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涉及一种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包括用于传输营养素的鼻肠管管体和用于传输鼻肠管前端图像的内窥镜,二者并排设置;鼻肠管管体前端设有营养素出口,后端设有营养素入口;内窥镜前端为探头,后端为图像数据输出口,探头和数据输出口通过数据通道连接。该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在鼻肠管管体并排设置内窥镜,以观察和拍摄鼻肠管到达患者体内的具体位置,该鼻肠管的插入位置准确、且插入时间短,减轻了插管对病人造成的痛苦,避免了放射下的检查环节和直接手术床上环节,减轻了插管对病人造成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降低了使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体对营养液的吸收,提高了医疗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涉及一种可用于输送防治压疮营养素的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
技术介绍
长期卧床的老年危重患者,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压疮等并发症。此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肠内营养在营养支持方面较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状态,小肠吸收营养液最快,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且费用低、实施方便、并发症少。肠内营养包括胃内置管喂养、十二指肠内置管喂养以及空肠内置管喂养三种方式。若患者有胃排空障碍或不适合胃内喂养,则需行鼻十二指肠置管喂养或鼻空肠置管喂养。目前临床上鼻十二指肠或空肠内置管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盲插方法,主要应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插管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已到达合适位置,应用此法置管到达指定位置时间较长,还需通过X线验证,确认到达后再进行注液,操作上十分麻烦,并且成功率较低;二是内镜下置管方法,此法成本较高,并且有感染可能;三是手术下置管方法,此法给病人身体造成创伤,且并发症较多。以上方法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病人,必须在医院才能操作,使用不便。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2198863U公开了一种双腔两用鼻胃肠管,在鼻肠管的上游管腔内设置有鼻胃管,在鼻肠管供给肠内营养的同时,鼻胃管又可随时对胃内进行负压吸引,减缓胃潴留症状,减轻二次插管对病人造成的痛苦,提高医疗质量,尽管这种鼻胃肠管起到一管两用的目的,但仍不能解决上述置管方法的缺点,鼻肠管的置管到位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于输送防治压疮营养素的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输送防治压疮营养素的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包括用于传输营养素的鼻肠管管体和用于传输鼻肠管前端图像的内窥镜,鼻肠管管体与内窥镜并排设置;所述鼻肠管管体前端设有营养素出口,后端设有营养素入口 ;所述内窥镜前端为探头,后端为图像数据输出口,探头和数据输出口通过数据通道连接,所述探头的感应方向与所述营养素出口的注射方向为同一方向。在鼻肠管管体并排设置内窥镜,以观察和拍摄鼻肠管到达患者体内的具体位置,由此能够清楚准确地判断鼻肠管的插管是否已到达合适的位置,从而实现营养液的注射,使小肠快速吸收,该鼻肠管的插入位置准确、且插入时间短,减轻了插管对病人造成的痛苦,提高了医疗质量。进一步地,所述鼻肠管管体和所述内窥镜并排设置在同一管型主体内;所述鼻肠管管体为沿管型主体延伸的注射腔,营养素出口为管型主体前端的注射口,营养素入口在管型主体后端突出形成注射连接埠;所述内窥镜的数据通道被包覆于管型主体内,沿管型主体延伸,其探头在管型主体前端与注射口比邻设置,其图像数据输出口在管型主体后端突出形成数据连接埠。鼻肠管插入人体时,探头将探测数据通过数据通道传输至图像数据输出口输出,由于探头在管型主体前端与注射口比邻设置,即探头设置于营养素出口旁侧,能清楚准确地判断鼻肠管是否导入到位,待鼻肠管导入到位后,从营养素入口灌注营养液,营养液经过鼻肠管管体后从营养素出口注射。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前端设有照明装置,优选该照明装置为LED灯,为探头的数据探测提供照明,使内窥镜获得的数据更清楚准确,实用性强,其节能方便。可选地,所述管型主体的直径为2. 6 4. 7_,优选采用管径为3_ ;管型主体由弹性材料构成,更为柔软,导入人体时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再者,绕其前端具有螺旋形预蜷曲,即前端可自行恢复螺旋状,则当鼻肠管导入至人体胃内后,在胃的蠕动作用下,鼻肠管也可自行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和空肠,此时,内窥镜可进一步判断鼻肠管是否已导入到位 ’另外,所述注射连接埠与数据连接埠在管型主体后端分叉设置,使用更方便,避免了注射连接 埠与数据连接埠并排设置造成的输入液体或连接显示器不方便的问题。为了能清楚地显示内窥镜观察及拍摄的图像,可设置一专用显示器,所述内窥镜则通过USB连接线与显示器连接。专用显示器为3. 5吋的液晶显示屏,内置可充电的锂电池和存储卡,能够清晰显示鼻肠管管体插入的影像。当然,也可以连接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保护内窥镜,所述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还包括一次性保护套,使用时,所述一次性保护套套设于所述内窥镜外侧。优选该一次性保护套为聚亚安酯护套,采用聚亚安酯这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不容易滋生细菌,且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插管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还包括不锈钢引导钢丝,其长度大于或等于鼻肠管管体,其前端设有钝部,其后端设有持握部。在将可视性鼻肠管导入人体的阶段,所述不锈钢引导钢丝穿设于鼻肠管管体内,以引导鼻肠管进入患者体内,待鼻肠管置管到位后,取出引导钢丝再进行营养液的灌注。可选地,所述内窥镜的探头为光纤探头或CXD图像传感器,其数据通道为光纤或数据连接线。探头将观察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实现实时判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用于输送防治压疮营养素的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在鼻肠管管体并排设置内窥镜,以观察和拍摄鼻肠管到达患者体内的具体位置,该鼻肠管的插入位置准确、且插入时间短,减轻了插管对病人造成的痛苦,避免了放射下的检查环节和直接手术床上环节,减轻了插管对病人造成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降低了使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体对营养液的吸收,提高了医疗质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的实施例,包括用于传输营养素的鼻肠管管体20和用于传输鼻肠管前端图像的内窥镜30,二者并排设置;鼻肠管管体20前端设有营养素出口 201,后端设有营养素入口 202 ;内窥镜30前端为探头301,后端为图像数据输出口 302,探头301和数据输出口通过数据通道连接。其中,探头301的感应方向与营养素出口 201的注射方向为同一方向。实际使用时,鼻肠管管体20和内窥镜30并排设置在同一管型主体10内;鼻肠管管体20为沿管型主体10延伸的注射腔,营养素出口 201为管型主体10前端的注射口,营养素入口 202在管型主体10后端突出形成注射连接埠;内窥镜30的数据通道被包覆于管型主体10内,沿管型主体10延伸,其探头301在管型主体10前端与注射口比邻设置,其图像数据输出口 302在管型主体10后端突出形成数据连接埠。在鼻肠管的前端,设置一 LED 灯作为照明装置;在内窥镜30外侧还套设有一次性保护套40,该一次性保护套40为聚亚安酯护套。本实施例中,鼻肠管的型号采用复尔凯CH10,即管型主体10的管径为O. 3cm、长度为145cm;其由弹性材料如硅胶等构成,更为柔软,导入人体时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在鼻肠管的前端,具有一螺旋形预蜷曲,而注射连接埠与数据连接埠在管型主体10后端分叉设置,避免了注射连接埠与数据连接埠并排设置造成的输入液体或连接显示器不方便的问题。使用时,防治压疮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输营养素的鼻肠管管体和用于传输鼻肠管前端图像的内窥镜,鼻肠管管体与内窥镜并排设置;所述鼻肠管管体前端设有营养素出口,后端设有营养素入口;所述内窥镜前端为探头,后端为图像数据输出口,探头和数据输出口通过数据通道连接,?所述探头的感应方向与所述营养素出口的注射方向为同一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敏,王艳,郑宁,郑国荣,毕燕茹,梅小丽,高金华,周道裕,
申请(专利权)人:陈慧敏,王艳,周道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