容下一根直管;而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升降是通过自动包装机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在工作台需要取管时,控制第一顶杆下降至输送架下方而第二顶杆保持伸出输送架,使得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的直管自动滚到工作台上;然后将第一顶杆伸出输送架,再将第二顶杆下降至输送架下方,输送架上的直管依次朝向工作台滚动,直至最靠近工作台的直管滚到第一顶杆处,此时控制第二顶杆伸出,从而在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获得另一根直管,以备下一次向工作台输送直管。这样就能根据自动包装机的工作进程自动地取管,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直管的自动包装提供了前提保证。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优选实施例中装有直管时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在本技术所述直管自动包装机的取管装置优选实施例中,包括与自动包装机工作台I连接的输送架2、设置在输送架2下方的第一顶杆11和第二顶杆12。其中,输送架2朝向工作台I向下倾斜,即输送架2靠近工作台的一侧相对于另一侧较低,这样输送架2上的直管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朝向工作台I滚动。第一顶杆11和第二顶杆12可以从输送架下方伸出至输送架上方,从而限制输送架上的直管3向工作台I滚动。第一顶杆11和第二顶杆1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单根直管3的直径,这样在第一顶杆11和第二顶杆12之间就可以自动获取一根直管3,以便向工作台I输送。其中第一顶杆11和第二顶杆12的升降控制可以由自动包装机的控制装置统一协调控制,以便在工作台I完成一根直管包装后再由取管装置输送直管;而在进行包装的时候,则限制直管3滚向工作台I。具体地,可设置第一顶杆11由固定在所述输送架2下方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21,第二顶杆12由固定在所述输送架2下方的第二驱动装置驱动22。其中第一驱动装置21和第二驱动装置22可以是固定在输送架2下方的液压缸或气缸,这样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1和第二驱动装置22就能有效控制第一顶杆11和第二顶杆12相对输送架2的位置,进而控制获取单根直管3、向工作台I输送单根直管3的时序。最好设置第一顶杆11和第二顶杆12均与输送架2垂直设置,这样能更有效根据需要限制直管3在输送架2上的位置。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在输送架2上设置端面挡板4,该端面挡板4位于直管3的端部,能够有效限制直管3的轴向移动,以便直管3能够按照预设位置滚入工作台I。为了方便调节端面挡板4的位置,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直管3,优选在输送架2上设置横向调 节滑槽5,将端面挡板4滑动设置在横向调节滑槽5上,根据需要可将端面挡板4定位在横向调节滑槽5的不同位置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在输送架2上方设置径向挡板6。该径向挡板6位于直管3的上方,通过和输送架2工作表面配合,能够防止直管3在径向叠加,以保证每次取管后,第一顶杆11和第二顶杆12之间只有一根直管3。优选在输送架2上设置竖向调节滑槽7,将径向挡板6设置在竖向调节滑槽7上,根据需要可将径向挡板6定位在竖向调节滑槽7的不同位置,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直管3。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在输送架2上设置多组顶杆组,如图中所示设置两组,每组顶杆组包括一根第一顶杆11和一根第二顶杆12,在自动取管时,可以通过自动包装机的控制装置控制多组顶杆组中的第一顶杆11或第二顶杆12同步升降,对于单根直管3而言,可以在不同位置处获得支撑和限位,以便适应大型直管3的加工。在工作台I需要取管时,控制第一顶杆11下降至输送架2下方而第二顶杆12保持伸出输送架2,使得第一顶杆11和第二顶杆12之间的直管3自动滚到工作台I上;然后将第一顶杆11伸出输送架2,再将第二顶杆12下降至输送架2下方,输送架2上的直管3依次朝向工作台I滚动,直至最靠近工作台I的直管3滚到第一顶杆11处,此时控制第二顶杆12伸出,从而在第一顶杆11和第二顶杆12之间获得另一根直管3,以备下一次向工作台I输送直管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管自动包装机取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自动包装机的工作台连接且朝向工作台向下倾斜设置的输送架、设置在输送架下方并能从下方伸出至上方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单根直管的直径,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升降由自动包装机控制装置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虹宾凌中水潘莹梁业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