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设备。该输入装置具备基体、设置在基体上的检测电极以及使基体振动的振动体,振动体在与基体对置的对置面之中位于远离检测电极一侧的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基板电连接的第1电极端子。另外,该输入装置还具备设置在基体上且与检测电极电连接的检测电极用布线,基板设置有第2电极端子,优选振动体的第1电极端子和基板的第2电极端子经由导电部件而被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公知以下触觉传递技术,即在使用者对输入装置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对进行操作的使用者传递按压感、模拟感、肌肤接触感等各种触感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此,作为输入装置例如可以列举出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捕捉手指与检测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输入位置。在该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采用了触觉传递技术的情况下,需要将具有电极端子的振动体安装到设有检测电极的基体上。然而,根据振动体在基体上的安装位置的不同,振动体的电极端子和基体的检测电极之间产生的杂散电容成为起因,在输入装置中存·在输入位置的检测灵敏度下降的可能性。专利文献I JP特开2004-1187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降低输入位置的检测灵敏度下降的可能性的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设备。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的一个形态具备基体、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检测电极以及使所述基体振动的振动体,所述振动体在与所述基体对置的对置面之中位于远离所述检测电极一侧的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基板电连接的第I电极端子。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形态具备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输入装置;以及与所述输入装置对置配置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的一个形态在设备用框体内具备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输入装置的示意构成的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I中示出的切断线I-I切断后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I中示出的切断线II-II切断后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I中示出的切断线III-III切断后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振动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沿着图5中示出的切断线IV-IV切断后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输入装置的另一例子的图,是表示与图4相同的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输入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构成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的示意构成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变形例I涉及的输入装置的示意构成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变形例2涉及的输入装置的示意构成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变形例3涉及的输入装置的示意构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参照的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构成部件之中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所需的主要部件简化之后示出。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设备能具备本说明书参照的各图中未示出的任意构成部件。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输入装置Xl是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具有使 用者能够利用手指进行操作而输入信息的输入区域E1、和位于输入区域E1的外侧的外侧区域E0。再有,如图I 图4所示,输入装置Xl具备基体2。基体2是在输入区域E1内起到支承后述的第I检测电极3a、第I连接电极3b、第2检测电极4a、及第2连接电极4b的作用、并且在外侧区域Etj内起到支承后述的检测电极用布线7的作用的部件。基体2具有操作面2a、及位于操作面2a的相反侧的背面2b。SP,与输入区域E1对应的基体2的操作面2a是使用者能够利用手指Fl进行操作而输入信息的面。另外,也可以在基体2的操作面2a上设置保护薄膜。基体2构成为能够使光适当地透过与操作面2a及背面2b交叉的方向,并且采取具有绝缘性的构成。作为基体2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玻璃或塑料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其中从视觉辨认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玻璃。此外,本说明书中,透光性指的是具有与可见光对应的透过性。如图I 图3所示,在与输入区域E1对应的基体2的背面2b上设置有第I检测电极3a、第I连接电极3b、第2检测电极4a、第2连接电极4b、及绝缘体5。第I检测电极3a具有对已靠近输入区域E1的使用者的手指Fl在X方向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检测的作用,具有与手指Fl之间产生静电电容的功能。即,第I检测电极3a沿着Y方向并空出规定的间隔地设置在基体2的背面2b上。第I连接电极3b是起到对相邻的第I检测电极3a进行电连接的作用的部件。第I连接电极3b设置在基体2的背面2b上。第2检测电极4a具有对已靠近输入区域E1的使用者的手指Fl在Y方向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检测的作用,具有与手指Fl之间产生静电电容的功能。即,第2检测电极4a沿着X方向并空出规定的间隔地设置在基体2的背面2b上。第2连接电极4b是起到对相邻的第2检测电极4a进行电连接的作用的部件。第2连接电极4b设置在绝缘体5上。因而,第2连接电极4b和第I连接电极3b电绝缘。在此,绝缘体5按照覆盖第I连接电极3b的方式设置在基体2的背面2b上。作为绝缘体5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等树脂。作为上述的第I检测电极3a、第I连接电极3b、第2检测电极4a、及第2连接电极 4b 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 IT0(Indium Tin Oxide)、IZO (Indium Zinc Oxide)、ATO(Antimony Tin Oxide)、AZO(Al-DopedZinc Oxide)、氧化锡、氧化锌、或导电性高分子。再有,在与输入区域E1对应的基体2的背面2b上设置有保护薄膜6。保护薄膜6是起到保护第I检测电极3a、第I连接电极3b、第2检测电极4a、第2连接电极4b、及绝缘体5的作用的部件。作为保护薄膜6,例如可以列举出聚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等。其中,也可以取代保护薄膜6而使用将厚度形成得较薄的玻璃、塑料等部件。还有,如图I及图4所示,在与外侧区域Etj对应的基体2的背面2b上设置有检测电极用布线7、绝缘部件8、及振动体9。检测电极用布线7是起到用于对第I检测电极3a及第2检测电极4a施加电压的作用的部件。检测电极用布线7,其一端部和第I检测电极3a及第2检测电极4a电连接、另一端部位于外部导通区域G1。外部导通区域Gl电连接着基板。检测电极用布线7例如为了得到硬质且较高的形状稳定性而由金属薄膜构成。作为该金属薄膜,例如可以列举出铝膜、铝合金膜、铬膜与铝膜的层叠膜、铬膜与铝合金膜的层叠膜、银膜、银合金膜、或金合金膜。其中,作为形成上述金属薄膜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溅射法、蒸镀法、或化学气相生长法。 绝缘部件8是起到保护检测电极用布线7的作用的部件。因而,绝缘部件8按照覆盖检测电极用布线7的方式设置在基体2的背面2b上。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8按照覆盖检测电极用布线7的方式设置在整个外侧区域Etj内。作为绝缘部件8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等树脂。振动体9是起到在探测到使用者的规定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使基体2振动的作用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振动体9通过粘接部件10而设置在绝缘部件8上。作为粘接部件10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系粘合材料、硅酮系粘合材料、橡胶系粘合材料、或聚氨酯系粘合材料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振动体9是基于被施加的电压而振动的压电元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电磁式振动体、弹簧、电动机等。图5是表示振动体9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振动体9具有与基体2的背面2b对置的表面(对置面)9a、位于表面9a的相反侧的背面(对置面)9b、及位于表面9a与背面%之间的端面9c。即,振动体9的表面9a成为位于靠近检测电极3a、4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田康成,横山良一,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