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贤宗专利>正文

针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784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针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中空且其侧壁上至少成型一组相对设置且适于穿刺组件的翼板伸出和滑动的滑动槽,所述本体的下部闭合、上部可受力向外张开形成两个部分,所述滑动槽的槽沿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翼板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滑动槽包括连通的滑动部和收容部,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滑动部和所述收容部之间;所述收容部的中线与所述滑动部的中线不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针套,能安全可靠地收容针头,操作效率高且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用品
,特别是针套
技术介绍
医疗所用的输液针在使用完后就成为需要丢弃或销毁的医用垃圾,然而由于针头尖端暴露在外,在进行清理、销毁时,很容易刺伤医务人员或是其他人,造成交叉感染。因此,需要对针头部分进行收容,以避免威胁他人的身体健康。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2181300Y公开了一种蝴蝶针安全针套,其为中空圆筒状,上端开设一槽缝,该槽缝前端为V字形且略带圆弧的导入口,中段开设一细直槽缝,末端开设一细长矩形卡制槽,该卡制槽前端设二倾斜倒角。该蝴蝶针穿套于安全针套内,且蝴·蝶针的翼片撑抵固定于安全针套的卡制槽内,防止已遭污染的针头脱落滑出或刺伤医护人员。上述安全针套存在以下不足①上述安全针套依靠中段开设的细直槽缝对蝴蝶针的翼片进行限位,但是在针套受到较大外力发生形变时,细直槽缝的宽度会增大,此时蝴蝶针的针头便有可能再次露出针套,不能可靠地收容针头;②上述安全针套的卡制槽前端外径与针套的外径相同,虽然槽缝前端成形有“V”字型导入口,但在收容蝴蝶针的过程中,仍需要操作者手动将翼片对准导入口并将其拉入槽缝,收容速度较慢,操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针套,包括本体(2),所述本体(2)内部中空且其侧壁上至少成型一组相对设置且适于穿刺组件(1)的翼板(13)伸出和滑动的滑动槽(22),所述本体(2)的下部闭合、上部可受力向外张开形成两个部分,所述滑动槽(22)的槽沿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翼板(13)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滑动槽(22)包括连通的滑动部(221)和收容部(222),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滑动部(221)和所述收容部(22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222)的中线与所述滑动部(221)的中线不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贤宗
申请(专利权)人:汪贤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