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休闲椅,主要包括柔性座面、前脚管、伸缩管、座面管、后脚管、弹珠、铰接座、连接座、横撑管、端套;其特征是柔性座面设置在横撑管上,使柔性座面在受到入座力时,能够受力均匀而保持横向的平整性,不会下塌;后脚管上设有定位孔I、定位孔II、定位孔III,通过调节弹珠与定位孔I、定位孔II、定位孔III之间的离合,来实现伸缩管与后脚管之间的定位以及控制伸缩管的长短变化,进而控制由前脚管、座面管、后脚管、伸缩管之间组成的三角形机构的运动,从而实现椅子的折叠和展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户外旅游、沙滩、庭院等场合使用的椅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椅子,特别是一种休闲椅。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数据库在2004年8月25日公开了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休闲折叠椅架》的技术,专利号为03217983. 9。一种休闲折叠椅架,包括两前腿、两后腿组成件,后腿组件为伸缩管组件包括套筒和套杆,套杆的上端与前腿铰接联结;两横杆,横杆与前腿铰接联结,后端与套筒铰接联结;两扶手,扶手中部与前腿中部铰接联结,后端与套筒中部铰接联结;第一交叉组件,其包括交叉成X形的两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杆的前端和前腿的下端铰接联结;第二交叉组件,其包括交叉成X形的两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前腿的上端和套筒的上端铰接联结。这款折叠椅的缺点是支撑座面的两横杆和两前腿组件通过 设置成X形的第一交叉组件和第二交叉组件实现横向支撑,当座面收到入座力时,支撑两横杆和两前腿组的第一交叉组件和第二交叉组件会发生转动,导致座面下塌,入座的舒适不好,同时折叠椅的结构部件比较多,并且组装起来耗费工时,导致成本比较高,不利于推广。针对这一点缺点,有必要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横向固定支撑椅面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休闲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休闲椅,主要包括柔性座面、前脚管、伸缩管、座面管、后脚管、弹珠、铰接座、连接座、横撑管、端套;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脚管为一根U型管,前脚管的两端设有端套,端套之间设有横撑管,连接座固设在前脚管上;后脚管为一根U型管,后脚管的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座;伸缩管的一端设有弹珠,并安放在后脚管内,另一端与连接座相铰接;座面管为一根U型管,座面管的两端设有端套,端套之间设有横撑管,座面管与铰接座相铰接;座面管与前脚管相铰接;柔性座面一端设置在前脚管上的横撑管上,另一端设置在座面管上的横撑管上。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后脚管上设有定位孔I、定位孔II、定位孔III,通过调节弹珠与定位孔I、定位孔II、定位孔III之间的离合,来实现伸缩管与后脚管之间的定位以及控制伸缩管的长短变化。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前脚管与横撑管组成了刚性支撑框架。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座面管与横撑管组成了刚性支撑框架。在本技术中,伸缩管可以绕连接座转动,且后脚管、伸缩管通过连接座与前脚管组成了刚性的支撑框架。在本技术中,所述的横撑管为一刚性直管,柔性座面设置在横撑管上,使柔性座面在受到入座力时,能够受力均匀而保持横向的平整性,不会下塌。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前脚管、座面管、后脚管、伸缩管之间组成了可变三角形机构。本技术的优点是柔性座面设置在横撑管上,使柔性座面在受到入座力时,能够受力均匀而保持横向的平整性,不会下塌;后脚管上设有定位孔I、定位孔II、定位孔III,通过调节弹珠与定位孔I、定位孔II、定位孔III之间的离合,来实现伸缩管与后脚管之间的定位以及控制伸缩管的长短变化,进而控制由前脚管、座面管、后脚管、伸缩管之间组成的三角形机构的运动,从而实现椅子的折叠和展开,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沙滩、野营、庭院等各种场合使用等特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三种使用状态对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折叠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照图I, 一种休闲椅,主要包括柔性座面I、前脚管2、伸缩管3、座面管4、后脚管5、弹珠6、铰接座7、连接座8、横撑管9、端套10 ;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脚管2上设有端套10,端套10之间设有横撑管9,连接座8固设在前脚管2上;后脚管5上设有铰接座7 ;伸缩管3的一端设有弹珠6,并安放在后脚管5内,另一端与连接座8相铰接;座面管4上设有端套10,端套10之间设有横撑管9,座面管4与铰接座7相铰接;座面管4与前脚管2相铰接;柔性座面I的一端设置在前脚管2上的横撑管9上,另一端设置在座面管4上的横撑管9上;所述的后脚管5上设有定位孔151、定位孔1152、定位孔11153,通过调节弹珠6与定位孔151、定位孔1152、定位孔III53之间的离合,来实现伸缩管3与后脚管5之间的定位以及控制伸缩管3的长短变化。参照图2,使用时,弹珠6与后脚管5上的定位孔51相配合,使伸缩管3和后脚管5之间形成定位连接,由三角形原理可知,前脚管2、座面管4、伸缩管3以及后脚管5之间形成刚性的三角形支撑框架,此时,后脚管5与前脚管2的夹角相对固定,座面管4与前脚管2之间的夹角相对固定,从而使休闲椅处于使用状态。参照图3,当弹珠6分别与定位孔151、定位孔1152、定位孔III53相配合时,由三角形原理可知,在前脚管2、座面管4、伸缩管3以及后脚管5所组成的三角形机构中,伸缩管3与后脚管5所在的边长发生变化,而前脚管2与座面管4所在的边长固定不变,因此,三角形的各个夹角发生变化,前脚管2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此时,仍然处于刚性的三角形支撑状态,因而休闲椅可以调整为三种不同的使用状态。参照图4,折叠时,使弹珠6分别与定位孔151、定位孔II52、定位孔II153全部分离,由三角形原理可知,在前脚管2、座面管4、伸缩管3以及后脚管5所组成的三角形机构中,伸缩管3与后脚管5所在的边长不断增长,从而使前脚管2与座面管4之间的夹角增大,另外伸缩管3与前脚管2之间的夹角变小,伸缩管3与座面管4之间的夹角变小,此时,休闲椅处于折叠状态中。参照图5,由三角形原理可知,在前脚管2、座面管4、伸缩管3以及后脚管5所组成的三角形机构中,继续使伸缩管3与后脚管5所在的边长增长,从而使前脚管2与座面管4之间的夹角增大,另外伸缩管3与前脚管2之间的夹角变小,直至伸缩管3与前脚管2之间的夹角变为零时,即伸缩管3与前脚管2相对平行,此时,达到折叠后的扁平状态,椅子的体积变小,方便携带和运输。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力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权利要求1.一种休闲椅,主要包括柔性座面(I)、前脚管(2)、伸缩管(3)、座面管(4)、后脚管(5)、弹珠(6)、铰接座(7)、连接座(8)、横撑管(9)、端套(10);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脚管(2)上设有端套(10),端套(10)之间设有横撑管(9),连接座(8)固设在前脚管(2)上;后脚管(5)上设有铰接座(7);伸缩管(3)的一端设有弹珠(6),并安放在后脚管(5)内,另一端与连接座(8)相铰接;座面管(4)上设有端套(10),端套(10)之间设有横撑管(9),座面管(4)与铰接座(7)相铰接;座面管(4)与前脚管(2)相铰接;柔性座面(I)的一端设置在前脚管(2)上的横撑管(9)上,另一端设置在座面管(4)上的横撑管(9)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休闲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脚管(5)上设有定位孔I(51)、定位孔 II (52)、定位孔 III (53)。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休闲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脚管(2)、座面管(4)、伸缩管(3 )和后脚管(5 )之间组成的三角形机构。专利摘要一种休闲椅,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休闲椅,主要包括柔性座面(1)、前脚管(2)、伸缩管(3)、座面管(4)、后脚管(5)、弹珠(6)、铰接座(7)、连接座(8)、横撑管(9)、端套(10);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脚管(2)上设有端套(10),端套(10)之间设有横撑管(9),连接座(8)固设在前脚管(2)上;后脚管(5)上设有铰接座(7);伸缩管(3)的一端设有弹珠(6),并安放在后脚管(5)内,另一端与连接座(8)相铰接;座面管(4)上设有端套(10),端套(10)之间设有横撑管(9),座面管(4)与铰接座(7)相铰接;座面管(4)与前脚管(2)相铰接;柔性座面(1)的一端设置在前脚管(2)上的横撑管(9)上,另一端设置在座面管(4)上的横撑管(9)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郑雪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