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慧敏专利>正文

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772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涉及一种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包括用于传输营养素的鼻肠管管体和用于传输鼻肠管前端图像的内窥镜,二者并排设置;鼻肠管管体前端设有营养素出口,后端设有营养素入口;内窥镜前端为探头,后端为图像数据输出口,探头和数据输出口通过数据通道连接。该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在鼻肠管管体并排设置内窥镜,以观察和拍摄鼻肠管到达患者体内的具体位置,该鼻肠管的插入位置准确、且插入时间短,减轻了插管对病人造成的痛苦,避免了放射下的检查环节和直接手术床上环节,减轻了插管对病人造成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降低了使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体对营养液的吸收,提高了医疗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涉及一种可用于输送防治压疮营养素的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
技术介绍
长期卧床的老年危重患者,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压疮等并发症。此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肠内营养在营养支持方面较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状态,小肠吸收营养液最快,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且费用低、实施方便、并发症少。肠内营养包括胃内置管喂养、十二指肠内置管喂养以及空肠内置管喂养三种方式。若患者有胃排空障碍或不适合胃内喂养,则需行鼻十二指肠置管喂养或鼻空肠置管喂养。目前临床上鼻十二指肠或空肠内置管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盲插方法,主要应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插管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已到达合适位置,应用此法置管到达指定位置时间较长,还需通过X线验证,确认到达后再进行注液,操作上十分麻烦,并且成功率较低;二是内镜下置管方法,此法成本较高,并且有感染可能;三是手术下置管方法,此法给病人身体造成创伤,且并发症较多。以上方法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病人,必须在医院才能操作,使用不便。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2198863U公开了一种双腔两用鼻胃肠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输营养素的鼻肠管管体和用于传输鼻肠管前端图像的内窥镜,鼻肠管管体与内窥镜并排设置;所述鼻肠管管体前端设有营养素出口,后端设有营养素入口;所述内窥镜前端为探头,后端为图像数据输出口,探头和数据输出口通过数据通道连接,?所述探头的感应方向与所述营养素出口的注射方向为同一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敏王艳郑宁郑国荣毕燕茹梅小丽高金华周道裕
申请(专利权)人:陈慧敏王艳周道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