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连体式离心管,涉及一种离心管。它包括管体、系带、密封盖,系带的两端分别连接管体和密封盖一端,密封盖包括顶面板和密封环,密封环设置在顶面板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连体式离心管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密封盖的顶面板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顶面板底面的密封环底面设有密封片,密封片、密封环和顶面板之间形成弹性伸缩腔,所述压紧件底端插入弹性伸缩腔,将密封环紧紧压到管体开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盖开启和关闭均不费力;由于压紧件仅底端塞入弹性伸缩腔,因此其尺寸无需匹配管体,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较大的尺寸,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能够有效的避免压紧件对操作者的手指造成伤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管,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密封盖的开启和关闭均非常方便的医用连体式离心管。
技术介绍
由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中被广泛应用,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仪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经常使用的重要仪器,与其配合使用的微量离心管,其作用是承载酶试剂和检测样板。所述微量离心管是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仪中常用的反应容器,常用的规格为I. 5mL和O. 5mL。由于离心管有很多种,比如旋盖式离心管、密封盖与管体之间没有通过系带连接的离心管。因此为了便于将上述在医院中进行检测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仪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与其它离心管区分开来,下文中将上述微量离心管称为医用连体式离心管。现有的医用连体式离心管,其结构包括管体、系带、密封盖,系带的两端分别连接管体和密封盖一端,密封盖包括顶面板和密封环,密封环设置在顶面板底面。需要密封的时候,将密封盖的密封环压入管体开口中,通过密封环外侧壁与管体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阻止密封盖离开管体开口,从而达到将管体开口密封的目的。由于现有的微量离心管,密封环的底端在进行添加药剂时容易被工具或手碰到。因此,经常会有不合理的检测结果出现,有时甚至出现在未加模板时亦为阳性的结果,样品与样品之间的污染是聚合酶链反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操作不当和样品承载容器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此污染的根源。实际上当密封环盖上管体的开口后,密封环的底端几乎完全被试剂浸润。由于聚合酶链反应是极其精细的反应,其基因倍增是几十万倍以上的倍增,这就不能不考虑微量离心管管塞的污染是导致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失效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密封盖在高温、离心力等因素的作用下,离开管体开口,导致管体内的试样溅出或受到污染,通常密封盖采用比较硬、摩擦力较大的材料制成,以增加密封环外侧壁与管体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达到避免密封盖在实验过程中自动脱离管体开口的目的。但是,由于这种医用连体式离心管的密封盖尺寸较小,因此对操作人员的手指的压强较大。操作人员将其塞入管体的开口比较困难,而实验结构后将密封盖开启更是非常费力。由于操作人员通常是单手进行操作,因此一旦需要操作的离心管数目较多,操作人员的手指容易感觉不适,出现水泡、破皮、酸痛等症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离心管的密封盖尺寸较小、难以开启和关闭的缺点,提供一种医用连体式离心管,这种医用连体式离心管的密封盖开启和关闭均非常方便。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连体式离心管,包括管体、系带、密封盖,系带的两端分别连接管体和密封盖一端,密封盖包括顶面板和密封环,密封环设置在顶面板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连体式离心管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密封盖的顶面板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顶面板底面的密封环底面设有密封片,密封片、密封环和顶面板之间形成弹性伸缩腔,所述压紧件底端插入弹性伸缩腔,将密封环紧紧压到管体开口上。由于顶面板中部开有通孔,因此密封盖是空心的结构,其强度下降,密封盖的开启和关闭比较容易,当压紧件插入弹性伸缩腔,将密封环紧紧压到管体开口上后,密封环外侧面与管体内侧面的摩擦力大幅增加,并且压紧件与密封环内侧面之间的摩擦力也很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密封盖和压紧件不会自动脱离管体开口。由于压紧件仅底端塞入弹性伸缩腔,因此其尺寸无需匹配管体,可以设计得比较大,操作人员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较优的方案,所述压紧件直径从其底端到顶端逐渐增大,压紧件底端的直径小于密封环的内径,压紧件顶端的直径大于管体顶端开口的外径。这样既便于压紧件塞入弹性伸缩腔,将密封环紧紧压到管体开口上,又能有效的保证压紧件具备较大的尺寸。 较优的方案,所述压紧件顶部设有扳动片。这样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较优的方案,为了避免压紧件丢失,所述医用连体式离心管还包括大系带,大系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压紧件和管体外表面。较优的方案,所述密封盖顶端设有开启件。这样更加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密封盖改成空心的结构,其强度下降,开启和关闭均不费力;而增设的压紧件能将密封环紧紧压到管体开口上,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密封盖不会脱离管体开口,由于压紧件仅底端塞入弹性伸缩腔,因此其尺寸无需匹配管体,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较大的尺寸,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能够有效的避免压紧件对操作者的手指造成伤害。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I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医用连体式离心管,包括管体I、系带2、密封盖3和压紧件4,系带2的两端分别连接管体I和密封盖3 —端,密封盖3包括顶面板301和密封环302,密封环302设置在顶面板301底面。所述密封盖3的顶面板301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顶面板301底面的密封环302底面设有密封片304,密封片304、密封环302和顶面板301之间形成弹性伸缩腔305。所述压紧件4直径从其底端到顶端逐渐增大,压紧件4底端的直径小于密封环302的内径,压紧件4顶端的直径大于管体I顶端开口的外径。所述压紧件4底端插入弹性伸缩腔305,将密封环302紧紧压到管体I开口上。所述压紧件4顶部设有扳动片401。为了避免压紧件4丢失,所述医用连体式离心管还包括大系带5,大系带5的两端分别连接压紧件4和管体I外表面。所述密封盖3顶端设有开启件30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均为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连体式离心管,包括管体、系带、密封盖,系带的两端分别连接管体和密封盖一端,密封盖包括顶面板和密封环,密封环设置在顶面板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连体式离心管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密封盖的顶面板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顶面板底面的密封环底面设有密封片,密封片、密封环和顶面板之间形成弹性伸缩腔,所述压紧件底端插入弹性伸缩腔,将密封环紧紧压到管体开口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医用连体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直径从其底端到顶端逐渐增大,压紧件底端的直径小于密封环的内径,压紧件顶端的直径大于管体顶端开口的外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连体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顶部设有扳动片。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用连体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连体式离心管还包括大系带,大系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压紧件和管体外表面。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医用连体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顶端设有开启件。专利摘要一种医用连体式离心管,涉及一种离心管。它包括管体、系带、密封盖,系带的两端分别连接管体和密封盖一端,密封盖包括顶面板和密封环,密封环设置在顶面板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连体式离心管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密封盖的顶面板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顶面板底面的密封环底面设有密封片,密封片、密封环和顶面板之间形成弹性伸缩腔,所述压紧件底端插入弹性伸缩腔,将密封环紧紧压到管体开口上。本技术密封盖开启和关闭均不费力;由于压紧件仅底端塞入弹性伸缩腔,因此其尺寸无需匹配管体,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较大的尺寸,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能够有效的避免压紧件对操作者的手指造成伤害。文档编号B01L3/14GK202700532SQ201220443438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连体式离心管,包括管体、系带、密封盖,系带的两端分别连接管体和密封盖一端,密封盖包括顶面板和密封环,密封环设置在顶面板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连体式离心管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密封盖的顶面板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顶面板底面的密封环底面设有密封片,密封片、密封环和顶面板之间形成弹性伸缩腔,所述压紧件底端插入弹性伸缩腔,将密封环紧紧压到管体开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宝珊,林静华,谢思斯,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