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104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笔,包括笔身,笔身的一端设置有一笔头,所述笔头的顶端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将笔头分成第一笔头和第二笔头。笔头造型独特,能画出粗线、细线、双划线,荧光笔造型美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涂抹工具,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标记的荧光
技术介绍
人们常用记号笔在报纸、杂志、书刊、文件等纸质媒介上做记号,提醒自己哪些地方需着重注意。做上记号后,被遮挡住的文字仍能够一目了然,便于阅读。而且荧光笔做过记号的文件,在复印时,复印件看不出曾经做过记号,十分受欢迎。因此荧光笔在生活中使用十分广泛。但是市场上的荧光笔笔头形状单一,只能画出一种线形。不能适应不同的应用要求。而且现有的荧光笔外观造型简单。 综合上述,现有荧光笔存在进一步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画多样直线从而适应不同要求的荧光笔。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笔,包括笔身,笔身的一端设置有一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头的顶端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将笔头分成第一笔头和第二笔头。所述第一笔头顶端设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笔身且与凹槽相连。所述第二笔头顶端设有一斜平面和垂直于笔身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一端与凹槽相连,另一端与斜平面一端相连。所述斜平面大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在同一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笔头造型独特,能画出粗线、细线、双划线,荧光笔造型美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笔身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笔头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2所示的本技术的立体图,这是一种笔,包括笔身2与笔套(图中未示出),笔头I的一端设置有一笔头1,笔头I的顶部开设一凹槽4,凹槽4将笔头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笔头与第二笔头。第一笔头的顶端第一平面3垂直于笔身,第二笔头设有与笔身相垂直的第二平面5和一斜平面6。第三平面的一端与凹槽4相连接,另一端与斜平面6相连接,其中斜平面6还与笔头I的侧平面相连接。斜平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平面5与第一平面3的面积。同时,第一平面3与第二平面5在同一平面上。工作时,画细实线时,手握笔身,将笔身倾斜,选定要标记的区域,使第一平面与侧平面相垂直的交线贴于要标记的区域上。移动笔身,在标记区域上留下一细细的划线。画粗实线时,将斜平面贴于需标记区域,然后移动笔身,在标记区域上留下粗实线。 画双划线时,将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贴于需标记的区域,然后移动笔身,在标记区域留下双划线。权利要求1.一种笔,包括笔身(2),笔身(2)的一端设置有一笔头(I),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头的顶端设有一凹槽(4),所述凹槽(4)将笔头(I)分成第一笔头和第二笔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笔头顶端设有第一平面(3),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笔身(2)且与凹槽(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笔头顶端设有一斜平面(6)和垂直于笔身的第二平面(5),所述第二平面(5) —端与凹槽(4)相连,另一端与斜平面(6) —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平面(6)大于第一平面(3)和第二平面(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3)与第二平面(5)在同一平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笔,包括笔身,笔身的一端设置有一笔头,所述笔头的顶端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将笔头分成第一笔头和第二笔头。笔头造型独特,能画出粗线、细线、双划线,荧光笔造型美观。文档编号B43K1/02GK202702953SQ20122028262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吴冬俊 申请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包括笔身(2),笔身(2)的一端设置有一笔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头的顶端设有一凹槽(4),所述凹槽(4)将笔头(1)分成第一笔头和第二笔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冬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